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名画:19世纪法国著名的农民画家米勒

 Ding_GY 2013-03-12

19世纪法国著名的农民画家:米勒


米勒  (1814-1875年)简介:

      9世纪法国画坛上,与科罗同放异彩的是别具风格、自成一家的农民画家米勒。让·弗朗索瓦·米勒出生在诺曼底省的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代种过田。23岁时到巴黎师从于画家德拉罗什,画室里的同学都瞧不起他,说他是“土气的山里人”。老师也看不惯他,常斥责他:“你似乎全知道,但又全不知道。”这位乡下来的年轻人实在厌恶巴黎,说这个城市简直就是杂乱荒芜的大沙漠,只有卢浮宫才是艺术的“绿洲”。当他走进卢浮宫的大厅时惊喜地说:“我好像不知不觉地来到一个艺术王国,这里的一切使我的幻想变成了现实。”米勒在巴黎贫困潦倒,亡妻的打击和穷困压得他透不过气来。为了生存,他用素描去换鞋子穿,用油画去换床睡觉,还曾为接生婆画招牌去换点钱,为了迎合资产者的感官刺激,他还画过庸俗低级的裸女。有一次他听到人们议论他说:“这就是那个除了画下流裸体、别的什么也不会画的米勒。”这使他伤透了心。从此他下决心不再迎合任何人了,坚决走自己的艺术道路。

      49年巴黎流行黑热病,他携家迁居到巴黎郊区枫丹白露附近的巴比松村,这时他已35岁。在巴比松村他结识了科罗、卢梭、特罗容等画家,在这个穷困闭塞的乡村,他一住就是27年之久。米勒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有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他早起晚归,上午在田间劳动,下午就在不大通光的小屋子里作画,他的生活异常困苦,但这并没有减弱他对艺术的酷爱和追求,他常常由于没钱买颜料就自己制造木炭条画素描。他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他曾说过:“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于我是最合适的。”他在巴比松的第一幅代表作品是《播种者》。以后相继创作了《拾麦穗》和《晚钟》等名作。

米勒  (1814-1875年)作品选:


《播种者》1850 年,101x82.5cm,布 油彩,波士顿美术馆

《播种者》简介:

米勒定居巴比松村的第一幅作品是《播种者》,画了一位顶天立地、身着红蓝短衫的青年农民,迈着雄健的步伐,在夕阳下撒播种子,他那深褐色的帽子与明朗的天空形成了强烈的明暗对比,倾斜的地平线和迈步的巨人形成有力的交叉。在米勒表现的农民题材中,始终将农民形象与土地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大地的主人突出在画面上。艺术批评家戈蒂埃看了这幅画以后指出:“播种者好像是用泥土本身塑造出来的一样。”从这幅画中我们看了农民和土地生命与共的关系。


《收获者的午餐》1851 - 1853 年,69x120cm

布 油彩,波士顿美术馆


《收获者的午餐》简介:

这些为地主打工的农民在高大的麦垛旁歇息午餐,晚到的村姑腼腆地低着头不敢入餐,而那个青年农民极力劝说,其他人也以期待的目光看着她,她那忸怩迟疑的神态纯朴而憨厚。米勒的画没有一点矫揉造作,没有一点粉饰和夸张,用真诚眼光把农民的生活情景再现出来,看他的画就像是看生活本身一样。米勒所塑造的人物从不着重细节的精微刻画,而以人物的动势传达内在思想感情。造型的高度概括和简练与杜米埃有相似之处。


《洗衣妇》约 1853 - 1854 年,44x33cm,板 油彩

巴黎 卢浮宫

 



《熟睡的孩子》1854 - 1856 年,46.5x37.5cm,布 油彩

诺福克 克莱斯勒博物馆



《嫁接树木的农夫》1855 年,80.5x100cm,布 油彩

巴黎 卢浮宫



《汲水女》1855 - 1862 年,100x82cm,布 油彩

纽约 IBM公司

 



《拾穗者》1857 年,83.5x111cm,布 油彩

巴黎 奥赛博物馆

《拾穗者》简介:

