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講少些雙腿〝虛、實〞的形成

 楊範孫 2013-04-03
練拳走架時,身體的重心在不斷地移動與轉動,對此,我們必須明白以下二點:
1.無論是向前、後、左、右的起步,都要先將身體移向不出步的腿,然後使重心移到此腿之脚並承受百分百的體重,此後,另一脚方可起步。即:在身體向脚移動後,要繼續轉身將重心的位置移到實腿的脚底,同時亦要略降重心,只有曲膝的實腿承受體重百分百時,才能輕松地帶起百分百的虛腿靈活出步。所以,腰胯是個關鍵。腰是軸,它的轉動是重心的轉移,就如同向下壓低弹簧與如同螺钉向下旋緊,既是蓄勁,又是穩固,是放〝松〞之〝沉〞的動作。另外,出步要留意足尖的方向與步位的規範,至於直身後坐或向前,只是二腿曲直的交換,練拳除了重心平移/轉動外,從起勢到合太極的每招每式雖有下沉與直起,但這意動行為引起身體高低的起伏不是太明顯。
2.在移動重心形成37弓步、55雙沉、19虛步時,雙腿蹬、弓的虛實轉換與單腿起落脚踏在地面的力量,都是因重心位置的改變反映在單足或雙足的自然力度,若太過著意蹬、弓與以脚用力踏地都不可取,用移動身體重心的意念行拳走架,反而有益於放松與下沉,我們在練拳時,要有意識地保持身體的〝随時平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