分享

45    伯夷

 鹤鸣于野2021 2013-02-13
45    伯夷

  在商朝成立之初,在现在的河北东部出现了一个很小的诸侯国。这个国家的名称
叫孤竹,又叫觚竹。这个国家是和商王朝有着密切关系的国家。他的国君与商朝天子
是一个姓氏,他们具有同一个血脉来源。但是,这个国家一直都没有摆脱原始文化的
影响,他们内部崇尚的是武力与狡诈。抢得到女人、奴隶与土地的就是强者,而那些
抢不到的便只能被沦为二流。

  只有一项,孤竹国的国君是不能用强抢来决定的。他们高贵的商王朝的血统决定
了他们在孤竹国不可取代的地位。但是,因为受到本土文化和传统的影响,孤竹国公
室也一样盛行强抢的习俗。孤竹国国君的位置不是仅仅依靠亲亲尊尊就可以传递下去
的,他们还要依靠强大的武力去和那些被列为候选人的公子去争夺。在孤竹国公室,
兄弟间其实是冤家和敌人。他们这样的争夺其实已经持续了六七百年了。

  历史上总是会出现一些很另类的人的。在孤竹国,出现了一个很有名的公子,他
的名字叫伯夷。这个伯夷在很年幼的时候,就表现出与他的上辈不一样来。这个伯夷
只有兄弟三人。而他们三人之间就没有任何的争夺和仇视。伯夷是这三个兄弟中最年
长的。他的表现足以典帅他的两个弟弟。伯夷出生的时候,正是商天子帝乙在位的时
候。幼年的伯夷受到了一位来自商朝京师的老师的教导,这个老师要求伯夷做到谦让
恭谨。而他对伯夷说:“在我们家乡,燕子是最受人尊敬的,因为他们最明白什么是
礼让、什么是恭谨。而野猫是最让人讨厌的。因为他们就知道去抢夺别人的饭食,抢
夺别人的住处。你长大后要成为燕子一样的人,不要做野猫。野猫的下场只会被人打
死。”

  在伯夷小小的心灵中,就早早的种下了谦让恭谨的种子。而这样的种子在他稍长
后进入商朝朝歌的中央学堂读书后更加地变得浓厚和实际。他因此反对一切违背他的
主张和伦理的言行。为此,他和很多同是诸侯世子的人们进行过许多场次的争论。我
觉得,在中国商朝的学术论战也不会逊色于同一时代的西方希腊的哲学论坛的。

  在朝歌的大学生涯很快就结束了。伯夷进入到一个实习期。在要是在现在的话就
会称为实习期的,在商代怎么叫,我还真缺乏考量。于是,我就今为古用了。只希望
长于考据学的朋友不要把我的故事当成历史来解读就好了。在实习期的伯夷开始他的
天下列国之行。伯夷是在一个浓郁春光的仲春时节离开朝歌的。他最先来到是距离朝
歌最近的一个大诸侯国——刑嚣。这个刑嚣在现在的河南西部。伯夷在刑嚣结识了一
个叫寿柄的智人。这个人对天下大势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对当时看上去很繁荣的局
面很是但是担心,他很害怕西金要克东木。当伯夷问起什么是西金,而什么又是东木
的时候,这个寿柄痛哭流涕,就不再说一句话了。这弄得伯夷也不好再问下去了。伯
夷是一个谦恭的君子,是不会做强人之难的事情的。

  离开刑嚣后,伯夷步行着一路向东而去。他在经过三个月的跋涉后,在盛夏时候
进入到亳国。这个亳国在现在就是亳州。在商朝的时候,是天下最大的一个诸侯国之
一。亳州很繁荣,也很淫于享乐。在这里,物欲横行,大家对礼仪看得不如一日两餐
饭菜。妓女和小偷在这个亳国大行其道,甚至赢得了不少人的敬重和艳羡。在亳国的
日子是伯夷最反感的日子。他也决心要在自己的孤竹国要千方百计地丢掉野蛮和不讲
礼仪的帽子。他要把孤竹国改造成为天下的礼仪之邦。

  再接着,伯夷又来到了莱夷国。这个莱夷国的国君在商朝的时候可是一个有名的
君子。他不仅对那些来自外域的人士表现出很高尚的风范,就是他对本国的贫贱者,
也从不以自己是国君而傲人。因此,在这个国君的身边围绕了许多的君子。但是,在
过了一段时间后,伯夷看出来,这些所谓的君子在谈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时候,全
都不再开口了。而那个国君虽然对他的人民很客气,但是,他依然是鲜肥膏腴,而他
的人民也依然是枯柴糙米。伯夷开始对这个国君的行为与言语的不统一发生了疑问。
于是,在秋风送爽之前,伯夷乘上了回孤竹国的航船。他要在海上浮桴。

