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盆腔炎

 银河135 2013-03-18

(此为摘录前人医案请大家仔细斟酌)

[特色与高教疗法精选】

    ()大黄牡丹皮汤加减

    药物:大黄、桃仁、丹皮各9g.黄芪、丹参各30g,冬瓜子l2g,香附、黄柏、菟丝子各12g.甘草3g,如气虚加党参、白术;血虚加当归:湿热甚者加茵陈、红藤;血瘀甚加赤芍;寒疑气滞加荔枝核、小茴香:急性发作加公英、败酱草:盆腔粘连加莪术、三棱;输卵管积水(或炎性包块)加薏苡仁、茯苓。

    方法与疗效:日l剂水煎分3次服,半个月为1疗程。用14个疗程.结果:全愈1l8例,显效35例,好转l6例.无效8例。

    资料来源:杨世勒.甘肃中医1998(6)27

   (二)中药内服外敷法

药物:血府逐瘀汤加味:“当归、桃仁,生地、柴胡、枳壳各10g.桔梗、红花、甘草各6g.川芎,赤芍各9g,土茯苓、车前草各l5g,牛膝12g。如热重加双花.板蓝根;湿热重加苦参、黄柏;寒湿重加艾叶、小茴香、香附,菟丝子;气虚加黄芪、党参:腹痛加元胡、川楝子;腰痛加桑寄生、川断;触及条索或包块加夏枯草.鳖甲:带下多加荆芥.苍术。水煎服。另外,芒硝30g.大黄20g,适骨草15g.乳香、没药、泽兰、花椒、白芷各10g,外用。

    方法与疗效:内服药日 l剂,外用药研粗末,温水拌匀.入布袋中.扎紧带口置锅内蒸热.湿敷(40)患处40分钟,日l2次.23 l剂。约7日为1疗程。治疗5个疗程,结果:痊愈23例,好转21例,无效2例。

    注意事项:经期勿用,

资料来源:何天有.中国农村医学1994(10)56

【三】盆炎汤

    药物:柴胡9g,枳壳l2g、川楝子、香附各l0g.赤芍、白芍、丹参,益母草、路路通、元胡各15g,甘草4g。湿热加公英、车前子;寒湿加炮姜、乌药;癥瘕加炮甲片、三棱、羲术;腹痛加乳香、没药;腰酸痛加川断、寄生;黄带多加椿根皮、薏苡仁。

    方法与疗效:日1剂水煎服.2周为l个疗程,用15个疗程。

结果:治愈61例,显效ll例,有效4例,无效2例。

    资料来源:张嘉男.江西中医药l997(3)31*

    ()真武汤

    药物;附子15g(先煎40分钟).白术30g,白芍、生姜(切片)、茯苓各50g

    方法与疗效:日1剂水煎服。结果:冶愈90例,好转18例,无效10例。

    注意事项;适用于白带属脾虚、脾虚痰温、脾虚及肾.精关不固者;

资料来源:毕明义.山东中药杂志  1994(10)448

    ()丹桅逍遥散

    药物:柴胡、当归各9g,忍冬藤30g,丹皮、栀子、白术、白芍各12g,元胡、丹参、茯苓、黑老虎各l5g,生甘草6g。若经期延长。量多者,去当归加益母草30g,三七末(冲服)5g;血瘀甚者加桃仁12g:气虚加党参l5g;血虚加鸡血藤20g;白带多加生薏仁_20g

    方法与疗效:日l剂水煎服。15天为l疔程,经期照常服。若为慢性盆腔炎有包块与瘢血.可配合双柏散热敷下腹部,日l次,同时用毛冬青液保留灌肠日1(经期停用)。治疗55例.痊愈35例,有效16例.无效4例。

    资料来源:冯金英,新中医  1994(9)27

()消炎止痛化带散

    药物:公英、红藤、连翘.败酱草、赤芍、丹参各30g,徐长卿、五灵脂、香附,白芷各15g.醋延胡索12g。另外,血竭粉、三七粉、鸡内金粉各8g.混匀装胶囊。若月经过多或崩漏不止者去赤芍,加地榆炭30g,蒲公英l2g;月经过少或闭者加王不留行15g,水蚝(研粉冲服)l0g;带下绵绵,腰膝酸重,畏寒肢冷者加淫羊藿、巴载天各20g;带下黄稠味臭,阴部奇痒者加蛇床子、苦参各15g;素体肥胖.舌笞厚腻,痰湿较重者加茯苓、苍术各l5g;疼痛剧烈加制乳香、制没药各12g;卵巢有囊性积水肿块者加车前子30g,莪术、三棱各12g:纳少便溏者加山药、白术各15g

