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春秋】之一百一十七:辞顺而弗从,不祥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公元前613年,鲁文公十四年,猴年(戊申年)。这一年,在天子、诸侯、大夫三个层次上各死一人,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周王朝的天子周顷王在位6年就死了。死了就死了,不报不载,《春秋》不因为是天子而特别记载。齐国当年通过杀死自己的侄子当上国君的齐昭公潘死了,他的弟弟公子商人也杀了自己的侄子(齐昭公的儿子舍),照样学样地当上了国君,真是报应不爽,因果必然。鲁国大夫公孙敖也死了,这位放弃卿大夫“公职”、终生追随红颜己氏而去,在春秋历史上是非常独特的存在。世上以利益为根本的男人们,几人能做到如此挚着和痴情?会不会得到女士们的认可呢?!新城国际会议后,晋国的赵盾率领诸侯联军的八百辆战车,以强大的武力为后盾,要把邾国的公子捷菑(jié zāi)送回国当国君。邾国人辞谢说:“齐女生的貜(jué)且年长。”,我们已经立为国君了。赵盾先生发了句感叹:“辞顺而弗从,不祥。”意思是,不听从有道理的话,是不吉祥的。然后就领兵回去了。此话讲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行合一。“辞顺”是知,而“从”则是行。只有“辞顺”且“从”了,才是知与行的统一,才能循“道”而行,才能吉祥如意。现实生活中的芸芸众生,经常是“辞顺而弗从”,读经典之书、闻大师之言,得朋友规劝,貌似阅尽人间“辞顺”,但却没有真正去“从”,最终结果是误自身、误家庭、误事业、误国家,都不得吉祥。

        “十四年,春,王正月,公至自晋。邾人伐我南鄙,叔彭生帅师伐邾。夏五月乙亥,齐侯潘卒。六月,公会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晋赵盾。癸酉,同盟于新城。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公至自会。晋人纳捷菑于邾。弗克纳。九月甲申,公孙敖卒于齐。齐公子商人弑其君舍。宋子哀来奔。冬,单伯如齐。齐人执单伯。齐人执子叔姬。”

        孔子老先生用123字记载今年“十大新闻”事件,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诸侯新城结盟,彰显了鲁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软”实力。

             (一)

            “十四年,春,王正月,公至自晋。邾人伐我南鄙,叔彭生帅师伐邾。”

        鲁文公十四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正月,鲁文公出访晋国回国。邾国侵袭鲁国南部边境,鲁国大夫叔彭生带领军队讨伐邾国。

        国君出访回国,原本就是要告于庙的。此次鲁文公出访晋国,同时顺道访问卫国和郑国,取得了丰硕的外交成果,所以,一定会向老祖先们好好报告一下的,任你如何吹嘘夸耀,《春秋》依然是四个字:公至自晋。大道至简!

        国际外交上发挥重要作用的鲁文公,刚一回家,就得面对“小兄弟”邾国的武装挑衅(xìn)。去年邾国刚迁都,邾文公就死了,据《克秋左氏传》说,鲁国派使者去吊丧,礼义不周到,邾国就兴师问罪,攻打鲁国南部边境,鲁国大夫叔彭生领兵讨伐邾国,但没有说讨伐的结果。叔彭生,又称叔仲彭生,姬姓,叔仲氏,谥惠,史称叔仲惠伯,鲁国公族,是鲁桓公庶子公子叔牙之孙,武仲休之子,叔孙得臣(叔孙庄叔)的兄长。鲁文公时,彭生和鲁庄公的庶子东门遂执政,叔孙得臣掌握兵权,所以打击邾国的任务就落在他的肩上。这位叔彭生在《春秋》中共出现两次,第一次是在鲁文公十一年与晋国的郤缺在承筐会见(详见【闲话春秋】之一百一十四)。

