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蛭破血汤的临床应用

 良伴 2013-04-12

1 方药分析
  
炙水蛭10~50g,穿山甲10~30g,土鳖虫6~8g,苏木、刘寄奴、红花、泽兰、三棱、莪术各20~30g。硬化性胆管炎,加皂角刺10~30g,威灵仙20~60g;髂股动脉炎,加川牛膝20~30g,制附子20~40g;慢性湿疹,加蚕砂15~30g,或益母草10~15g;囊肿性痤疮,加虎杖10~30g,或丹皮10~15g。
  瘀血,中医又称恶血、留血、宿血、著血、血积。瘀血为患,既可使胆管、脉管硬化狭窄,又能致皮肤慢性湿疹,或囊肿性痤疮。方取水蛭为君,功擅破血逐瘀;伍穿山甲、土鳖虫通利血脉,迳入病所;得苏木、刘寄奴、红花、泽兰、三棱、莪术意在加大破血力度。瘀久则坚,咸能软坚,方中的水蛭、穿山甲、土鳖虫和苏木,其味皆咸,用之即遵此旨。破血峻剂,往往损阴耗精,阴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水蛭、穿山甲、土鳖虫均系血肉有情之品,破中寓补。刘寄奴破血通经,培土和中,攻中有守,从而避免了破瘀伤正之流弊,更好地发挥该方除恶血、破坚积的疗效。血瘀实证,或虚实夹杂证,用之合拍。
2 临床应用
2.1 硬化性胆管炎
  例1.刘某,女,34岁,1998年8月13日诊。右上腹隐痛、黄疸近1个月。3周前因右上腹剧痛、黄疸住合肥某医院(去年5月在该院行胆囊切除术),用普光(奎喏酮类)、强的松等抗菌消炎治疗1周,痛减。出院时重度黄疸,右上腹隐痛而胀,微痒。B超示胆管粗细厚薄不均,胆总管直径0.1~0.6cm。刻诊:目肤重度黄染,右上腹(有纵形手术疤痕),按之有隐胀感,舌淡苔薄白,脉弦涩。系血瘀胆管,宜逐瘀利胆。炙水蛭、穿山甲各20g,土鳖虫6g,其余药物各20g,5剂。第6d复诊病情无什进退。原方中的水蛭、三棱、莪术各30g,加皂角刺30g,威灵仙50g,20剂。药后肤色如常,目黄退而未尽。再进第2次方14剂,无所苦。
  按:此为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又称继发性胆管狭窄。胆管以通降为顺,胆汁为气血所化。气滞血瘀,胆失通降,瘀久可使胆管管壁增厚,管腔缩小,呈不规则硬索样变,其内经可<2mm,出现不通则痛、则胀、则黄、则痒等症状。益皂角刺、威灵仙者,增强该方消肿、散结、软化、扩张胆管之力也。胆管通利,诸症自除。
2.2 髂股动脉炎
  例2.徐某,女,23岁,1998年4月7日初诊。左足麻、痛、趾黑,于1998年1月22日住合肥某医院行血管造影示左髂股动脉炎伴狭窄。经丹参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培达片口服15d,其痛略减。刻诊:患足持续性疼痛,间歇性跛行(慢走约2min时小腿酸痛难忍),拇趾及第4趾末端紫黑,触之痛著,有凉感,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月 国动脉搏动消失,股动脉沉细欲绝。舌淡苔薄白,寸口脉弦。血瘀脉痹,治当破血通脉。炙水蛭、川牛膝各30g,穿山甲15g,土鳖虫6g,其余药各20g,10剂。4月17日二诊:其痛未减,夜间和下午明显。4月17日方加制附子20g,10剂。4月27日三诊,仍然疼痛。二诊方中的水蛭、附子分别增至50g和30g,土鳖虫8g,连?
  按:心主血脉,血行脉中。肝藏血,主筋,爪为筋之余。血和脉通,血瘀脉泣,肢节受损,爪枯不荣。重用川牛膝者,除使该方的破血逐瘀之效提高外,尚能引诸药下行于患肢。气血者,喜温而恶寒,寒则血凝,凝则脉塞。入大剂量之附子者,性专散阴寒而通血脉也。瘀血得以逐除,脉络得以渐通,则病向愈。
2.3 慢性湿疹
  例3.刘某,女,13岁,1999年3月27日初诊。全身斑疹瘙痒3年余。先服扑尔敏,后以养血祛风、润肤止痒的中药汤剂内服,效果不显。刻诊:丘疹、红斑泛发全身,其色紫黯。痒不可耐,肌肤干燥,抓痕累累。舌淡苔薄白,脉弦劲。瘀血在肤,当破血润肤。炙水蛭、穿山甲各10g,土鳖虫6g,其余药各20g,7剂。二诊:病情依旧,纳谷不香,原方加蚕砂10g,10剂。三诊:皮损略减,第2次方10剂。4月17日复诊:躯干部皮损显少,头面四肢皮损稍退,自诉饮食正常,小便微黄。初诊方加益母草10g,7剂。药后每隔10d就诊1次,中药每日1剂(4月17日方),直至6月3日,皮肤康复。
  按:血主濡之,肤司开合,肤失血濡,开合失职,则为丘疹、红斑、瘙痒、粗糙。予本方加味,先加蚕砂者,因纳逊用之和中散瘀也,次入益母草者,因尿黄用之利尿祛瘀也,瘀血除而新血生,使根本渐充,肤得滋养,皮损告瘥。
2.4 囊肿性痤疮
  例4.丁某,男,16岁,1988年4月7日初诊。颜面痤疮2年余。用过葡萄糖酸锌片及粉刺净等药少效。刻诊:面腻多脂,额部红疹散起,鼻端及两侧有质软、压痛、色红略紫的囊肿3个,大如1.2cm×1.0cm、1.1cm×0.8cm(右侧),1.4cm×1.2cm(左侧),左侧者为2个小的囊肿融合物。自述有时溢脓或微痒,挤之有白色物溢出。大便4~5日一行。舌淡苔薄白,脉弦。瘀血积聚,法当逐瘀消积。炙水蛭、虎杖各15g,穿山甲12g,土鳖虫6g,其余药各15g,7剂。嘱少吃肥甘之品。4月14日二诊:旧的皮损未减,新的丘疹又起。初诊方除穿山甲、土鳖虫分量未变外,余药均加至20g,10剂。三诊:丘疹稍少,囊肿略小,大便2~3日一行。4月14日方,10剂,大便日行。尔后每隔10d复诊1次,每日中药(4月14日方,虎杖10g)1剂,至6月15日,红疹近失,鼻端及其右侧的囊肿消退,左侧者小至0.3cm×0.2cm。再予初诊方10剂,竟收全功。
  按:阳明经脉上注于面,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气滞血瘀,经脉阻隔,则为面部囊肿、丘疹。入虎杖者,一则协同本方破坚散结,一则通腑泻浊,瘀从下解。

作者简介:周玉朱(1936-),男,教授,主任医师,全国第二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