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盐荠汤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2-24
盐荠汤
——长兴岛风情录
吴建国
  吴建国

  三天不吃盐荠汤,脚腿膛里酥汪汪。这是启东海门及崇明岛长兴岛等被称为沙地上的一句谚语。这句谚语用普通话写出来后,没有了原来的读音,也无法表达沙地人说这句话的时候,对盐荠汤的向往以及吃了以后力量再现的豪迈和作为沙地男人的骄傲。

  千百年来,盐都是那么的金贵和紧缺。粗粒的海盐在炒菜时放入锅后根本来不及融化,会让菜变得咸淡不均。“盐荠”实际上是对盐的转换,使高纯度的盐的咸,变成了有菜的清香的中低度的咸。“盐荠汤”里的“盐荠”,就是本地生长的名叫雪里蕻的大叶菜———那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草本植物,最大的单棵能长到十多斤———收割后晒上两三个日头,用盐腌制。几天后,待雪里蕻本身的汁液渗出以后,就变成了浸泡,此刻,盐的咸度完全渗透到了菜里,菜的颜色由青绿色变成了金黄色。而这样的浸泡又可以使雪里蕻的新鲜度保持在半年以上。

  地域环境决定了人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在长兴岛,一个成年男子每天都在劳作,都在出汗。从初夏到秋末,赤足赤背是一个长兴岛男子的基本形象。即使严冬里,堤岸要加固、河道要清淤、田埂要加宽……任何一个活,要的都是人掘肩挑,都会让人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这是这个地域上的人,一年四季的劳作方式,它有别于传统的农事耕作,没有了季节性的农闲,甚至在冬天里,也不能让人休养生息积蓄体能。

  因此,在长兴岛这块土地上,更能体会到人的生命对于水、食物和盐的依赖和转变。人体对于盐的需求和补充,就变成了一种迫不及待的内在的向往和需求。“香篮”是一种盛饭的竹器,容积在10斤左右,在挑泥筑岸、脱粒打谷的现场,就着盐荠汤能吃下半“香篮”饭的人很多很多。盐荠汤综合了水和盐,它让水变得更有滋味,让盐进入人的身体更加均匀。因此,清淡和少盐的食物,让长兴岛的男子毫无口感,久食清淡或者远离了盐,他一定没有力气连续挑泥三天三夜。

  三天不吃盐荠汤,脚腿膛里酥汪汪。盐荠汤是沙地的产物,因为高产的雪里蕻成就了粗盐的转换,成了一种幸福的策应。盐荠汤不是美味,它是联系着长兴岛和所有沙地男人生命的一种饮食习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为每天都在挑战自己身体极限的人,提供能量和信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