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大力实施“服务企业促就业2531计划”显成效 | |||||||||
| |||||||||
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宁波市各级公共就业管理服务机构从提升技能、稳定就业、促进就业着手,大力实施“服务企业促就业2531计划”,着力推进服务企业制度化建设,通过加强形势研判、搭实内外平台、建立联系制度、提升职工素质、探索员工调剂等工作手段,有效指导和帮助企业用工,确保全市就业局势总体平稳。 一、始终围绕主线,“服务企业促就业2531计划”得到认真落实。一是行动早,岁末年初持续跟踪调查226家企业18.67万名员工返岗情况,结合情况需求召开两次媒体通气会,及时向社会发布全市企业用工现状和趋势分析,并提出积极应对措施。年初结合《宁波市淘汰提升落后产能“十二五”规划》,研究出台《关于做好服务企业淘汰提升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了解掌握辖区内列入淘汰或提升产能企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继续发挥公共就业服务企业联系人网络作用,畅通信息发布渠道,进一步发挥区域人力资源余缺调剂作用,切实加强对企业的用工指导。二是组织强,专门成立“服务企业促发展”活动工作小组,并综合人力社保局相关工作职能,将活动工作小组细分为“服务企业促就业、服务企业促创新、服务企业促保障、服务企业促和谐”等4个专题工作组,确保各项部署落实到位。三是责任明,从各专项活动的实际出发,细化分解各项工作任务,形成了分管领导负责,牵头处室单位协调,责任处室单位分头实施的工作机制,明确了各项服务企业工作的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确保专项活动按时间要求顺利完成。四是督查实,每季度要求各县(市)区上报“服务企业促就业2531计划”实施情况,编写计划情况简报,目前已编写相关情况简报4期。 二、坚持内部挖潜与外部拓展并举,着力解决企业最直接、最现实的用工问题。一是积极挖掘岗位信息,搭建招聘信息平台。针对春节前后用工高峰,增加供需洽谈会举办场次,2013年春节前后举办各类招聘洽谈会239场,平均每天有5.43场次洽谈会举办。同时将招聘会举办场地延伸至更加接近用工地的乡镇(街道)一级,方便企业、求职者招工和就业。2013年春节后200余场洽谈会中有57场由街道乡镇一级举办,较去年同期增加34场,增幅高达147.83%。此外还组织推出了民营企业专场、春风送岗位专场、制造业服务业专场以及面向大中专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技能型人才和就业困难人员等各类专场洽谈会以及网络招聘,以招聘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切实帮扶企业更好招用工。据统计2013年一季度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服务企业3.2万家次,共推出岗位66.93万个次,求职登记36.28万人次,求人倍率较去年同期下降0.02,企业招工紧张的情况较往年有所缓解。二是积极向外拓展劳务合作,搭建校企对接平台。1月底至4月中旬,全市各级公共就业管理服务机构将组织195家企业分19批次赴江西、四川、甘肃、安徽等10省18个市、县开展劳务合作,通过参加当地举办的招聘会、两地校企对接、举办专场招聘会等方式,大力引进宁波市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帮助企业搭建劳务合作、校企对接平台,积极帮助企业缓解用工缺口、保障企业发展。 三、坚持服务与培养并行,切实帮扶企业转型升级。一是建立服务企业联系人制度,积极帮助企业破难解忧。按照“走访企业经常化、调查研究深入化、决策部署科学化、公共服务规范化”原则,各县(市)区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深入一线及时掌握企业用工动态,提高服务企业效益,目前已联系企业10533家。二是完善企业用工动态监测制度,在建立重点企业用工动态监测制度的基础上,将监测范围扩大到全大市2000家左右的企业。同时,以老三区、余慈片、南三县、鄞镇北和六小区为单位,建立区域用工动态监测制度,以街道(乡镇)为单位,建立中小企业用工动态监测制度,从而形成了覆盖全市典型企业的“网格化”用工动态监测体系,为更好分析研判就业局势、制订科学有效的服务企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三是全面开展面向企业经营者、技术和管理人员、一线职工等三类群体素质提升培训服务。各级公共就业管理服务机构在走访企业的同时,对全市4948家企业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推出相应的培训菜单,定点培训机构组织培训。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举办各类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班1858期,培训学员累计100237万人次,有效缓解劳动力供给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四是完善细化公共职业介绍服务。在开展日常职业介绍工作的前提下,着手打造职业能力测试室、职业指导室和远程网络招聘室,对各类求职人员开展优质服务。规范服务行为,制订公共就业服务企业工作手册。充实市场信息发布内容,推出市场热门工种平均工资价位,发布技能提升榜单等人力资源配置信息,积极引导企业用工和劳动者求职。 四、坚持统筹兼顾与有效协调并重,着力实现人力资源余缺调剂。根据市政府《关于下达2012年宁波市淘汰落后产能目标计划的通知》精神,各级公共就业管理服务机构结合人力资源调查和重点企业、中小企业用工动态监测,及时跟踪掌握辖区内企业因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及经营情况发生变化等原因所引起减负、裁员情况,通过就业意识教育、技能培训,积极促进本地劳动力就业,着力实现人力资源余缺调剂。目前全市76家企业裁减的3328名员工基本实现再就业。同时通过培育和引进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大力发展现代化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为全市企业提供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引进和培育人力资源服务公司90多家,助推宁波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