    方法与疗效:内服药日l剂,药煎3遍.药液合在一起约1100mL.取1OOml保留灌肠外,其余分3次饭后温服.每次送服药粉腔囊4粒。另外,将煎煮过的药渣晒干打碎取500g左右,加芒硝200g.食酷100mL拌匀.同放锅内炒热后.再喷洒白酒适量·共装1布袋中,置脐与少腹热敷,每晚l次,每次l.5小时.凉时外用热水袋不断加热。l0天为l疗程。治疗3个疗程.急性盆腔炎治愈19例.有效7例,无效3例;慢性盆腔炎治愈34例,有效28例,无效6例。

资料来源:虎发光.新中医  1995(10)23

    ()盆炎一号汤合盆炎散

    药物:1、盆炎一号汤:白花蛇舌草25g.茯苓、车前草、两面针、白芍、丹参各15g、柴胡、枳壳、大腹皮、当归各101g,黄芪、党参各30g.若腹痛明显加元胡、川楝子;发热、带下浓稠者.去黄芪,酌加双花、黄柏、蒲公英、败酱草;肾虚腰痛、耳鸣加菟丝子、寄生、杜仲;有包块或粘连明显者.选如路路通、三棱、莪术、赤芍、穿破石;积液者加猪芩、萆薢;带下黄白相兼.手足心热者,选加生地、地骨皮:

2、盆炎散:白花蛇舌草、大黄、公英各30g,赤芍、黄柏、两面针各15g.薄荷、白芷各10g

    方法与疗效:盆炎一号汤水煎内服,日l剂,1个月为l疗程、(以后制成口服液.每次30mL.日服3):盆炎散制成散剂.每次以150g水蜜调外敷下腹部痛处,日l次.并以腹带包扎下腹.保留5小时以上.l4天为l疗程(经期停药)。共冶疗2900例.治愈2320例.显敷313例,好转267例。

    资料来源:张帆,新中医  1998(10)31.

()芪蒲桃仁四物汤

    药物:黄芪30g.蒲公英40g.桃仁.香附、川芎、苍术各10g,当归、熟地、白芍、败酱草各20g,益母草30g,红花7g。若遇月经期则停服3~5天;若闭经,或痛经,或包块多且大者加丹参20g.莪术10g;苔腻.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者去熟地,加黄柏、车前子各10g;苔腻.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者去熟地,加山药30g,菟丝子10g;若月经量多加地榆30g,三七粉5g;苔腻、腹泻或五更绁者去熟地,以当归尾易当归,加藿香、补骨脂各10g

    方法与疗效:日l剂水煎服,14天为l疗程。治疔结果:l23例治愈107例,好转l4例,无效2例.治愈时问最短l4天,最长42天。

    资料来源:王健雄.新中医  1999(3)44

    ()活血通经汤   

    药物:当归、川芎、赤芍,白芍、川楝子各15g、三棱l2g、红花、莪术、甘草各10g.丹参25g,元胡20g。若黄带多加双花、连翘、地丁、虎杖、土茯苓、生薏苡仁;化脓加公英、败酱草;有包块加山楂、鸡内金;输卵管不通加通草、川楝子,穿山甲。

    疗效;Il6例,痊愈61例,显效37例,好转ll例,无效7例。

    资料来源:高权国,中医药信息;1998:(543

    ()盆腔炎方

    药物:当归、赤芍、桃仁各l2g,黄芪、红藤.败酱草各20g,丹参15g.三棱、穿山甲各l0g,香附6g。湿热型加公英、黄芩、薏苡仁;寒疑气滞型如桂枝、白芷、皂刺;气滞血瘀加乳香、没药;阴虚血热加青蒿、鳖甲、龟板、玄参。并以丹参.红藤、败酱草各30g,皂莿、白芷、三棱、莪术各20g,水蛭l0g,外用。

    方法与疗效:内服药日1剂水煎服.15日为l疗程。外用药:日1剂水煎,药温35℃,日 l次保留灌肠.每次l520分钟。本组358例中痊愈212例.显效ll8例,有效24例.无效4例。

    资料来源:唐同秀.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8(1):47

    宫炎灵

    药物:红藤、鱼腥草各30g.双花、赤芍各20g.黄苠、当归、丹参、丹皮、土茯苓各l5g,皂刺、元胡、甘草各l0g

    方法与疗效:日1剂水煎服,2周为l疗程.本组542例中治愈498例,好转38例,无效6例。

    资料来源:吴玉茹,时珍国药研究  1998;(1)40

(十二)二藤汤

    药物:蜀红藤、忍冬藤各30g.大黄、丹皮、赤芍、元胡、紫草根(后下】、大青叶各9g.生甘草3g。若高热不退加石膏;黄带多者去赤芍,加萆薢,椿根皮;尿道热痛加猪苓、车前草;盆腔或附件伴有炎性包块去川楝子.加三棱、莪木;高热神昏者加紫雪丹1粒。

