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峰先生語錄鈔

 孙红洲 2013-04-02
转载]夏峰先生語錄鈔(2012-10-16 16:40:01)

    按:愚讀夏峰語錄,每覺如坐春風。夏峰之長在踐履不在著述,其立論界限亦欠分明(勞思光語),此自是持平之論。然愚意初學者正不妨先存一“和稀泥”之心,只見先賢是處,不見先賢不是之處,待自家心氣和厚、眼界開闊再辨各家得失。陸桴亭嘗讚象山人物甚偉,議論甚高,氣象甚闊,初學者讀其語錄可以開拓心胸。夏峰論學固不如象山簡易直截,卻自有慷慨爽朗之風;而其出言溫潤,又別有安閒深靜氣象;我輩苟能從容體味,自能為之所化。茲摘錄若干,稍加分類,以便瀏覽。

 

    統宗會元

    自渾樸散,而象數之繁,異同之見,理氣之分,種種互起爭長,然皆不謬於聖人,所謂小德之川流也。有統宗會元之至人出焉,一以貫之,所謂大德之敦化。學者不能有此大見識,切不可專執一偏之見,正宜於古人議論不同處著眼理會。如夷尹惠不同,微箕比不同,朱陸不同,豈可相非?正借有此異以證其同,合知廉勇藝而文之以禮樂,愈見冶鑄之手。


    人孰為重

    人孰為重?身為重。前有千古,以身為承;後有千古,以身為垂,而可輕視之乎?不輕視其身,則莫大於學。學可令吾身通天地萬物為一體,千古上下皆聯屬於呼吸一氣之中。故學者聖人所以助乎天也,不學則身亦夷於物耳,何以仰答天地父母之生我?

 

    吾人一點性靈,為天地古今大主宰,只爭悟不悟耳。悟則天之高明,吾之高明,天高明之覆物,吾性之覆物也;地之博厚,吾性之博厚也,地博厚之載物,吾性之載物也。前乎此者幾千年,後乎此者幾千年,人賢愚,世治亂,總此天地民物耳,無庸納之吾性之中,欲推之於吾性之外,不可得也。唯不悟,則生不知生,死不知死,與草木同朽,與禽獸同蠢,豈不可哀?

 

    賢者珍重其身,護惜其名,有轍跡可循,無暇可指;聖人不磷不淄,不慍無悶,又進一解。淵明云:“雖留身後名,一身亦枯槁。”言名不足賴。“客養千金軀,臨化消其寶。”言身不足惜也。雖非聖人之訓,自是達者之言。

 

    此心之所以撐拄天地者,全憑此志,志不降則身不辱,俯仰千古。夫子獨許夷、齊,真是鳳翔千仞。魯仲連、嚴子陵如生孔子之前,不知如何位置?
    (“身為重”話頭,或襲自王心齋。夏峰偶一言之,其實義則為“性為重”,與心齋固有間矣。)


    學問實際

    問做人。曰:飢餓窮愁困不倒,聲色貨利浸不倒,死生患難考不倒,人之事畢矣。

 

    學者動輒曰目前為貧所苦,為病所苦,為門戶所苦,為憂愁拂逆所苦。不知學之實際,正在於貧、病、拂逆種種難堪處,不可輕易錯過。若待富貴安樂始向學,終無學之日矣。

 

    人生不得受享,只爲惑、憂、懼三字。惑能令人識眩,憂能令人神瘁,懼能令人骨竦。泰甯之宇,自生跼蹐,循環無端,廓清無日。只有仁、智、勇三字,彼將不驅而自退矣。然只一兆直M之。談t無弊而明,談t無疚而樂,談t無欲而剛。


    豪傑氣象

    能處人所不能處之事,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辱,能堪人所不能堪之憂,其中必有大過人者。遇事便束手,被辱即動心,逢憂輒氣短,人可得而顛倒之,驅使之,儒生俗士之湝者耳。

 

    觀人之法有三。于人之所不敢為者,而孟浪為之,此雖過當,然其氣不靡;于人之所不堪受者,而俛首受之,此雖隱忍,然其氣不躁;有情雖不容已,勢必不能赴而宛轉圖維,務求其達,此雖委折,然其氣更雄。此三者不可以觀無心胸之庸人,而可以觀有血性之男子。

 

    問如何是習氣。曰:有物過眼必看,有聲入耳必聽,小小如意即喜,小小拂意即怒,小小利害即恐懼,其根源總以聲色貨利為著落,故抵擋習俗,豪傑之士。

 

    無血性不可以為人,有血性終不可以語成人。大凡憤激節烈之事,皆從血性而出,到得文之以禮樂,則無知廉勇藝之可名矣。至罩谅},與天同體,與天同用,歸結於身,不過一喜怒哀樂中節而已,憤激節烈之事,未免猶有意在。

