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书体 或称碑铭体,正规体,也称为埃及象形文字,是古埃及人使用的一种文字体系,是一种意音文字,主要由音,意符和限定符构成。 【语言的来源】 西方语言中象形文字一词的拼法英语hieroglyph、法语hiéroglyphe,源自于希腊文单词ιερογλ?φο?,“hiero-”(ιερ??)意为“神圣的”,“glyph” (γλ?φειν)意为“镌刻”。古埃及的原称是mdw n?r,意为“神辞”。【历史的演变】 埃及象形文字包含3种字符:音符,包含单音素文字,还有许多单音节文字和多音节文字;意符,表示一个单词;限定符,加在单词的最后以限定语意的范围。埃及学家商博良对这一文字系统作了如下说明: 当文字发展并在埃及普及时,对文字的简化也就发展了。这就导致出现了僧侣体和世俗体字体。这些字体适合于在纸草上书写。但是圣书体并没有因此而衰落,而是与这些字体共存。罗塞塔石碑就包含了圣书体和世俗体。 在波斯人的统治期间(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其中有间断),在亚历山大征服埃及之后,在马其顿和罗马统治时期,圣书体继续被使用。晚期埃及象形文字的地位有点复杂。一种说法是埃及象形文字区分了“真正的埃及人”和外国统治者(以及埃及的仆从),这可能归因于希腊和罗马的作家对于埃及象形文字的偏见。另一个原因是出对自己的文化的自尊心,希腊罗马时期的作家不愿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对方的文化。由于埃及象形文字是神圣的,那个时代的作家门把它想像成寓言式的,甚至是魔术式的,秘传的,神秘的知识。这种自尊心导致的不是好奇心,而是无视。虽然这种文字系统尽管复杂但却合理。埃及象形文字之所以衰落的原因即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是一个饶有兴味的研究课题。前面引用的是英文作者的看法,可供参考。 公元4世纪左右,只有很少的埃及人还能够读出这些埃及象形文字,此后逐渐就真的成了一个“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在公元391年发布敕令,关闭了所有非基督教的神殿,从此就再也没有建造过刻有埃及象形文字的纪念碑或者神殿。最后写下的埃及象形文字是在391年不久后,在遥远南方的一座神殿里发现的。 公元4世纪出现了Horapollo的《象形文字集》,对将近200个象形文字作了解释。到底谁是作者至今还不清楚,这部著作长期以来成为解读埃及象形文字的障碍物。早期研究者认为它源出于希腊文,近期的研究则倾向于它含有真正的知识的残片,把它定性为埃及知识阶层试图挽救濒于失传的文化的一次“绝望”的尝试。《象形文字集》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符号主义起了主要的影响,特别是安德烈·阿尔齐亚特的《图形的寓意》,还有弗朗切斯克·科罗纳的《波利菲尔之梦》。 几百年来,有许多近代学者对解读这些象形文字进行了尝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7世纪的阿塔纳斯·珂雪。然而这些尝试不是失败,就是漫无边际的想像力的虚幻。对解读埃及象形文字最有成就的是托马斯·杨和让-弗朗索瓦·商博良,在1800年的初始。拿破仑军队远征埃及时,在罗塞塔城附近发现了一块用三种文字(圣书体、世俗体和古希腊文)写成的黑色玄武石碑,被称为“罗塞塔石碑”。这块石碑给解读带来了关键性的资料。商博良借助自己丰富的语言知识,从国王托勒密的名字入手,在1830年代几乎完全破译了埃及象形文字。这对当时诞生不久的埃及学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进展。 埃及象形文字有30个单音字,80个双音字,和50个三音字,也有直接能够表示意义的图形字符。真正的表形文字不多,多数是借数个表形文字的读音来表示其它的概念。类似于汉语的借音用法。限定符则类似于汉语中的偏旁部首的作用。埃及象形文字中表形、表意和表音相结合,其意符和声符都来源于象形的图形。与汉语所不同的则是它们依然保持单独的图形字符。有趣的是,这种文字可以横写也可以竖写,可以向右写也可以向左写,到底是什么方向则看动物字符头部的指向来判断;至于在单词单元上则怎么匀称美观怎么写,只要不影响意思,上下左右天地自由。这可以说是埃及象形文字的书法特征之一。