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人生缺“支点”
文/赵炎
从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来看,妙玉的结局显然是身陷烟花柳巷了。且不论有无外力诸如强迫、拐卖等因素致使其沦为男人的玩物,单说妙玉自己是否应该反思反思呢?同样是大观园中的女子,为何身份低贱的小红反而有了好的归宿?为何同样有着外力胁迫经历的巧姐儿,却得到了别人的帮助?
对妙玉其人,宝玉说她“为人孤僻,不合时宜”,乃是指性格;岫烟说她“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乃是指形迹。赵炎以为均未触及妙玉的“痛处”。其“痛处”在哪儿?如果妙玉泉下有知的话,我想她自己也会明白,在于缺少三个人生支点:家道中落,无亲人可为支点;寄人篱下,贾府倾塌,无朋友可为支点;毫无生存技能,无力成为自己的支点。
人生是需要若干支点的。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即是两个支点;谚语云:“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也是一个支点。靠父母亲人,靠朋友知交,靠自己独立,这三个支点失去其中的任何一个,恐怕都不妙,但后两个支点却跟每个人的自身有着莫大关联。对妙玉来说,失去家庭的庇佑,这不能怪她,她也左右不了,而后两个支点的失去,就怪不得旁人了。今天的年轻人当以妙玉为戒。
总而言之,妙玉的人生在其失去第一个支点以后,出现了太多的短板。譬如把寄人篱下当做归宿,一门心思玩高雅,没个未来打算和计划;譬如追求高消费没个节制,浑不觉再多的财富也有消耗殆尽的一天;再譬如玩清高,以至于人脉极少等等,也就是说,后两个支点的失去,妙玉自己是需要承担责任的。
且看妙玉如何“高雅”?比如兴致,“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就是说,她兴致很高雅,悲愁不能乘虚而入,她没有任何忧愁,不会心烦意乱。比如情趣,“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体现在喝茶方面,连宝玉也不能入她的法眼。她取笑宝玉说:“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你遭塌。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了。你吃这一海,更成什么?”依附于人之人,学这些没用的“高雅”干嘛?
且看妙玉如何“高消费”?在第四十一回里,妙玉为贾母献茶,茶具是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众人皆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冲茶的水是“旧年蠲的雨水”。单独请黛玉宝钗喝茶时,黛玉的茶具是点犀,宝钗的是瓟斝,而给宝玉的是自己喝茶用的绿玉斗,后换成整雕竹根的蟠虬。刘姥姥喝了一口茶用过的成窑小盖钟,妙玉嫌脏不要了。单从喝茶使用的名贵茶具以及随意丢弃来看,奢华得吓人,遑论其他方面的饮食起居?当高消费缺少强补充,妙玉未来堪忧!
且看妙玉如何玩“清高”?在第六十三回,岫烟告诉宝玉:“闻得他(妙玉)因不合时宜, 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要知道,岫烟小时候曾跟妙玉学过文化的,二人之间有着师生之谊。连学生也这么说老师,可见妙玉是多么的被边缘化了。何谓“流俗”?其实这个词并无贬义,大家所习惯的、流行的、争相融入其中的,都叫“流俗”。说白了,不合流俗,就是不合群,不善于集体生活,差不多就跟清高无异。
从书里的叙述看,妙玉在大观园中能够称得上是朋友的,唯有四位。岫烟不消说了,跟妙玉是师生关系;惜春算一个,可以跟妙玉说说佛,但惜春缺灵气,妙玉未必看得上;黛玉算一个,性格、修养都跟妙玉相当;宝玉算一个,可称为知己。也就是说,偌大的大观园,妙玉的朋友屈指可数,如此的不合群,又怎能被众人接纳?
高雅的生活方式,需要高消费作为支撑;高消费,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做后盾;而物质基础,则源于家庭赐予或个人努力赚取。这种内在联系和次序排列,凸显了三个支点的重要性,缺一不可,如今的年轻人大概不会不知道。
俗话说:“死水怕的勺子舀。”在民间还有一个使用频率颇高的词汇,叫“富不过三代”,孟子也说:“君子之泽,三世而斩。”都是在讲“创业艰难,守业更难”的道理。家道中落,只要后人努力振作,积累人脉也好,赤手空拳去打拼也罢,东山再起固然不易,但绝不至于沦落风尘。
回过头来再说妙玉,她出家学佛,实属无奈,依附贾府,也可视为权宜之计。但她若能有意识的为自己立起后两个支点,其人生结果大致又会不同。说实在的,妙玉是有条件学学薛宝钗的,既然没有决绝红尘的“大丈夫”精神,“分别”之心尚存,又不能抵御“朦胧”情事骚扰等,还学佛干嘛,不如还俗,好好做个普通女子,在人际方面多下下功夫,在生存技能上多费些心思,再不然,就轰轰烈烈去谈一次恋爱,学学人家小红与贾芸。
要知道,一个人无论出生如何,家产如何,有担当、讲实际、求自立,这是任何外力都无法交给个人的东西,只能靠自己去学,去争取支点。必要的谋生手段、生存能力和交际能力,是每个人安身立命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素质。
如果妙玉有了后两个支点,那么,贾府被抄家之时,何至于被人完全忘记、不管不顾?如果有一帮关系很铁的小姐妹常来常往,何至于被强人掳掠?如果早早学会了自立谋生的技能,何至于坐等灾难来临?
失去了三个人生支点,妙玉终于陷入“污泥沟渠”之中。
以妙玉为戒,年轻人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不可存丝毫的依附之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大宇宙终究虚妄,努力强大自己的小宇宙,在人生支点上多多努力,才不会被社会碾成齑粉。妙玉的确是个可怜人,一个寄身尼姑庵的妙龄“槛外人”。看完上面的文字,小伙子小姑娘们,你们还会学妙玉吗?小心你们也沦为新时代的“可怜人”!(赵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