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名方】推荐(22)——痢 疾

 默 语 2013-03-16
1、【授绝神方】《串雅外编》
        【主治】痢疾; 【配方】白芍60克;当归60克;枳壳6克;槟榔6克;甘草6克;滑石末9克克;木香3克;莱菔子3克。
        【功效】调气和血、导滞祛湿、止痢;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按语】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多发于夏秋季节。痢疾古谓“肠澼”。因其滞塞不利,又称“滞下”。一般初痢为实热,久痢为虚寒。初痢实宜通之;久痢虚宜补之;寒热交错则宜温清并用;虚实挟杂则通补兼施;便下赤多则重用血药;便下白多则重用气药,因此尤需辩清虚、实、寒、热。总之,痢疾为患,皆肠中有滞而气血失于流畅。故去滞、调气、和血为治疗痢疾的基本原则。
2、【神效鸡清丸】《证治准绳》
        【主治】泻痢;
        【配方】木香60克;黄连75克;肉豆蔻(大者生用)7枚。
        【功效】行气止痢;
        【制法】上药共研细,鸡蛋清调和为饼,慢火上灸至色红极干,再研为末,面糊为丸,梧桐子大。
        【服法】每服50粒,空腹米汤送服。
        【按语】痢疾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细菌性痢疾、急慢性阿米巴肠病、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本方用大量木香行气导滞,黄连清热燥湿,豆蔻涩肠止泻。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剂。
3、【六神汤】《奇效良方》
        【主治】赤痢腹痛,或下纯血;
        【配方】炒黄连、车前子各60克;地榆、栀子仁、灸甘草各15克;陈皮(汤浸去白)30克。
        【功效】调和气血,清热除湿。
        【制法】共研粗末。
        【服法】每服15克,空腹服。
        【按语】血痢,相当于西医急性细菌性痢疾,本病以大便次数增多,腹部疼痛,里急后重,下赤脓血便为主,且有一定的传染性。
4、【治痢仙方】《医部全录》
        【主治】一切痢疾,腹痛久不瘥者;
        【配方】丁香、沉香、木香、白术、白芷、白茯苓、白芍药、甘草、枳壳、罂栗壳、诃子、地榆、酸石榴皮、半夏、厚朴、黄连、陈皮各3克。
        【功效】理气和血、除湿止痢;
        【服法】水煎,饭前分5次服。
        【按语】本方善治一切痢疾,尤其对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肠病疗效较好。若白痢加生姜3克;赤痢加乌梅3克。
5、【遇仙立效散】《医部全录》
        【主治】诸般恶痢;
        【配方】当归(洗)、灸甘草、御米壳(去蒂盖,炒黄)各60克;赤芍药、地榆、酸石榴皮各15克。
        【功效】调气和血、涩肠止痢;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
        【服法】每服9克,水一盏半,煎至七分,空心温服。
        【按语】本方治诸般恶痢,或赤或白、或脓液相杂、里急后重、脐腹疼痛、或下五色、或如鱼脑、日夜无度、或禁口不食。不论老幼,皆宜服之。小儿可按其岁数加减用量,以瘥为。忌生冷油腻腥燥等物。
6、【赤白痢仙方】《遵生八笺》
        【主治】痢疾;
        【配方】黄蟮、麻黄头、莲房壳。
        【功效】补虚理血、行气止痛;
        【制法】五月初五,取黄蟮数斤,用烧酒浸湿,穿尾吊起,晒干研末。后取麻黄头、莲房壳,晒干研面待用。
        【服法】每次用黄蟮末3克、麻莲末1.5克混合。成人服3克;小儿服2.1~2.4克,酒送服。
        【按语】痢疾每因饮食不当,或起居不慎,受感外邪,或劳累过度,或思虑郁怒而诱发。发则倦怠嗜卧,腹胀纳差,大便夹有赤白粘冻,里急后重。这正是本方适应症。方中以黄蟮补虚,除湿以治痢,《本草汇》上言其“治痢疾”,《云南中医验方》也记栽其配红糖可治久痢虚症、便脓血;麻黄性苦味温,善理气止血,治腹痛痢疾。《本草纲目拾遗》云:“治气症、心痛、肚痛、痢疾、痞结”;莲房苦涩味温,以去湿、消瘀、止血见长”,《本草汇言》说:其止血痢、脾泄”。三药合用,补虚理血而止痢,药虽平淡,疗效卓著,治疗休息痢非常合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