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治疗高血压病验案解析

 laoshansong 2013-04-19

经方治疗高血压病验案解析

一、    肾气丸治疗高血压

李某,男,61岁。2002年4月初诊,诉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时服用开搏通、硝苯地平等控制血压,血压保持在 19.29~20.27/12.2~13.1Kpa,自觉头晕耳鸣,精神不振,少寐多梦,乏力腰酸,四肢不温,口干,舌淡,脉沉细无力。证属阴阳两虚,虚 阳浮越。治宜补肾助阳,潜降浮阳。处方:地黄15克 山药15克 山茱萸8克 泽泻12克 丹皮6克 茯苓12克 桂枝5克 制附子3克 龙骨30克(先 煎) 牡蛎30克(先煎) 葛根12克 槐花20克。7剂,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诸症悉减,血压:18.09/11.3 Kpa,苔脉同前。原方既效,叠进7剂。

三诊:精神好转,头晕,耳鸣,腰酸,肢冷明显改善,睡眠转佳,血压维持在17.29~19.29/10.2~12 Kpa。又守方调治15剂,随访5个月,血压平稳,病未复发。

按:血压升高往往是机体阴阳的动态平衡失调所致。临床调节阴阳常可有效地降低血压,而且对巩固降压疗效起积极作用。本案病程迁延日久,阴损及阳遂致阴阳两 虚。因此,其治当以补肾助阳,潜降浮阳为要,选用肾气丸加牡蛎,另加葛根、槐花以降血压治其标。方中桂附虽属辛温,但可藉其温阳之力来运动血脉的循行,附 子功能强心,对高血压后期心肾阳衰都尤有较好作用。总之,临证当以调和阴阳为要旨,不必拘泥高血压之病名,畏用桂附。

二、    吴茱萸汤治疗高血压

黄某,男,57岁,干部,患高血压数年,服用降压药可暂获效,近半年来血压常波动在23.94~33.25/14.63~17.29 Kpa之间,经中西药治疗2月余,其效不佳,又服平肝、柔肝,滋阴潜阳中药百余剂,仍无效,于2001年7月6日来就诊,诊见患者痛苦面容,并以手按其头 顶,自觉头晕目眩,巅顶沉痛,时时呕吐涎沫,卧床不能起坐,血压30.7/18.7Kpa,舌淡红,苔白润,脉沉细而迟。证属厥阴虚寒,浊阴上逆,上犯清 窍。治宜温里散寒,泄浊降逆。急投吴茱萸汤:吴茱萸10克 红参6克 生姜12克 大枣6枚,水煎服,日一剂,服药2剂后,血压降至22.7/14.0 Kpa,眩晕,头痛,呕吐减轻,药已中的,故守原方酌加苍术15克,代赭石20克,又进3剂,血压降至20/11.4 Kpa,余证悉除。

按:本证为长期服用平肝潜阳,清热镇逆等重坠寒凉之剂所致。《伤寒论》厥阴病篇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其病机为虚寒,浊阴上 逆。根据仲景制方宗旨,紧扣“虚”“寒”“逆”的病机特点。只要详审病因,辩证无误,就会取得药到病除的佳效。同时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吴茱萸有降血压的作 用,所以近年来对寒饮胃浊上逆的高血压病使用吴茱萸汤者较多。

三、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高血压

某人50余岁,患高血压10余年,舒张压常在13.3 Kpa以上,平素怕冷,动则汗出,两颧易泛潮红,性情平和,无五心烦热之症。脉偏缓。辩证:心阳不足,虚阳浮越。处方:炙桂枝15克 炙甘草30克 龙骨牡蛎各30克 红花6克。6剂,水煎服,服上方后,觉手足转暖,已不怕冷,测血压稳定在18.6/12 Kpa左右。

按:《伤寒论》118条:“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本案之临床表现虽与经方所述无涉,但根据方药组成分析,本方适用于心阳虚亏,虚阳上浮之证,故用之,加用红花,意在活血通络,使阳气周流全身。

四、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高血压

陈某,男,68岁,有高血压病史8年,平时服用降压药,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此次发病因劳累后情绪激动诱发,突然头痛剧烈,恶心呕吐,神志朦胧,伴面赤便 秘口臭,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且干,脉滑数,血压25/18 Kpa。证属肝肾阴亏,肝阴妄动。治以平肝潜阳,急投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8克 龙胆草8克 龙牡各30克 生大黄6克 黄芩10克 天麻10克 钩藤 10克 白芍20克 石决明20克,并配合西药降压,2剂后神志清楚,头痛减轻,舌红苔少,脉弦细,血压20~22/12~13 Kpa,守方去大黄,酌加滋补肝肾之品,再进3剂,巩固疗效。

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有较强降压、解痉、镇痛作用。本病机为年老体虚,肝肾不足,阴不涵阳,肝阳妄动。对于老年高血压病人,治疗应以调理阴阳的偏盛偏衰为主,尤应注意降压不可太过,以防全身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导致变证丛生。

五、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高血压

黄某,男,43岁,96年7月初诊,眩晕2年余,曾服天麻片、六味地黄丸等药无效。诊见精神萎靡,每至傍晚时畏寒肢冷眩晕尤甚,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大便时溏,夜尿反多,舌淡苔白,脉沉细。血压22/14 Kpa。证属少阴阳虚兼外寒证。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山茱萸敛阴,白术补脾化湿。麻黄、白术各6克,细辛3克,制附片(先煎)、山茱萸各10克,3剂,水煎服。药后肢变暖,精神振,纳食增,血压20/11 Kpa,守原方继进3剂,症状消失。血压恢复正常,后以苓桂术甘汤加减调治而愈。随访1年,血压正常,其它诸症尽除。