   法与疗效:日l剂水煎服.结果28例中治愈22例,好转6例,本组均为急性盆腔炎。

    资料来源:李定江,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I996(2)30

    【特点、要点与疑点、难点评述】

    盆腔炎患病率为30%左右,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其临床特点是急性炎症起病急,寒战高热,下腹疼病,白带增多.呈脓性,有臭味,治疗不彻底易转为慢性炎症;而慢性炎症者缠绵难愈,不易根治,有下腹部坠帐隐痛及腰骶不酸痛症状。其冶疗要点是抗炎、理疗。中约则以清热解毒利湿以治其急,配以大黄通腑泻下可明显缩短病程;温经除湿,活血化瘀以治其本.缓以图功。配合敷贴疗法.药熨法、敷法、保留灌肠法等,可明显提高疗效。其疑点是中医界存在着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争论,其浩疗难点在于抗炎,止痛两主面.西医有侧穹窿封闭、宫腔注射等疗法.可局部消炎并止痛:目前通过研究发现:治疔慢性盆腔炎药物有明显的镇痛、抗渗出、抑制肉芽组织增生及抑菌作用。近年来由于新剂型的不断研制.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方便:如注射液、胶曩、拴剂等。今后研究的热点将是更深入地研制新剂型及局部最佳冶疗的方法。

盆腔炎方8

    (1)当归、香附各9克,益母草12克。水煎服.每日l剂。

    (2)当归,赤芍各9克,乳香、没药各6克。水煎服,每日l剂。    ·

    (3)丹参30克,莪术,三棱各l0克,赤芍l2克.公英30克,延胡索10克.丹皮l0克,苡仁30克,败酱草30克,没药l0克,红藤30克。水煎服。

    (4)白花蛇舌草、银花藤、橘核、马鞭草、鸡血藤、紫花地丁各30克,益母草、连翘各15克,赤芍l2克.水煎服.每剂分2日服完。

    (5)油菜子60克.肉桂60克,面粉、醋适量。油菜子炒香,与肉桂共研成末,取此药末与醋,面粉共煮糊为丸,大小如龙眼核,每次l丸,黄酒加热送服,每日2次,

    (6)鸡蛋5个,生大黄l5克。鸡蛋敲洞去蛋清.入大黄末(每个3)煮熟服,于月经净后每晚临睡前服1个.连服5个为l疗程。患者体虚便泄者,大黄用量酌减。

    (7)生黄芪l5克,党参l5克.白术15克,知母20克,生山药15克,天花粉20克,三棱l5克,莪术2040克.生鸡内金l5克,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服。

    (8)菜胡l0克.黄芩碳l0克,当归l5克,赤芍l0克.玄胡l0克,丹皮l0克.泽兰l0克.大黄6克.五灵脂l0克。月经前两天煎服,每日l剂.月经干净3天后止。

  方一:四草虎杖椿皮汤

  来源:本人自拟。

  组成:败酱卓30g    马鞭草30g  虎杖30g    椿皮30g  黄柏20g  土茯苓50g    元胡l0g  川楝子l5g  香附l5g  生甘草10g  白花蛇舌草50g

  用法:水煎服,每日l剂。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行气化瘀散结·

  适应症;急性盆腔炎.属于湿热下注、毒热蕴结型·症见小腹坠胀疼痛,牵连腰骶、带下频频.色黄或挟有血丝、其味秽浊、时有低热、口苦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者。若毒热之邪炽盛形成盆腔脓肿、整个下腹疼痛,发热者,本方加入双花50g、连翘30g、大黄10g,丹皮15g;若盆腔脓肿持续不消、体温持续不降者,本方加入犀黄丸6g,分2次随汤药吞服。

    疗效简介;我用本方加减治疗此类型盆腔炎40例,其中洽愈29例.好转8例,无效3例·

    方二:三黄石膏汤合入大黄牡丹皮汤加减   

来源;师门验方,古方化裁·

    组成:黄苓15g  黄柏20g  川连lOg   生石膏50g  大黄l0g  牡丹皮l5g

          桃仁l5g  冬瓜籽30g  元胡15g  川楝子20g  当归l5g  连翘30g

          赤小豆30g 玄明粉10g(2次另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娥:清热解毒,化瘀散结。

    适应症:急性盆腔炎,属于毒热壅结.热腐成痈型。症见发热不退、口干便结、整个小腹疼痛拒按、带下黄稠腥臭、西医诊断为“化脓性盘腔炎”、脉弦数或滑数、舌苔黄厚质红者;若毒热炽盛、高热不退、下腹部疼痛较剧者,本方加入犀黄丸,每次服3g12次;