        春季,周王室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刚上台才6年时间的周顷王死了。周顷王(周顷王,姬姓,名壬臣,周襄王之子,东周第七代国王。公元前618-公元前613在位6年。儿子周匡王姬班即位。)死了,周王朝的卿大夫周公阅和王孙苏(估计是周惠王之孙)争夺政权,所以没有发布讣告。周公阅打算和王孙苏在晋国争讼,周匡王违背了对王孙苏的诺言,而让尹氏和聃启在晋国替周公阅争讼。赵宣子(赵盾,宣孟)调停了王室之间的纠纷而使各人恢复了原来的职位。这就是《赵盾平王室》。《史记》则说是“晋国派赵盾(赵宣子,宣孟)率八百辆战车平息了周朝的动乱拥立了匡王。”王孙苏是周王室为数极少的未见有世族的公卿人物。

        凡是天子“薨”,诸侯“卒”,没有发来讣告,《春秋》就不加记载。灾祸、喜庆,如果没有前来报告,也不加记载(“春,顷王崩。周公阅与王孙苏争政,故不赴。凡崩、薨,不赴,则不书。祸、福,不告亦不书,惩不敬也。”何为祸福?奔、亡,祸也。归、复,福也。)。这有点媒体本位思想,你不说,我便不记,从此便成永别。孔子是为了惩诫那些不认真负责的人(欲使怠慢者自戒)。

            (二)

           “夏五月乙亥,齐侯潘卒。”

        鲁文公十四年,夏季,四月二十九日,齐昭公潘死了。

        齐昭公,姜姓,吕氏,名潘,父齐桓公,母葛嬴,齐孝公的异母弟弟。公元前633年-公元前613在位20年。夏季五月没有乙亥日,只有四月底有,估计是这一天吧。

        子叔姬嫁给齐昭公为夫人,生了儿子舍。叔姬不受宠爱,舍没有威信。公子商人却多次在国内施舍财物,养着许多门客,把家产都用光了,又向掌管公室财物的官员借贷而继续施舍。把两人一对比,就知道齐国还要乱一阵子。齐昭公去世,他的儿子姜舍即国君位。

          (三)

          “六月,公会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晋赵盾。癸酉,同盟于新城。”

        鲁文公十四年,六月,鲁文公与宋昭公、陈灵公、卫成公、郑穆公、许男、曹文公、晋国赵盾举行正式会议,六月二十七日,在新城结盟。

        此次新城(宋地,在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也有人说是郑地,在今河南新密,离晋国较近)国际会议,本质上还是“强”晋与“柔”鲁共同组织的一次针对楚国的国际结盟,是去年鲁文公穿棱外效的具体成果,现在的国际社会,需要晋、鲁两国刚柔相济,才能够组织起来,其实,世上的所有事情都是这个理儿。由于被楚国武力胁迫“从楚”的陈国、郑国、宋国重新回归中原诸侯国“大家庭”,使得这次国际会议和结盟成为了可能。国际会议的议题有二个,一是结盟,发誓共同对付强楚,这估计是诸侯“老大”晋国的意图;二是谋邾,策划攻打邾国,这明显是鲁国借机报仇。具体原因在下面“晋人纳捷菑于邾。弗克纳。”中会讲到。

          (四)

          “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鲁文公十四年,秋季,七月,有彗星进入北斗。

        这是世界上哈雷彗星的最早记载。哈雷彗星是周期彗星,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是唯一能用裸眼直接从地球看见的短周期彗星,也是人一生中唯一可能以裸眼看见两次的彗星。其它能以裸眼看见的彗星可能会更壮观和更美丽,但那些都是数千年才会出现一次的彗星。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因哈雷(公元1656年-公元1742年)首先测定轨道并成功预言回归成功而得名。自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至清末宣统(1910年),哈雷彗星共出现29次,中国每次都有详细记载。中国人的老祖先还是挺神奇的,科学精神也不输于西方。

          (五)

          “公至自会。”

        鲁文公十四年,秋季,鲁文公从新成之会返回鲁国。

        鲁文公现在俨然是“亚霸”,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是可以按自己的意图,组织诸侯讨伐不听话的“小兄弟”邾国,这是多么伟大的事业和如此辉煌的成就,怎么可以不告于祖庙呢?那可是要大书而特书的!告于庙,《春秋》即予以记载。

           (六)

           “晋人纳捷菑于邾。弗克纳。”

