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肾壮督治腰痛(学术与临床)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3-03-12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骨痹、腰痛范畴。大多腰痛伴下肢疼痛麻木、活动受限、行走困难。表现为虚实并见邪正混乱,涉及气血。

    《内经》曰:“太阳所至为腰痛。”“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膀胱足太阳之脉,挟脊抵腰,是动则病脊痛,腰似折。”《景岳全书》曰:“腰为肾之府,肾与膀胱为表里,故在经则属太阳,在脏则属肾气,而又为冲任督带之要会。所以凡病腰痛者,多由真阴之不足,最宜以培补肾气为主。其有实邪而为腰痛者,亦不过十中之二三耳。”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证治疗,首先注重其肾虚之内因,肾虚使局部气血不畅,导致椎体及纤维环退变,椎管内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加之久坐弯腰工作,更增加了病变程度;其次,外因感受寒湿之邪,二者作用使纤维环这一原本血供就少的组织,更加恶化,弹性日渐减退,故一旦遇负重、弯腰、蹦跳、扭伸等诱因,均可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而诸症蜂起。治当补肾壮督、活血通络止痛,标本兼治。方用熟地15g,骨碎补15g,炒杜仲15g,补骨脂12g,白芍15g,威灵仙12g,桃仁15g,细辛9g,全蝎6g,秦艽12g,甘草10g,当归12g,地鳖虫6g。

    久病不愈的沉疴痼疾等疑难病,其病初在气,久病则入血入络,这是病变发展的规律。疑难病缠绵不去,反复发作,体内气血受阻,也会导致久病多虚及肾,脉络因寒、因湿必有瘀凝,瘀而化痰,痰瘀痹阻,经络不通则痛。

    对这类病,治疗应以扶正祛邪并重,扶正不仅着眼于气血,更要考虑督脉与肾。腰椎正是督脉循行部位,肾藏元阳,蒸腾气化,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治疗当施以补肾壮督之法。因为正气充足,则邪无容身之所,阳得以运,血得以行。再加以活血通络,则血流通畅,气机升降有常,有助于祛除各种致病因子。

    典型病例:于××,79岁。腰痛6年,下肢麻木,行走困难。舌淡紫、苔薄白,两尺脉沉细无力。CT检查: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患者年老体弱,肾气不足,日久入络夹瘀痹阻,治以补肾壮督、益气活血通络之法。熟地15g,骨碎补15g,炒杜仲15g,补骨脂12g,白芍15g,威灵仙12g,细辛 9g,全蝎6g,秦艽12g,甘草10g,当归12g,黄芪30g,党参15g,蜈蚣1条,鸡血藤15g。服药4剂后,麻木减轻,腰痛大减。再经加减20 余剂后,基本痊愈。(潘树和 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