按:少阴阳虚的眩晕,血压偏高者用温阳散寒的麻黄附子细辛汤,起到“以疏其气血,令其调达,以致和平”的作用而使病愈。本证应抓住“恶寒”“但欲寐”“脉沉细”“舌苔白润”等主症。另本方大辛大热之剂,不宜久用,恐劫阴动火,故需效必更方,中病即止。

六、侯氏黑散治疗高血压

胥某,男,43岁,患高血压6年,体胖,平素喜食肥甘厚味,血压在24~29.3/16 Kpa间,自觉头痛头晕,烦躁,记忆力减退,服复方降压片、卡托普利片,只能使血压暂时下降。近日症状加重,来我院就诊,经查血压29.3/17 Kpa,予西药降压,同时配服侯氏黑散汤剂:菊花40克 白术10克 细辛3克 牡蛎10克 防风10克 桔梗8克 党参10克 矾石3克 干姜3克 川芎3克 桂枝3克 茯苓3克 黄芩5克,服药3剂,血压降至24/16 Kpa,症状减轻,停服西药,继服侯氏黑散汤剂7剂,血压降至20/13.3 Kpa,改汤剂为散剂,2周后血压为18.7/12 Kpa,之后每周查一次血压,一直稳定在18.7/12 Kpa,随访6个月未复发。

按:本方出自《金匮要略》,仲景将其列为治疗中风之首方,其中以菊花为君,用量极大,有散风清热,除烦止痛清头目,治眩晕之功。《中药大辞典》载:“菊花 治高血压有效”,可见与其它药配伍,共起清热化痰,泄浊活血,逐瘀散湿,扶正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祛风药能直接扩张外周血管,减少外周阻力,以达到 降压作用。因此用治高血压病颇为适宜。高血压为慢性病,如症状不急迫,可将本方研成散剂,每日12~15克,缓缓收功,以巩固疗效。

七、真武汤治疗高血压

黄某,女,49岁,素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持续在170~190/90~110mmHg之间,屡用西药降压,但血压始终未能降到正常。近半年来,病者感觉精 神萎靡,头目眩晕,全身疲惫,身体形寒,比常人怕冷,经常下肢浮肿,小便短少,食欲减退,脉沉细弱。舌胖大,苔淡白滑润。综上诸症,属肺脾气虚,肾阳不 足,拟益气健脾,温阳利水为法,处方以真武汤加味,每日1剂,试投2剂。服上方2剂后,病者精神明显好转,自谓全身有一种温煦之感,食欲亢进,小便量增, 浮肿消退,血压150/80mmHg,脉沉缓有力,舌苔薄白,津液适中,服上药有效,嘱守方再进5剂,5剂后,病者告其病如失,身体轻爽,浮肿消尽,饮食 正常,脉沉缓有力,苔正常,血压135/75mmHg左右,遂嘱停药观察,半年随访,未服降压药,血压正常。

按:本方适用于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行,水气上凌之浊邪所致高血压。临床上肾阳不足,水气上凌型高血压较少见,故用真武温降高血压者亦较少见。因为温药可 使阳升,通常可使血压升高,所以必须慎于辩证。用温药降高血压主要是针对“肾阳不足,水气上凌”病机,温阳利水,使失调的阴阳得以平衡,血压自然恢复正 常。故对于阳虚水泛之高血压病患者用真武汤治疗有较好的效果,与西医利尿剂治疗高血压有异曲同工之妙。

八、乌梅丸治疗高血压

谭某,男,51岁,82年10月初诊。血压偏高,常波动在160~190/90~110mmHg,头目眩晕近3年。近半年来逐渐加重。耳若蝉鸣,面色潮 红,动则欲呕,口干舌燥,肢体畏寒,两足不温,舌质稍暗,少苔,脉弦细。证属下元亏虚,阴不敛阳,虚火上扰之厥阴病。选乌梅丸以清上以温下,引火归原:乌 梅20克 黄连12克 黄柏12克 吴茱萸3克 附子10克 党参10克 当归5克 细辛5克 生姜9克 醋龟板20克。煎服5剂,药后头目眩晕大减,面 无烘热,余症同前。药即见功,遂守方再进10剂,药后头目眩晕消失,两足渐温,舌上薄白苔。阴寒已散,火已归原,查血压146/90mmHg。

按: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乌梅丸为厥阴病之主方,非只为蛔厥而设。仲景制方,意在立法,以方示法,依法施治。临床寒热错杂的病机,并非少见,可由多种原因所致,运用方面只要符合“寒热虚实错杂”的表现,无论何证皆可用本方或本方为主加减治疗,能收到“异病同治”之效。

九、苓桂术甘汤治疗高血压

张某,男,39岁,干部。1993年8月初诊。发现高血压病1年,血压20/13.3 Kpa,初服小量降压药即能降至正常,后用则需逐渐加量,经常出现“反跳”现象。症见:头晕时作,头重嗜睡,心悸易惊,短气乏力,舌质淡青,体胖,苔白 润,脉弦滑。方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加味:茯苓30克 白术24克 桂枝6克 泽泻12克 天麻6克 珍珠母30克 丹参15克 炙甘草6克。8剂后上症 基本消失,已停服降压药,血压18.7/12 Kpa,停服中药3月后随访,血压正常,亦未出现“反跳”。

按:本方是治疗痰饮病的主方,亦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具体运用。故脾胃阳虚,痰饮中阻,气机升降失常所致高血压均适用于本方,亦可以本方为基 础,随证加减。又临床观察,高血压病人肥胖体形居多,据“肥人多痰”,“无痰不作眩”之说,选用温化痰饮的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