        鲁文公十四年,晋国派人送邾国公子捷菑回国做国君,但邾国没有接纳。

        去年死了的邾文公蘧蒢(qú chú)的第一夫人齐姜,生了邾定公貜(jué)且;第二夫人晋姬,生了公子捷菑(jié zāi)。邾文公去世后,邾国人立定公为君,今年是邾定公元年,而捷菑却逃亡到晋国,去找“老娘舅”诉苦衷,非要回国当国君。邾文公是“知命”的君子,是“以民为本”的国君,但教育出来的儿子却不怎么样。

        晋国的赵盾(赵宣子,宣孟)率领诸侯联军的八百辆战车,要把捷菑送回邾国。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要用武力完成此任务轻而易举。邾国人辞谢说:“齐女生的貜且年长。”赵宣子说:“此话合于情理,如果不听从,便不吉祥。”于是就领兵回去了。这位代晋灵公持国的赵盾先生,难道是如此讲理之人吗?恐怕未必!由他在晋国那种杀伐决断的手段就可以看出,赵盾先生不怎么讲理。这里边除了赵盾沽名钓誉的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不能让鲁国牵着鼻子走,为了鲁国的利益而充当国际打手,那样一来,鲁国便收渔翁之利了,既除了鲁国的心头之恨,又损害了晋国的国际老大形象,让国际“小兄弟”们误以为鲁国才是真正的“老大”呢!

        《春秋左氏传》记载了楚国发生叛乱之事。去年楚穆王死了,今年儿子楚庄王即位,楚国令尹子孔(成嘉)、楚穆王的“老师”大夫潘崇继续实施打击“群舒”战略,发兵进攻舒蓼(liǎo,今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国内让公子燮(xiè)和子仪(仪父,即申公子仪,斗克,申公斗班的儿子)留守。没想到留守的这两人却发动了叛乱。他们一边加固郢(yǐng)都城墙,一边派贼人去行刺子孔,没有成功。八月,两人便挟持了楚庄王离开郢都,准备去商密(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西南),庐(楚邑,在今湖北襄樊市南漳县东)戢梨和叔麇设计诱捕他们,于是杀死了子仪和公子燮。此次两人叛乱的原因是,秦国在殽地被晋国暗算,全军覆没,于是秦穆公把国家发展战略由“亲晋抗楚”转变为“亲楚抗晋”,当时,子仪囚禁在秦国(公元前635年秦、晋伐鄀之时被秦所俘获),于是秦国把他释放回国,促成了秦、楚和谈,但和谈成功了,子仪却没有得到重用,公子燮想做令尹,也没有做成,所以两位郁郁不得志的人合谋发动叛乱。

          (七)

          “九月甲申,公孙敖卒于齐。”

        鲁文公十四年,九月初十,鲁国大夫公孙敖死在齐国。

        公元前619年,公孙敖(穆伯)乘鲁国派他去周王室吊唁周襄王的机会,携款外逃,追随莒国美女己氏而去(“以币奔莒,从己氏焉”,详见【闲话春秋】之一百一十一),鲁国人立了文伯(孟文子,伯谷,名歜<chù>,公孙敖留在鲁国的儿子,生母是戴己)做孟孙氏的继承人。穆伯在莒国生了两个儿子,要求回国。文伯没有怪老爹好色另娶,而是积极替他老爹申请办理回国手续。公子遂(东门襄仲,因莒国美女己氏,与公孙敖成为情敌)不让公孙敖上朝参与政事。公孙敖倒也听从命令,回来以后也不外出,又过了三年,觉得这样的日子过得没意思,便又将全家再次搬到莒国去了。文伯生重病快不行了,请求说:“我的儿子蔑(史称孟献子,文伯无颜传给子孙,想让位给弟弟)年纪太小,请立难(惠叔,公孙敖留在鲁国的儿子,生母是声己)。”大家同意了。文伯去世,孟孙氏立了惠叔做继承人。公孙敖(穆伯)让儿子惠叔给国内的大夫们送重礼,再次要求回国,惠叔也很没有抛弃这位好色而奇葩的老爹,跟哥哥文伯一样,积极申请办理老爹回国手续,最终被允许回国。公孙敖(穆伯)即将回鲁国,九月初十,死在齐国。向鲁国报丧,请求归葬于鲁,却没有得到允许。