我们讲埃及象形文字一般是指圣书体,主要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多见于神庙,纪念碑和金字塔的铭文的雕刻。僧侣体则多用于书写于纸草上,相当于汉字的行书或草书。而世俗体则是对僧侣体的简化。 【表音文字的解释】 古埃及文的书写中元音被忽略,这一点类似于阿拉伯文。当时的单词是加了什么样的元音发音的已经不很清楚,现代的人们在辅音之间加上中性的“e”予以补上。 比如说:“nfr” -> “nefer” = 美丽的,好的。 托勒密时期写成圣书体就是: 以上王名图章中的字母就是: 其中的“EE”是一个字,可写成“I”或者“Y”。 在不同的环境里可以读作 st、 ws 或者?tm。必须加其他表音符号来消除歧义: st : s.t (写法为st+t,第二个符号t用来消除歧义,不能单独读出来,最后一个字是“房子”的表形文字) “宝座” s.t. (写法为st+t,最后一个字是女性的表形文字),《Isis》 tm.t (写法为 ?+?tm+m+t,这里?和m有助于消除歧义,不能单独读出来,最后加野兽的表形文字) “一种野兽” 【象形文字】 埃及象形文字有30个单音字,80个双音字,和50个三音字,也有直接能够表示意义的图形字符。真正的表形文字不多,多数是借数个表形文字的读音来表示其它的概念。类似于汉语的借音用法。限定符则类似于汉语中的偏旁部首的作用。埃及象形文字中表形、表意和表音相结合,其意符和声符都来源于象形的图形。与汉语所不同的则是它们依然保持单独的图形字符。有趣的是,这种文字可以横写也可以竖写,可以向右写也可以向左写,到底是什么方向则看动物字符头部的指向来判断;至于在单词单元上则怎么匀称美观怎么写,只要不影响意思,上下左右天地自由。这可以说是埃及象形文字的书法特征之一。我们讲埃及象形文字一般是指圣书体,主要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多见于神庙,纪念碑和金字塔的铭文的雕刻。僧侣体则多用于书写于纸草上,相当于汉字的行书或草书。而世俗体则是对僧侣体的简化。 【表音文字的解释】 古埃及文的书写中元音被忽略,这一点类似于阿拉伯文。当时的单词是加了什么样的元音发音的已经不很清楚,现代的人们在辅音之间加上中性的“e”予以补上。 比如说:“nfr” -> “nefer” = 美丽的,好的。 托勒密时期写成圣书体就是: 以上王名图章中的字母就是: 其中的“EE”是一个字,可写成“I”或者“Y”。 在不同的环境里可以读作 st、 ws 或者?tm。必须加其他表音符号来消除歧义: st : s.t (写法为st+t,第二个符号t用来消除歧义,不能单独读出来,最后一个字是“房子”的表形文字) “宝座” s.t. (写法为st+t,最后一个字是女性的表形文字),《Isis》 tm.t (写法为 ?+?tm+m+t,这里?和m有助于消除歧义,不能单独读出来,最后加野兽的表形文字) “一种野兽” 这是埃及学家使用的象形文字字母表。古埃及并没有这样的字母表,没有字母的概念,古埃及语也没有元音符号。这个对应表只是试图建立拉丁字母和古埃及字母的对应关系。 象形文字字母、构形说明、转写与发音。与上面的“字母表”比起来,这是严谨的转写法。 这是二合辅音与三合辅音,都写成一个符号 字形的演变:圣书体→僧侣体→大众体。科普特语开始用大众体书写,希腊化以后改用希腊字母,象形文字被废弃了。拿破仑带着一大批学者远征埃及,发现了刻有三种文字的罗塞塔石碑,商博良成功破译了石碑上的象形文字,从此,古老的埃及文明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数字,像罗马数字一样可以组成任何数词,但是没有相减的方式,没有“5”及其倍数的表示法。较大数值的符号总是写在较小的数值符号前面。表示“1000000”的符号在不表示具体数字的情况下意思是“很多” 日期表示方法。最后一行是一个具体的日期——(某法老在位)第2年洪水季第3个月第1天。古埃及使用法老在位年数纪年。一年有365天,分洪水季、冬季和夏季,每个季4个月,分别以1-4命名。每个月30天。剩下的5天叫做epagomenal节。 埃及象形文字是世界大多数字母的总源头。谈字母的含义,比如说A表示牛头,就是古埃及文字的写法。腓尼基人根据古埃及文字制定了字母,被称为字母的老祖宗,腓尼基字母演化为阿拉米字母、希伯来字母、婆罗米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阿拉伯字母等欧洲、亚洲多种字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