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尊重学生

 九天舞凤 2013-04-23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教育在认识上和观念上都发生了变化,学生的人格也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尊重,叫了多年的“后进生”被悄无声息地改成了“学困生”。只是片言之差,却全然隐去了以往的歧视之嫌,且听起来更富人情味。因为在教师和学生的眼里,“学困生”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在学习上暂时存在困难,成绩眼下还不够理想,但是通过师生的帮助和他们自身不懈努力,明天亦或是后天他们可能就是最优秀的学生,尊重学生,不只是尊重其人格,还要以学生的兴趣为转移。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的提高与发展,尤其是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进步感,为他们将来进一步学习和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以下五方面对此进行探究。

  1、善待学生的缺失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还应该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当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有了“惑”,有了认识及行为上的偏差时,正确引导他们走出迷惘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由于每个人知识、阅历的有限性,他们在认识周围事物时难免出现短视,导致行为偏差的产生,这是不足为怪的,所以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

  能容错误是一种胸襟。有的教师面对学生错误总是疾恶如仇、忍无可忍,甚至暴跳如雷,一气之下会说出有损教师形象的话,做出令人遗憾的事,这只能说明该教师应该加强个人师德修养。如果教师以一种比较宽容的心态来看学生的犯错,他们就会懂得:面对孩子的错误,讽刺、训斥、责骂等只能使学生产生反感,形成逆反心理,或是自暴自弃甚至产生其他不良后果。而那种发自内心,溢于言表的慈母般博大无私的爱才是最具感召力的,才能最终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

  引导学生纠错是一门艺术,需要耐心与爱心。学生犯了错误,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应当理智耐心地注意方法,分析处理。学生犯错误后,教师如果能及时抓住转变时机,给予鼓励和帮助,对他们哪怕是很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表扬,这会进一步激起他们前进的热情和信心,并使其正确的行为不断得到强化,而巩固下来。纠错的方法有很多,如当面指正、个别谈话、冷冻法、暗示法、感化法等。也许这些方法不能立即奏效,但不能急于一蹴而就。不管哪种方法,都应该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鼓励为主,通过教育,把孩子引向健康成长的方向。错误是一笔财富。人总是在不断地改正自己错误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走向自我完善。小学生由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限而导致行为偏差在所难免,问题是我们如何对待它。医生治病需要对症下药,找到病因,是治好病的前提。学生犯了错误,正是把“症状”暴露了出来,教师循此才能找到学生犯错误的“症结”所在,因此,无论学生有什么错误,教育都应该像阳光雨露,永远给予学生向上的力量。只要教师有耐心,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不断地改正学生在成长道路上,所犯的一个个错误,并逐渐地使他们的错误减少到最低的时候,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2、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的提问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学困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加以指责,而是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在进行提问时,教师还要注意做到因人而异,如对性格内向,认真吃苦的学生,我则想方设法教给他们活学活用的,融会贯通的方法,使他们变苦学为巧学;对性情活泼、兴趣广泛的学生,在教学形式上我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抢答,分组比赛、学生讲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光荣感、成就感,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做到教给学生深化知识,夯实基础的方法,使其变浅学为深学;对学习勤奋,成绩优异的学生,我则教给他们博学多思、扩大知识面的方法,使其变学满为学而知不足;对基础薄弱,自卑感强的学生,我尤其注意引导他们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给他们制定目标,改进策略的方法,使他们能变厌学为愿学。为了避免学困生进行过多的盲目的思考,同时消除学困生由于多次无效的思维所造成的倦怠情绪,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细心引导,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关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讲解,让学困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去判断推理,不仅使学生达到解疑的目的,而且还能让学困生把已有的知识形成网络,融会贯通。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培养他们运用类比、归纳、总结等基本的教学方法,把所学的知识分门别类,联成一个整体,用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去掌握和学习知识。

  3、留足学习的时空,问题由学生自己提

  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尤其如此。如果我们把每样事情都教给儿童或规定他们按固定的程式完成,就会妨碍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妨碍他们的发展。如在《落叶》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尝试完全由学生通过自读来感悟课文。课堂问题的设计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自由。学生不需要举手,随时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具体是这样做的:整堂课只有一个问题:“第        段你觉得该怎样读?为什么?”每段的教学分三步:(1)质疑、试读;(2)自由讨论;(3)感情朗读。比如第一段的教学,先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有的学生问:“在课文中为什么用‘落’,而不用‘飘’?”(用“落”主要是为了与课题相对应)有学生问:“为什么树叶是一片一片地落下来?”(教师可以随机比较“一片片”和“一片一片”的异同。配合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加深学生对该词的理解和感悟。)第二段的教学在个人试读后,有学生说:“要读出甲虫感到高兴的语气,因为它找到了过冬的房子。”学生都表示赞同。在赛读、表演读的基础上,学生边读边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结果,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的内容,而且积极性很高,充分展示学生强烈的求知学习欲望。所以,高明的教师,其最大的本事是能够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并为每个学生创造尽可能适合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去主动学习和发展。现在反思了一下,今后教学应该改变教学策略,放手让学生自行研究,问题由学生自己提,老师少讲一点,少限制一些,让学生多观察、勤思考。问学生想知道些什么,有什么疑问,并自己去分析,寻找答案,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会被调动起来,他们才自愿地参与到研究中去。

  4、阅读教学,鼓励学生的想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允许小学生异想天开,重要的是鼓励小学生异想天开的同时,要引导小学生在想像时更具现实和科学的基础,更趋于合理,更加丰富多彩。如果有个学生问,我能写书吗?我一定会说,只要你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能。可是一位教师面对孩子这样的问题却毫无犹豫地递给孩子画夹和画笔,让他画出自己喜欢的画,然后替他在画上写了几个字,装订好,郑重其事地交给他,说:“这就是一本很好的书,作者就是你。”顷刻间,这个孩子梦想成真。鼓励儿童的想像是一种艺术,除了理解、尊重、欣赏、赞美,还要给孩子勇气和信心。

  5、爱心是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

  教育家陶行知说:“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成长个体,任何一次过火的指责,无意的歧视都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心理阴影。处理班级事务时,应谨慎对待,不能简单粗暴地呵斥和指责,也不能过早地“盖棺定论”应以诚相见,循循善诱,消除学生心中的隔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把爱播撒到学生心灵的深处,让学生对同学、对老师敞开心扉,勇敢地面对自己,奋发向上。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爱心,是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照亮学生未来的灯烛,让我们创造无私真挚的爱的氛围,让孩子们在温馨、幸福的爱的暖流中茁壮成长。

  没有自主性的学习,学生难免丧失学习欲望,失去学习热情,更无法奢谈什么探究性与创新性。教师要引领学生把被动学习行为转化成自觉学习行为,首先就是要从“师道尊严”的理念中解放出来,尊重学生的求知欲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