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宗金鉴》<目录>卷五\泻证门

 学中医书馆 2013-02-17

<目录>卷五\泻证门
<篇名>泻证总括
属性:小儿泄泻认须清,伤乳停食冷热惊,藏寒脾虚飧水泻,分消温补治宜精。
[注]
泻之一证,多因脾被湿浸,土不胜水而成,
然致病之原各异,
或乳食停滞不化,
或感受寒暑之气,
或惊邪外触,
或藏受寒冷,
或脾虚作泻,
更有飧泻水泻之证,致疾之因不同,而调治之法亦异,
医者详细辨之,或分消或温补,因证施治,庶不误矣。
%
泻证门

<目录>卷五\泻证门
<篇名>伤乳食泻
属性:乳食过伤泻酸脓,噫臭腹热胀满疼,口渴恶食溺赤涩,保安平胃奏神功。
[注]
伤乳食泻者,因乳食过饱,损伤脾胃,乳食不化,
故频泻酸脓也,噫臭腹热,胀满疼痛,口渴恶食,小便赤涩,
须用保安丸消其滞,次用平胃散和其脾,庶积消而泻止矣。
(保安丸) 香附醋炒 缩砂仁各一两 白姜炮 青皮醋炒 陈皮 三棱
莪术 炙甘草各五钱
以上为细末,麴糊为丸,量儿大小与之,白汤化下。
(平胃散) 方见□乳。
%
泻证门

<目录>卷五\泻证门
<篇名>中寒泻
属性:过食生冷中寒泻,肠呜胀痛泄澄清,面白肢冷懒饮食,理中诃子散堪行。
[注]
中寒泻者,因过食生冷,以致寒邪凝结,肠鸣腹胀,时复疼痛,
所泻皆澄澈清冷,面色淡白,四肢厥冷,饮食懒进也,
温中理中汤主之,止泻诃子散主之。
(理中汤) 方见不乳。
(诃子散) 诃子麸炒 肉豆蔻面煨 白术土炒 人参 茯苓 木香各二两煨
陈皮 炙甘草各五钱 以上为细末 每服一钱姜汤调服
%
泻证门

<目录>卷五\泻证门
<篇名>火泻
属性:火泻内热或伤暑,暴注下迫腹痛疼,烦渴泻黄小便赤,玉露四苓可收功。
[注]
火泻者,皆因脏腑积热,或外伤暑气,
故泻时暴注下迫,肚腹疼痛,心烦口渴,泻多黄水,小便赤色也,
先用玉露散清其热,再用四苓汤利其水,庶得其要矣。
(玉露散) 寒水石 石膏各一两 甘草三钱 以上为细末,量儿大小,温汤无时调服。
(四苓汤) 茯苓 白术土炒 猪苓 泽泻 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
火泻小便不利通,利水除湿用四苓,茯苓白术猪苓泽,灯心为引共煎成。
%
泻证门

<目录>卷五\泻证门
<篇名>惊泻
属性:惊泻因惊成泄泻,夜卧不安昼惕惊,粪稠若胶带青色,镇惊养脾服通灵。
[注]
惊泻者,因气弱受惊,致成此证,
其候夜卧不安,昼则惊惕,粪稠若胶,色青如苔,
治宜镇心抑肝,先以益脾镇惊散定其惊,
次以养脾丸理其脾,庶可愈矣。
(益脾镇惊散) 人参钱半 自术土炒 茯苓各三钱 朱砂八分 □藤二钱
甘草五分炙 以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灯心汤调服。
(养脾丸) 人参 白术土炒 当归 川芎各三钱 青皮醋炒 木香煨 黄连姜炒
陈皮各二钱 神麴炒 山查 缩砂仁 麦芽各一钱炒 以上研细末,
神麴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陈仓米饮下。
%
泻证门

<目录>卷五\泻证门
<篇名>脐寒泻
属性:剪脐失护受寒冷,粪包青白腹痛呜,散寒和气饮极效,温补调中汤最灵。
[注]
脐寒泻者,多因断脐失护,风冷乘人,传于大肠,遂成寒泻之证,
其候粪包青白,腹痛肠鸣,
先用和气饮温散之,再以调中汤温补之,庶治得其要矣。
(和气饮) 苍术 紫苏 防风 赤苓 豆豉 藿香 陈皮 厚朴姜炒 炙甘草
引用生姜灯心水煎服。
(方歌)
和气饮具温散功,苍术紫苏共防风 赤苓豆豉藿香叶,陈皮厚朴甘草同。
(调中汤) 人参 茯苓 藿香 白术土炒 炙甘草 木香煨 香附制 缩砂仁
引用煨姜水煎服。
(方歌)
脐寒泻用调中汤,人参白术煨木香 藿香茯苓同香附,缩砂炙草引煨姜。
%
泻证门

<目录>卷五\泻证门
<篇名>脾虚泻
属性:脾虚食后即作泻,腹满不渴少精神,面黄懒食肌消瘦,参苓白术奏奇勋。
[注]
脾虚泻者,多因脾不健运,
故每逢食后作泻腹满不渴,精神短少,面黄懒食,肌肉消瘦也,
宜用参苓白术散以补脾,其泻自止。
(参苓白术散) 方见脾疳。
%
泻证门

<目录>卷五\泻证门
<篇名>飧泻
属性:清气下陷失健运,完谷不化飧泻名,补中益气汤升补,久泻肠滑用四神。
[注]
飧泻者,或因春伤风邪,清气下陷,脾失健运,以致完谷不化也,
治者须补养脾土,用补中益气汤升其中气,
若泄泻日久,肠滑不禁者,用四神丸治之。
(补中益气汤) 人参 黄耆蜜炙 当归土炒 白术土炒 炙甘草
陈皮 升麻土炒 柴胡醋炒 引用姜枣水煎服。
(方歌)
飧泻多因清阳陷,补中益气汤最验,参耆归术草陈皮,升麻柴胡功无限。
(四神丸) 补骨脂四两 五味子 肉豆蔻各二两面裹煨 吴茱萸一两水浸炒
以上为细末,生姜枣肉为丸,每服一钱,米饮下。
%
泻证门

<目录>卷五\泻证门
<篇名>水泻
属性:脾胃湿盛成水泻,懒食溏泻色多黄,清浊不分溺短涩,胃苓升阳除湿汤。
[注]
水泻者,皆因脾胃湿盛,以致清浊不分,变成水泻之证,
其候小便短涩,懒食溏泻色黄,宜用胃苓汤以除湿,
若泻久不止,则用升阳除湿汤治之,其证自愈。
(胃苓汤) 苍术炒 陈皮 厚朴姜炒 白术土炒 茯苓 炙甘草 肉桂 泽泻 猪苓
姜红枣水煎服。
(方歌)
湿泻胃苓汤堪行,苍术陈皮厚朴同,白术茯苓炙甘草,肉桂泽泻共猪苓。
(升阳除湿汤)
苍术炒 陈皮 防风 神麴炒 麦芽炒 泽泻 炙甘草 升麻 羌活 柴胡
猪苓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
升阳除湿泻不停,苍术陈皮共防风,神麴麦芽泽甘草,升麻羌活柴猪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