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桃花流水鳜(桂)鱼肥

 苏迷 2013-03-28

跟着时令吃、吃、吃 桃花流水鳜鱼肥

  鳜鱼

  

  转眼间,又到了“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三月了。张志和这两句诗描写的景象是,春风拂面、桃花盛开、河水涨起来了,河里的鱼儿不时地跃出水面……那时,相信张志和真看到了鳜鱼。只是如今,一般的河里估计看不到如此自在活跃的鳜鱼了。

  鳜鱼,常常也写作桂鱼,冬天在深水越冬,春江水暖的时候,它也就能跃出水面玩耍了。鳜鱼的鲜美自不用说,在过去也算是高档食物了,当真可算作是“贵鱼”,一般老百姓很难吃得起。可就放在现今,前段时间,每斤六十多元的单价,也让很多人在买前总得踌躇一番。当然,鳜鱼之所以贵,也是因为它少刺而肉质细嫩丰满,肥厚鲜美,内部无胆,“实为鱼种之上品”。

  鳜鱼的吃法也很多:色泽鲜红光亮、入口鲜嫩酥香,并且微带甜酸的松鼠桂鱼;不趁着活蹦乱跳时候吃了,偏要等它发臭了才去料理,深深保藏着“腐鲜之味”的臭鳜鱼;经过了姜葱洗礼后、鱼肉抛却腥味只留鲜味,最能保存其本色的蒸鳜鱼……究竟哪一种能将鳜鱼的肥美体现到极致,可能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

  鳜鱼身体侧扁,背部隆起,身体较厚,尖头,是一种长相比较美的鱼。苏州老字号“得月楼”的资深厨师陈军师傅向记者介绍说,如今随着养殖的鳜鱼越来越多,野生的太湖鳜鱼已经很难觅到了。他说,养殖的鳜鱼腹部灰白色,而野生的鳜鱼腹部则为金色,因此鳜鱼肉在业内又被称为“龙肉”。

  爱吃鳜鱼的还有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他曾将鳜鱼誉为“水豚”,直接把它的美味比做河豚。除了把它比作河豚,李时珍还说过一件事,《医说》中曾有记载说,越州曾有一姓邵的女子,十八岁时就已患痨病多年,偶尔喝了鳜鱼汤病就好了。所以,鳜鱼有“能补虚劳、益脾胃”的说法。
 A/“松鼠桂鱼”也有家常做法

  原本认为像“松鼠桂鱼”这样的功夫菜,应该很难在家里完成。陈军却告诉记者,“松鼠桂鱼”可以在家里做,只是方法上要稍稍麻烦一点。要准备的食材有:鳜鱼200克、松子10克、料酒2克、胡椒粉少许、番茄酱10克、植物油500克、湿淀粉40克、食盐适量、白醋15克。

  先将鳜鱼去鳞、鳃、鳍、内脏,去掉头上的皮衣,洗净,把鱼头斩下,摊开、拍扁。用刀把鱼背部的鱼骨切掉,这里千万不要把鱼腹切破。鳜鱼去骨后,皮朝下摊开,用斜刀切成花刀,刀深达肉的大约4/5,不要切破鱼皮,在尾巴处开一个口,将尾巴从刀口中拉出。

  切好后,将鱼身撒上食盐、胡椒粉、料酒、湿淀粉(少许)涂匀,腌一会儿。

  这时候可以将炒锅上火,烧热后倒入植物油,油要多。油热至七成,将鳜鱼鱼头、鱼身均匀地蘸上淀粉,分别放入油锅中炸数分钟。炸的时候,如果油不能全部没过鱼身、鱼头,就用一个大勺子将滚油浇上,定型后捞出。

  稍等片刻,再次放入油锅中炸,这次“复炸”的目的是为了把鱼炸脆,等到鱼身色泽呈现金黄色时捞出,将有花刀的一面朝上摆在鱼盘中,装上鱼头。

  将松子放在油锅中,待熟后捞出,放小碗中。最关键的是调制卤汁,得月楼的卤汁都是事先调好的,陈师傅说这是商业机密。但他也给市民们支了一招:炒锅中留少许油,放入少许清汤,加食盐、糖、番茄酱、白醋,烧沸后,用湿淀粉勾芡,加入热油少许推匀,出锅浇在鱼肉上,撒上松子即可。
 B/鳜鱼跟“松鼠”有什么关系?

  “松鼠桂鱼”是苏菜系中的代表作,在海内外享有盛誉。那么“松鼠桂鱼”跟“松鼠”到底有什么关系呢?陈军告诉记者:松鼠桂鱼一般都是将鱼和着调料下锅炸至金黄,捞出后浇上糖醋汁。但是比较难的部分是切,要将鱼齐胸鳍斜刀切下去,在头下巴处剖开,用刀轻轻拍成稍扁形,做成以后有点像松鼠的形状。松鼠桂鱼就是因为形状而得名。陈师傅还告诉记者,这道菜的做法不尽相同,但基本上正宗的都会有一道浇汁的步骤。一般都是将调好的芡汁浇在刚出锅的鱼身上,会有吱吱的声音,也可以说有点像松鼠叫。“松鼠桂鱼”何时发源?传说,乾隆下江南时,一次曾信步来到松鹤楼酒楼,见到湖中游着条条鳜鱼,便要提来食用。当时那鱼是用作敬神的祭品,不敢食之,但圣命难违,当差的只好与厨师商量,最后决定取鱼头做鼠,以避“神鱼”之罪。当一盘松鼠桂鱼端上桌时,只听鱼身吱吱作响,极似松鼠叫声。尺把长的鳜鱼在盘中昂头翘尾,鱼身已去骨,并创上花刀,油炸后,浇上番茄汁,甜酸适口,外酥里嫩,一块入口,满口香。乾隆吃罢,连声叫绝。由于这道菜货真价实,便流传至今,成为人们款待亲朋好友的名菜佳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