    疗效简介:我用本方配合西医输液等支持疗法治疗此类型急性化脓性盆腔炎l7例,治愈16例,好转l例。

    方三;角霜莲肉薏米汤

    来源:本人自拟。

    组戌:鹿角霜20g  故纸15g  炒杜仲15g   莲肉20g  薏米30g  香附15g

    山药40g  茯苓20g  白术40g  甘草5g    小茴香5g

用法:水煎服.每日l剂。

    功效:补脾益肾,固摄带脉。

    适应症:慢性盆腔炎,属于脾肾两亏,带脉不固型。症见素体虚弱、食少便溏、腰腿酸乏无力、带下频频、清稀无异味、小腹发凉并隐隐作痛、按时得热则舒适、性欲淡漠.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者;若纳食不佳者,本方加入太于参30E、砂仁109、内金1衄;若大便蒲薄者,本方加入炒扁豆15g;若带下中夹有血丝者.本方加入茜草5g、海螵蛸20g、龙骨25g、牡蛎25g;若寒邪较盛者.本方加入炒艾叶10g

  疗效简介:我用本方加减治疗此类型慢性盆腔炎143例,

其中冶愈109例,好转31例,无效3例。

    方四:完带汤加味

    来源:本人自拟.古方化裁.

    组成:党参15g  炒山药40g  柴胡l0g   陈皮10g  车前子l5g  炒苍术15g

    炒白术40g  香附l5g  椿皮30g    败酱草30g  洒炒白芍15g荆芥穗5g

    甘草5g

    用法:水煎服,每日l剂。

适应症:慢性盆腔炎,属于脾虚湿邪下注型。症见平素白带多、终日淋漓不断,质稍粘,无特殊味、食少便溏、身倦乏力、四肢酸软.劳累后白带更多、有时伴有颜面浮肿或下肢轻度浮肿、小腹有时坠胀隐痛、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脉沉缓者;若带下黄白夹杂或如米泔,气味腥秽、外阴搔痒者.本方加入黄柏20g、芡实20g、土茯苓30g,苦参20g;若小腹隐痛者.本方加人沉香5g,乌药l5g;若带下清稀如水、绵绵不断、小腹不温者,本方加入炒扁豆l5g、莲肉15g、鹿角霜20g、炒小茴香5g:若腰痛如折.转侧不利者,本方加入炒杜仲20g、故纸15g、核桃肉15g;若纳呆腹胀便溏者,本方加入砂仁l0g、白蔻10g、焦内金15g;若情志抑郁,胸胁胀闷者,本方加入枳壳l5g、合欢花20g、佛手15g;若矢眠多梦者,本方加入柏子仁15g、炒枣仁l5g,益智仁l0g

    疗效简介;我用本方治疗此类型慢性盆腔炎263例,其中洽愈208例,好转51例.无效4例。

    方五:知柏地黄汤套二至丸加味

  来源;师门验方,古方化裁。

  组成;知母10g  黄柏20g  熟地20g    山药l5g    山萸肉l5g  茯苓log

    泽泻15g  牡丹皮10g  女贞子log    旱莲草15g  椿皮30g  败酱草30g

    海螵蛸20g  青蒿l5g  鳖甲25g    地榆碳309g  茜草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滋阴清热.补络止带。

    适应症:慢性盆腔炎,属于阴虚内热、扰动冲任、损伤血络型。症见经来先期,色红量少.平素白带量多,质稀薄、有时挟有血液、阴部干涩灼热,有搔痒感、头晕耳鸣、腰腿酸软、小腹隐痛、心烦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者;若带下赤白、血液较多者.本方加入三七面6g,分2次随汤药冲服;若腰腿酸软者本方加入龟板胶15g,肉苁蓉25g;若口干心烦者,本方加入石斛15g.生地20g、天冬15g·

    疗效简介:我用本方加减治疗此类型慢性盒腔炎34例,其中治愈21例,好转12例·无效l例·

    方六:温宫化瘀止带汤    来源:本人自拟。

    组成:官桂l0g。熟地25g    山萸肉15g    鹿角霜20g  没药l0g  香附l5g

    乌药15g  元胡l0g  川楝子l5g    五灵脂15g  葫芦巴l0g  益母草20g

炒小茴香7g  甘草5g    沉香7g

  用法:水煎服.每日 l剂。

功效:温宫散寒.祛瘀止带。

    适应症:慢性盆腔炎,属于气滞血瘀、胞宫虚寒型。症见经行后期.量少色紫暗,小腹冷痛,得热则舒、四肢不温,白带多而清稀、带下色白而绵绵不断、无有异常气味、腰背酸软、脉沉迟、舌质淡苔薄白者,

    疗效简介:我用本方治疗此类型慢性盆腔炎数十例.疗效均显著。将本方介绍给同道们,他们也治愈了很多患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