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人合一辩证观

 笨鳥先飛龍 2013-03-07

从王孟英医术看天人合一辩证观的现实意义

江阴中西医结合医院  陈刚华

 

                        

近日读《归砚录》、《温热经伟》、《王孟英医案》诸书,叹其理论、辩证、施治实精美。深感学医难,莫如难于于辩证,从作者自身的学习体会来看,如确能融合课本所论,倒也无差。然病之生如课本者诚少,自谓不如溯本求源,内则合之五脏,外则参知天运,更能驮繁。冥冥中天道有运,运里变中有常。此常实非一朝夕所能改,得其初,谨识之,随之,知常达变,则揆度在我,岂非美矣!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发病的内外环境:外环境中,一方面是环境污染严重,植被大面积减少,缺水、生态平衡紊乱;一方面是石油、煤等能源的大量甚至过渡消耗。向来有验于天者必有验于人,天人相应是一定的规律。我们不妨来做件比较有意思的事,用人的病理分析一下环境,把地球比作一个人,人类这群精灵,犹如人的神志;环境污染犹是阳明雍实;植被面积减少,犹如肺失宣肃;缺水,犹如津液不足;空气污染犹如邪在气份;地下能源的大量消耗犹是肾精亏耗;地上能源的大量消耗犹如折伤胃气。把这些加起来,活生生就是现代大部分人的健康写照,是个人的话,那勿庸致疑这个人是生温病的料子。那大自然的病机是什么呢?我们举例分析一下气候:譬如暖冬,它的病机是,脾胃不足,精血亏耗后的虚阳上亢,本质应该是寒的,所以虽说是暖冬,但总有那么暴冷的几天。笔者观察江苏江阴地区这几年春天常是草木方萌后突发寒潮,老人们都说“世道变了,天气也变了”,这好比是精血亏虚无以生发阳气,是至而不至。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大胜则有大复,君不见每年入夏烈日当头,酷暑炎炎,冬天那有不寒的道理!因为这就是天道、天运使然。虽然现在的六气都趋向于“极”的状态,但它还是在运化的,还是遵守能量守恒定律的。与火气、寒气两要素同时在变化趋极的另两气是湿气、燥气,一地方是久旱无雨,另一地方则暴雨频频,其病机是肺脾肾同病,三焦气化失司,水液代谢失常。等等这些气候是都可以用病机来分析的,因为中医理论大部分就是这么来的。我这里不过是举例反推一下,证明天人合一的辨证法该如何看而已。

大自然都在生病,人在气交,岂能不病.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经典的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虽然寒、火(暑)燥、湿,气运失常,人虽感之,但如能爱护其真,精神内守,也不致既病,或病后正气一塌糊涂,以致不可救药,最典型的例子莫如‘非典’,和一些流感病例。

六气在发病中的意义不光是把导致疾病的六气称之为六淫,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六气的运转长久以来对人体的潜在影响,它是怎样在平日里无声无息的改变着所有人的内环境?把人体的脏器既固定在某个‘常”得状态又不断用“变”加以影响.我们先来分析两句经文,一:“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这里“大气”即六气,“转”即运化转化,其“气”的气是人的真气,“散”指由于大气影响了人的精神?真气的状态,人体发生了由此状态到彼状态的变化,状态的两端包括邪气解散,疾病因时而愈,也包括真气涣散导致的死亡。这是讲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相对应而言,第二段经文“药不瞑眩,瘚疾弗廖”,是讲人为的改变人的气机状态,“瞑眩”,是言其气乃散的自我感觉,就像那种坐升降电梯的感觉,这是因为药正好对症,能散其滞,把神气从病处解脱出来的原故。也就是说用药也可起到一个类似大气的作用。如上理解了这些内容就比较好理解我下面说的,乃至通篇的内容。在讨论现在的天运把人的五脏固定的何种功能状态之前,先看看人自己把自己搞成了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一样的,一致的。“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看看现代人普遍的精神处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下,气机又处在什么样的状态?

现代人普遍“不称心”、压力交织着欲望,得不到满足后的郁闷,消极后的涣散,导致心肝火旺,肺失肃降,以致神气轻浮,气机郁滞,升多降少;生活没有节制,过度的工作,玩乐,导致肾精暗耗;不重视饮食调养,恣嗜肥甘,导致太阴不足,阳明壅实;缺少运动,经络乃滞.就气血状态来讲,形成了一个血热内壅,营血暗耗,气机轻浮的局面。水液代谢方面讲则多处在一个湿盛或津亏的状态。再分五脏讲就是心神不定,心火旺,肝气盛,肝血虚,肾精亏,中焦虚。你看这基本跟整个外环境是一致的,同步的吧?在一定程度上人类主宰着地球,神志主宰着人,从纯朴本性到欲望流现后的延续,就这样一直存在着、相互作用着。

所以天人合一现在四时发病对人体的常见影响可见:寒邪入侵时出现了阳气不足,心肝火旺,精血化源不足的治疗矛盾。典型的脉象是三部表紧玄,左寸关独大内芤,尺沉弱或空芤搏指。火暑内侵引动内湿出现湿热蕴结气血份,脉暴满,咽痛,口干,高热不退,面无热赤像,火燥其津则烦渴,口鼻如火喷,舌如刀割。因为肾精不足,脾虚,心肝火旺,容易出现津竭阳脱的变证。燥邪入侵多并火引动内湿变成湿热症,可见肺气不收,肺阴亏耗,营血内热,早期病人咽痛干裂不适,渴甚,饮水不解渴,两寸上溢。湿邪入侵,首如裹,纳呆,寒湿偏予伤中焦皮毛肉筋;湿热,偏于伤水血份。