1857年画家43岁时,完成了《拾穗者》。在已经收割后的田野里,3个贫苦的农妇正在捡拾麦田里散落的麦穗。画中没有庞杂的场面,也没有过多细节,十分单纯,令人一目了然。3个农妇神态疲惫,头顶着盛夏的烈日,在似火的骄阳烧烤着的大地上寻找失落的麦穗,辛劳的汗水已浸透了粗布衣衫。画面的背景是堆成小山似的麦垛,主人骑在马上监督农民们干活,丰收远景和前景3个农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暗示在丰收的年景,农民们仍然不得温饱。重大的社会问题,严酷的阶级对立,在这幅画中被画家用具体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出来。作品问世以后产生了惊人的社会反响,资产阶级评论家凭着他们的敏感,从政治上作出论断:“画里有农民的抗议声。”“这3个拾穗者如此自命不凡,简直就像3个同命运的女神。”还有人惊呼道:“在这3个突出在天空前的拾穗者后面,有农民暴动的刀枪和1793年的断头台。”事实上画家并没有他们想得那么多,他只是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画出来而已。这幅画的生命就在于真实,这种真实能引起人们对那个社会的怀疑。所以作为写实主义画家的米勒使资产阶级感到害怕。米勒在他所有的画中都采用了简洁手法,表现丰富的内涵,他的思想观点都通过真实的形象和场面自然地流露了出来。他创造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农民典型,他笔下的农民具有一种朴实、善良、憨厚和稚拙的美,永远散发着泥土的气息。米勒是伟大的农民画家,他的艺术是公认的农村生活的庄严史诗。他用画笔和颜色表达了农民对土地的依恋,也揭示了人类围绕土地而争斗的喜悦与悲哀。人们称米勒是“乡巴佬中的但丁、土包子中的米开朗琪罗”。

《晚钟》1857 - 1859 年 ,55.5x66cm,布 油彩

巴黎 奥赛博物馆

《晚钟》简介:

在广袤无垠的土地上,垂立着一对夫妇,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与地平线相交,酷似竖着的两付十字架,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用汗水浇灌这贫脊的土地。远远地平线上,教堂钟楼传来晚祷的钟声,该收工了,他们和往常一样默默地祈祷上帝的保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无怨无悔、平静地生活着。教堂的钟声在大地上回响,空旷的宇宙一片宁静,整个画面展现一派庄严圣洁的气氛。这对农民夫妇心平气和,顺天安命,从不为生活的艰辛而谴责命运,对未来也无奢望,这就是米勒笔下的法国农民。画面情调低沉,在米勒的画中从不见欢乐,因为在画家的生活中从来就没有过欢乐,他自己曾说过:“欢乐从不在我面前出现,我从未见到过它,我所知道最愉快的事情就是静谧和沉默。”


《暮色中赶羊归来的牧羊人》约 1857 - 1860 年53.5x71cm

板 油彩,日本 山梨县美术馆




《种苹果树的夫妇》1861 - 1862 年,82.5x101.3cm

布 油彩,波士顿美术馆



《沐浴的牧鹅少女》

在静静的小溪旁,在浓荫森森的合欢树下,牧鹅的村姑脱去了衣裳,用脚试着溪水的深浅,准备在溪中沐浴徜徉。一束阳光透过浓荫的缝隙,射在少女的身上,极其圣洁明亮。远处散乱的鹅群,无拘无束地嬉水游弋,自由欢畅。一声鹅鸣,划破这静谧的世界,响彻四周的村庄。这田园的意境,令人神往。



《牧羊女》1863 年,81x101cm,布 油彩,巴黎 奥赛博物馆

 



《担牛犊》1864 年,81.1x100cm,布 油彩,芝加哥艺术学院



《冬天的鸡棚》1867 - 1868 年,68x88.1cm ,纸 粉彩

波士顿美术馆



《雏菊花束》1871 - 1874 年,68x83cm ,纸 粉彩

巴黎 奥赛博物馆




《牧羊草地·月光》39.5x57cm ,布 油彩

巴黎 奥赛博物馆

《沐浴》 1848年 法国 28cm×19cm

布 油彩 巴黎 奥赛博物馆藏

 这是画家在临摹了德拉克罗瓦的粗犷而奔放的浪漫主义色彩作品之后,试作的小画。可以看出,画家以写生的手段,奔放地笔触与强烈的色彩对比和光影作用,把两个男女裸体在爬上岸时的姿势,以单纯的大笔触描绘了出来。画面淋漓酣畅,极富整体效果,以厚重的造型,体现了生命活力与生命热情的美感。

 

把尿

树下小憩

 

晒草小憩

洗衣服


春 (1868-1873年 油画 巴黎卢浮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