  沿着渤海湾一路向北,航船实在不是车辆可以比拟的,那真是一个危机重重啊。
终于,在历时一个月后,在环绕小半个渤海后,一艘在当时看来不小的航船泊岸了。
从船上下来的是孤竹国的世子伯夷。他回到了阔别了三年的孤竹国。在这三年里,伯
夷在朝歌学习了两年,又在外面周游闯荡了一年。现在的伯夷可不是刚从这里走出去
时候的伯夷了,他现在更加谦让恭谨了,不仅在行为上,更在理论上。

  一回到孤竹国,伯夷学习和坚定了的谦让恭谨的理论就马上可以实践了。孤竹国
的国君要把国家托付给伯夷。孤竹国的国君自然就是伯夷的父亲了。但是,伯夷还有
兄弟,国君也还有儿子。于是,伯夷就想,我不能与弟弟们争夺国家,我要让,谦让
是我的本质。伯夷就对他父亲说:“父亲,我们国家,几百年来都风行强抢的习俗。
但是,今天我要对这个传统说行不通了。我要把位置让给弟弟叔齐。他是一个贤惠和
聪明、勇敢的人。我相信他一定可以把我们的孤竹国治理好。”

  伯夷的二弟就是叔齐。这个叔齐因为仿效哥哥伯夷,他也是一个很讲究谦让恭谨
的人。他处处以哥哥为榜样。但是,今天他对哥哥有意见了,“怎么你不去强抢国君
的宝座,就得让我去强抢啊?你这不是陷我于不义的境地吗?”叔齐一想到这里,就
立即不再往下想了。因为这样的结果让他开始动摇自己的信念了。而自己的信念是不
能发生了动摇的。于是,叔齐准备和自己的哥哥伯夷共进退。

  就在孤竹国君预备公布继承人就是伯夷的那一天,大家发现伯夷不见了,而且就
是叔齐也不见了踪影。原来这个伯夷是逃走了。他乘了车,一路向西而去。因为伯夷
在莱夷听说在西岐有一个姬昌,是一个仁人君子。于是,伯夷就想去投靠西岐。在半
路上,伯夷遇到了一路尾随而来的叔齐,于是他们兄弟就结伴而行,有说有笑地往西
岐西周而去。

  从孤竹国到西岐那真是路途迢迢。在商朝的时候,又没有笔直的高速公路,也没
有红旗解放汽车,更没有运十飞机。他们只能乘坐马车在崎岖的山路颠簸。而且,这
个哥俩还有一路求访名人,走访山野人家。这一路逶迤真是走走停停,走了一日,怕
是要停下来歇息三日还不止。于是,一直走到第二年的下半年,去西岐的道路还没有
走完。

  且说这一日,伯夷兄弟走到了距离一座叫首阳的名山不远的地界。这个时候,远
远过来一队人马。看样子是一支大部队的先遣军。伯夷拦住那支军马的将官询问道:
“各位将军辛苦,敢问是去哪里贵干啊?”


  “哦,这位公子安好。”那个军官看对方是乘车的,打扮又是诸侯公子,于是称
对方为公子了。在商朝,衣饰可是一个人身份重要的标志,不可随便乱来的。那个军
官继续说:“殷商无道,我们大周的军队这是去朝歌讨伐昏君殷寿。请公子闪在一旁。”

  原来是这样啊。又是争夺,居然敢于和天子争夺,这哪里可以称仁人君子呢?伯
夷在心里面顿时厌恶起姬昌来了。他又问姬昌安好不?那将官说:“我们老王爷已经
归天,现在掌管西岐的是少王爷姬发。驾、吁……”

  原来如此,这个姬发一定不是一个孝顺的子孙,他敢于和自己的君父为敌。简直
就不是人啊。伯夷觉得自己的心肺快要爆炸了,他们在路边静候姬发的来到。终于,
在等了两天后,姬发的大队人马来到首阳山下。伯夷拦住马头,质问姬发为什么要以
臣犯上。于是,一场历史上有名的对话开始了。但是,历史不会因为一场对话而改变
他的轨迹。殷商也不会因为他是天子之国而改善向上。于是,国家易帜,山河变色。

  一直停留在首阳山的伯夷很殷勤地在山前山后跑动,他到处寻找能人异士,寻找
可以为殷商出力的人。但是,他们虽然也为商朝推荐了两个人选,而大多数的人并不
因为他们久仰这个伯夷的贤名就去助纣为虐。最后,伯夷是是在无计可施了,眼看天
下都姓了姬,他们便只好逃跑到了首阳深山之中。他们发誓,不再实用周朝的粮食,
他们要吃干干净净的首阳山的薇菜。

  当时也正是薇菜茂盛的时候,而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出来讥讽伯夷说:“公子自称
自己是义人,发誓不吃周朝的东西,那你们现在吃的薇菜难道不也是周朝的薇菜吗?”

  听了这话,伯夷大惭,他便不吃不喝。十天后,人们在首阳山的一棵树下发现了
两具端坐不动的、仪态安详的尸体。传说这就是伯夷和他的弟弟叔齐的遗骸。

  守节如斯,实堪表彰,但是,他们看不见历史是前进的历史,企图以空洞的道德
去阻止实在的历史进程,他们的行为又太过于迂腐了。我为伯夷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