前言外感大略,内伤则由现代人心浮气燥,精血暗耗,或情怀压抑,气机塞滞,已然失其纯朴本性,更不用说能达到恬淡虑无,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的境界,致使不仅不能从四时升降,浮沉,发藏中得到补养,反而因逆天时而遭害。春夏阳气升发太过,阴失内守;秋冬肃降潜蛰不及,陡伤阳气;或太少直中成虚寒证;或胃府、经络雍实,阳气内盛或阳气藏而不发,蕴而为湿热证,此皆天人失和之过。事实上外感内伤因合着看,总以里为主,里不失和才易治表。明理则能揆度,用药如用兵,不失权衡权机宜!说到这里天人合一的辨证观以粗略的讲了一遍。“神”的问题暂不深究,本文多就阳气精血言。

如何治疗呢?王孟英的治法是非常值得借鉴学习的,且看孟英书中二段笔者认为比较经典的阐述。

一、“夫人气以成形耳。法天行健,本无一息之停。而性主疏泄者肝也,职司辅布者肺也,权衡出纳者胃也,运化精微者脾也,咸以气为用者也。肝气不舒,则郁而为火;肺气不肃,则津结成痰;胃气不通,则废其谷纳;脾气不达,则滞其枢机。一气偶愆,既能成病。推诸外感,理义相同。如酷暑严寒,人所共受,而有病有不病者,不尽关乎老少强弱也。以身中之气有愆有不愆也,愆则邪留著而为病,不愆则气默运而潜消。调其愆而使之不愆,治外感内伤诸病无余蕴矣。”二、“伤寒为阴邪,未曾传腑化热,最虑邪气下陷,治必升提温散,而有早下之戒。温热为阳邪,火必克金,故先犯肺。火性炎上,难得下行。若肺气肃降有权,移其邪由腑出,正是去病之路,升提胡可盲投!”

由此可知,对入手治一个病来说首要的是,“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把内部的气机先运转起来,五脏间得到平衡,脏器才能强健,只有这样邪在表卫气才能抗之,在里真气才能消之。这包括五个方面的问题要处理。1、胃腑经络积滞宜先去,使土德能厚载,肺气肃降有道,肝气不致被反侮。2、调肺肝之气,勿使两者的气太过不及,当今之世是宜行降令者多。3、易耗物质的及时补充,如温病的阴液,伤寒的阳气。4、使用祛邪的药物。5、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也是易被医患双方忽视的,但它却会对疾病的发生转归产生深远影响的——精神的调养。这包括病人的,也包括医生的。如孟英对病人的胆热心坚、苦口婆心、不记世嫌,在温病的治疗中调治心肝气机,谨防肝阳内炽,心火内焚。当然,孟英学识过人,对这个问题的“度”把握的非常好,如36页吴宪章案,病者看似较轻,孟诊得左寸数疾,余皆软大,谷食略减,便溏溲少,苔色腻黄,舌尖独黑,孟英不肯予方,人咸诧之,孟的解释是“证原不重,吾以脉象舌色察之,是平昔曲运心机,离火内亢,坎水不制,势必自焚,况兼湿温之感乎?”结局是“果数日而殒”。从笔者的观察来看,这种脉象易患脑溢血,之前病人常从不经意中流入出瞬间神志的呆滞恍惚。素体强者,重镇清心调气凉血有时能把这种左寸独大数疾的脉象纠正过来。可见察神的存亡,谨调之,对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接下来我们简单分析一下王氏的用药,看看如何借鉴。

孟英的用药诚如陆士谔序中所言:“夫孟英之学,得力于枢机气化,故其为方,于升降出入,手眼颇有独到。而治伏气诸病,从里外逗,尤为特长。大抵用轻清流动之品,疏动其气机,微助其升降,而邪以解矣,”颇为中肯。

孟英用药治外感热病,是轻剂重投,所谓轻剂,是遵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药以微辛微苦到微辛极苦或参以甘寒咸寒不等,重投是大剂频进,症状缓解为止。内伤病也包括外感时,调理气机方面,实证兼顾心肺胃肝四脏,宣表只用豆丝、桑叶、薄荷、葱白,从中焦走用佩兰,从里走由轻到重依此选用枇杷叶、杏仁配以川贝、蛤壳,紫菀、白前,梨皮、沙参等。用方则从旋覆代赭到小陷胸到诸承气不等;虚证则重摄肾,多以苁蓉、石英、三甲等入剂。值得注意的是王氏在热病方主极苦寒时常用苁蓉、紫石英两味,重镇纳气,补精血又能通便,是补元气生发之地,不止补肾。单味较有代表性的药物肺部用枇杷叶、胃用竹茹,胸膈间用菖薄枳实、肝用川楝子、心用黄连、通经络用丝瓜络、大剂牡蛎救阴。善用竹,体其轻清坚阴辛寒之气,一方常有竹叶竹茹竹沥竹黄同用者。救津液善用大剂梨汁、蔗浆、西瓜汁,温病每方多有海蟄,凫茈,又是一大特色。

明其理则可师其法,孟英的这些办法对今天我们临床来讲是有实战意义的,于我的这篇文章来讲也是可全部采纳的。天人合一、辨证论治同为医学的两大特色,初学者往往易把这两者割裂,天人合一名存实亡,既失了医学的本旨又失了辨证之一捷径。辩证辩的是什么?归根到底是——天、人;论治的是什么呢?两者的合一!两者合着看,诊病时法天、法地、活泼泼地、思路自然不断!

                         2005,04,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