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江回鱼的营养价值及做法

 suoban 2013-03-24

长吻鮠体长,吻锥形,向前显著地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须4对,细小。无鳞,背鳍及胸鳍的硬刺后缘有锯齿,脂鳍肥厚,尾鳍深分叉。体色粉红,背部稍带灰色,腹部白色,鳍为灰黑色。

长江回鱼的营养价值及做法

长江回鱼的营养价值及做法



    鮰鱼为大型的经济鱼类,其肉嫩味鲜美,富含脂肪,又无细刺,被誉为淡水食用鱼中的上品。

    鮰鱼又名回鱼、鮠鱼、肥沦、江团、白吉、肥头鱼。鮰鱼下身略带粉红,无鳞,粗长,腹部膨隆,尾呈侧扁。鮰鱼是长江水产的三大珍品之一,学名“长吻鮰(鮠)”,因与“回”同音,民间通称“回鱼”。

    这种鱼只见于大江。春夏间最为肥美,鱼皮有弹性且多胶质。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经题诗曰:"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由此可见鮰鱼的滋味和营养价值非同一般。武汉人食鮰鱼可谓早矣,至迟,到了清道光年间市民就已经把能吃上一餐鮰鱼看作是难得的享受了

    此菜营养丰富,含蛋白质150克、脂肪62克、热量1172千卡、钙612毫克、磷1688毫克、铁18毫克。是贫血、营养不良、结核病、肝炎病、软骨病、骨质软化等患者和孕妇、乳母、老年人的佳肴。

    此鱼最美之处在带软边的腹部。而且其鳔特别肥厚,干制后为名贵的鱼肚。湖北省石首市所产的“笔架鱼肚”素享盛名。它胶层厚,味纯正,色半透明,制作工艺独特,干制品的外形和镶嵌在鳔内的一个美丽的自然图案,对着光源照看,与屹立在石首市城里的笔架山酷似,由此得名“笔架鱼肚”,并有“此物唯独石首有,走遍天下无二家”之说,实属食中之珍。早在明初就作为珍品献给明太祖朱元璋,从此一直被列为贡品。著名唐代诗人杜甫、宋代诗人苏轼和现代诗人碧野都为之作诗著文大加赞誉。

 

烹饪方法

   1.鲜蒸鮰鱼   

   原料:鮰鱼;西兰花、姜末、葱末;豆豉、食盐、天添鲜、料酒、白糖、白胡椒粉、葱姜蒜粉   

   制作:

   1.西兰花洗净,焯水(加油和食盐),捞出备用   

   2.鮰鱼用食盐和料酒腌渍片刻,上笼蒸15分钟,取出待用;   

   3.锅烧热,入油,下葱末、姜末、豆豉煸香,加盐、天添鲜、胡椒粉,待豆豉烧酥后淋在蒸好的鮰鱼上,旁边用西兰花围边,装盘即成。

   2.冰糖鮰鱼

   材料:

   鮰鱼、葱、姜、蒜头。

   调料:

   李锦记蒸鱼豉油、酱油、冰糖、料酒。

   方法:

   1、鮰鱼去除头尾及鱼肠等不可食部分(可请摊主帮忙处理),洗净沥干水,切成5厘米大小的块状,葱切段,姜和蒜头切片;

   2、把锅烧热,下油至热,入葱段、姜片和蒜片煸出香味;

   3、放鱼块滑炒,烹入料酒去腥,加入李锦记蒸鱼豉油、酱油、冰糖及适量清水烧开;

   4、转小火煨煮30分钟,烧至鱼肉入味,汤汁浓稠,撒上葱花,起锅装盆即可。

友情提示:
  
   鮰鱼是一种珍贵的淡水鱼,和刀鱼、鲥鱼一起被称为是长江水产的三大珍品,长江鮰鱼体壮膘肥、肉质鲜嫩,春夏间最为肥美,鱼皮有弹性且多胶质,烹饪尤以红烧为最佳。红烧鮰鱼其色泽红润油光,鱼皮滑糯滋润,鱼肉软嫩肥美,鲜咸之中带有甜味,是上海本帮菜的传统本色。有宝宝的更要吃,因为它没有乱刺,安全。......

   

    烹调提示:

    选用洞庭未产子的鮰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