    
    變化氣質

    士志於道,非任不成,非氣不至。無成而不至者,矜心與熱心為之也。矜心似任而自是,喜盈而損;熱心似氣而未沉,暴而易折。兩病未除,終非深造自得之學。

 

    性急無耽延之病,心細無疏漏之病,膽小無恣肆之病;然性急則無停蓄而病在燥,心細則不能寬容而病在苛,膽小則不擔持而病在脆。非大學力人不能免。

 

    後來學者每傷於所恃,溔逵袦儒之恃,大儒有大儒之恃,恃不同,所傷一也。謝上蔡去一矜字,而曰“仔細檢點,病痛盡在這裏。”是所欲破其所恃也。大易“洗心退藏於密”,其至矣乎。

 

    容色辭氣關此心之操舍存亡。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太和元氣,至德流行,故學者須用變化氣質。氣質不變,是心之放也。正衣冠,尊瞻視,似飾於外,然收斂身心,內外齊一,君子所以居敬而收放心,學問之道在是矣。


    當下參詳

    問學下手處。曰:日用食息間,每舉一事,接一言,不可有違天理拂人情處,便是學。問於天理似無違而

於人情似有拂者,應如何?曰:理求其在我,一念違,難以自愜情,則問之於人,不拂,亦是天理中之人情。若天理外之人情,即拂也庸何傷?一味拂人,以拗成性;一味不拂人,以順為正,士君子自立之道,政宜辨之於此。

 

    只求當下無欠缺,無愧怍,便是深造自得之學。

 

    凡語言不從默中檢點,行事不經靜裏參詳,皆屬苟且。己心不快,人安得帖服?

 

    學人用功,莫侈言千古,遠談常世,吃緊處只要不虛當下。一日自子而亥,時雖不多,然事物之應酬,念

慮之起滅,亦至變矣。能實實省察,有不處非道富貴之心,有不去非道貧賤之心,常常不放,則自朔而晦,自春而冬,自少而老,總此日之積也。一日用力而不足,一日不用力而心放矣。澄心靜觀,自子而亥,至者幾時,放者幾時,此際戒慎之功,豈容他人著力?

 

    問:夢寐之間,常多驚擾。曰:爾室有愧,夢魂難慊,此正戒懼之疏耳。“家貧覘力量,夜夢驗工夫。”

日宜三復。

 

    處事接人要有一段安閒不迫急之意,方能應得不錯。即作文寫字以至著衣吃飯,行走坐臥,皆容不得一毫迫急。著一毫迫急,便是欲速,便是正助。學問工夫無鉅細,無顯微,其正助一也。

 

    指悟頭為了頭,認見成為聖賢,不事學修之功,謬以食色為性,竊自負為不世之豪傑,不知祗成一無忌憚之小人而已矣。

 

    江海之量

    問:非禮義之人,而以禮義來,當何以應之?曰:以禮義之心應之而已矣。渠即不妥,而飾禮飾義之心,即知是知非之心,轉移化導,正賴菩提之手,縱終不能化而憫人陷溺,內省何疚?轉一惡人作善人,此莫大之功德,勿輕視之。處人之道,心厚而氣和,不獨待君子,即待小人亦然。

 

    問待人之道。曰:待君子宜盡吾敬事之禮,待庸眾宜盡吾接引之心,待小人則蘸V謹密,莫示以狎侮之漸,總之要以我包裹人,則可以位置乎人,而轉移乎人。

 

    問處事之道。曰:水到渠成,不必急性,天大事總平常事。問處人之道。曰:無敢慢。尊嘉是無慢,矜容更是無慢。

 

    人黑白不分者,不可以涉世處人;黑白太分者,不可以善世宜民。學問須要包荒,才是天地江海之量。聖人於平等事看得極重大,故常自歉其未能;曲士於重大事看得極平等,故常自侈為無不能。自歉其未能者,江海之量也;自侈為無不能者,井底之見也。


    行所無事

    “萬變俱在人,其實無一事。”明道之言至矣,盡矣。心何嘗有百官萬物也,心何嘗有兵革百萬也,心何嘗有蔬水曲肱也,總之皆適然之遇而已矣。如是來,如是往,只行其無事,實無一事也。雞鳴平旦之頃,偶一猛省,令人躍然。

 

    心之官則思,而易則又曰何思,蓋思不出其位。則思也而歸於何思,若冥然無思,何以能作聖,是枯禪也。
    (夏峰對龍溪四無之說不以為然。然四無說之無實即行所無事之無,固不必非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