        孟穆伯,姬姓,名敖,谥穆,孟孙氏始祖公子庆父的儿子,又被称为公孙敖。鲁僖公、鲁文公时,孟穆伯为卿,频繁出访诸侯国,有点象今天的“外交部长”。

          (八)

          “齐公子商人弑其君舍。”

        鲁文公十四年,秋季,九月,齐国公子商人弑杀其国君舍。

        舍即位还没有到第二年,没有改元,这里称为国君,是因为已经安葬了齐昭公的原因。

        七月某一天,夜里,齐公子商人杀死舍而想让元(公子元)做国君。公子元说:“你谋求这个君位已经很久了,我能够事奉你,还是你做国君吧。你让我做国君,是增加更多的怨恨(意思是商人积恨太多),这怎么能让我避免被杀呢?”这事一直托到了九月,齐国才确定齐懿公,即商人终于不再伪装,走上国君之位。齐国派人前来鲁国通告祸难,所以《春秋》记为“九月”。 

        齐国公子元没有被国君的光环迷住心智,在齐国君位之争的动荡环境下,能够看清大势,不和私欲正炽的商人同流合污,争压君位,算是明智之人,这可以反映出此人的德行修养。正因为德行较高,后来四年后齐国人杀了齐懿公商人,迎立公子元即位,就是齐惠公。

          (九)

          “宋子哀来奔。”

        鲁文公十四年,秋季,宋国大夫子哀逃难来到鲁国。

        宋国的高哀(宋子哀,哀是名,子哀是字,氏高)担任萧地(宋国附庸国,今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当年宋万弑杀宋闵公,萧地的“大佬”萧叔大心平乱有功,并拥立了宋桓公,宋桓公便把萧地升为萧国,让萧叔大心过一把国君瘾)的守将,让他做卿,他认为现在的宋国国君宋昭公不义,隧生去意,于是就逃亡到鲁国来。《春秋》记载“宋子哀来奔”,这是表示对他的尊重。(“宋高哀为萧封人,以为卿,不义宋公而出,遂来奔。”)。

        封人是守卫边疆的地方官,相当于大夫一级。《春秋公羊传》说,宋国的子哀是什么人?没有听说过(“宋子哀者何?无闻焉尔。”)。就这位没听说过的叫子哀的封人,不为利禄而留恋官位,能为仁德而放弃即得,回望历史,能有几人?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君而仕。所以《春秋》予以记载,表明孔子老先生对其人其事的首肯。

          (十)

          “冬,单伯如齐。齐人执单伯。齐人执子叔姬。”

        鲁文公十四年,冬季,单伯去齐国。齐国人拘捕了单伯。齐国人拘捕了叔姬。

        这一系列抓捕行动是为什么呢?让我们看看这背后的故事。

        七月齐懿公(公子商人)弑杀了自己的侄子公子舍,齐国的公子元(公子商人的弟弟)不服懿公执政,始终不称他做“公”,而称他做“那个人”。齐懿公经过三个月的清理整顿,到九月,齐国稍微安定下来,于是就派人前来鲁国报告祸难。鲁国大夫公子遂(襄仲)派人报告周顷王,请用周天子的尊荣(周王室这么微弱的势力,鲁国也想要借来用一下!)到齐国去要求取把鲁国公女子叔姬(齐昭公夫人,太子舍生母)送还鲁国,说辞是:“杀了她的儿子,哪里还用得着他的母亲?鲁国请求接纳她而惩办她。”冬季,周王室的使者单伯到齐国,请求齐国送子叔姬回鲁国,齐国不但不这样做,反而拘捕了周王室派来的单伯,表达对鲁国借周王室之势干这事的愤恨,看来周王室的势确实不大,很不管用!同时又逮捕了子叔姬,想以此羞辱鲁国。

        关于这事,《春秋公羊传》和《春秋穀梁传》的说法是,这位周王室的特使与子叔姬“通奸”,所以被齐国人拘捕了。《春秋公羊传》更神,说当年单伯送子叔姬嫁到齐国时,两人就已经好上了。这“两传”怎么有点“野史”的感觉?!也有可能是齐国为了羞辱周王室和鲁国,而给两人安个难听的罪名,先从道德上打跨“敌人”!

读点春秋,知点礼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