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八卦与汉《易》八卦的异同(文:李守力)
2012年8月15日 23:47:00字数:2274
2012年8月16日 16:01:23字数:2711
彝族八卦没有卦符(阴阳爻卦画),只有八个卦名:哎、哺、鲁、朵、且、舍、亨、哈。这八个卦名与乾坤生六子对应:
《西南彝志》说:
“哎(乾)为天为父, 首先生变化, 变成午方, 左边一变化, 变成为丙方, 右边一变化, 变成为丁方。哺(坤)为地之母, 首先生变化,变成了子方, 左边一变化, 变成为壬方, 右边一变化,变成为癸方。且(坎)为中男, 首先生变化, 变成了卯方, 左边一变化, 变成为甲方, 右边一变化,变成为乙方。舍(离)为中女, 首先生变化, 变成了酉方, 左边一变化, 变成为庚方, 右边一变化, 变成为辛方。鲁(震)为长男, 左边一变化, 变成为丑方, 右边一变化, 变成为寅方。朵(巽)为长女, 左边一变化, 变成为未方, 右边一变化, 变成为申方。哼(艮)为少男, 左边一变化, 变成为辰方, 右边一变化, 变成为巳方。哈(兑) 为少女, 左边一变化,变成为戌方, 右边一变化, 变成为亥方。”
于是彝族八卦与汉《易》卦名对应为:
哎(乾)、哺(坤)、鲁(震)、朵(巽)、且(坎)、舍(离)、亨(艮)、哈(兑)。
彝族八卦与帛书八卦相同。彝族八卦与伏羲先天八卦不同,但都属于先天图范畴。
彝族八卦和帛书易八卦按“幼子承嗣宗法系”排列,不是出于偶然,而是与彝族的宗法制度相对应。《彝族源流》载:“在普天之下,父母靠幼子。”彝族八卦和帛书易八卦崇尚艮卦,艮为山,《连山易》六十四卦以艮为首,它的序卦法则以连山先天八卦为准则,神农又名连山氏,故曰神农先天八卦。(详见《周易密钥》“惊人发现:彝族八卦与帛书易同源”)

彝族八卦图(龙正清《彝族先天八卦历法浅析》)
《宇宙人文论》第80页有一副彝族二十四山先天后天八卦合图:

这幅图内圈是彝族先天八卦,卦画除了乾坤震巽,其余四卦都画错了,应以彝族八卦图(龙正清《彝族先天八卦历法浅析》)为准。外圈是二十四山与后天八个卦象(木、石、火、土、金、禾、水、山),与《周易》后天八卦对应卦象基本相同。
彝族后天八卦卦象:
卦位 |
东 |
东南 |
南 |
西南 |
西 |
西北 |
北 |
东北 |
卦象 |
木 |
石 |
火 |
土 |
金 |
禾 |
水 |
山 |
后天八卦 |
震 |
巽 |
离 |
坤 |
兑 |
乾 |
坎 |
艮 |
《说卦传》历述自《连山》《归藏》以至于《周易》一以贯之的八经卦属性与八卦类象。金景芳研究《周易》70年,96岁时发现:《说卦传》为孔子为《周易》作传时,有意识地保存下来的《连山》《归藏》二易遗说,这些遗说《周易》还在继续使用。
晋人王隐在《晋书·武帝纪》中提到汲简中“古书有《易卦》,似《连山》、《归藏》”,王隐并不能确定是《连山》还是《归藏》,窃以为所谓“《归藏·初经》”可能是《连山·初经》之误,正如晋太尉参军薛贞说“昔神农氏既重为六十四卦,而《初经》更本包牺八卦成列而六十四具焉,神农氏因之也。”《连山》为神农所创,故《初经》应属《连山》。据此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断,帛书《易》的卦序很可能是《连山》的卦序。彝族八卦与帛书八卦相同,都属于《连山易》。
罗泌辑、罗苹注《路史·发挥》曰:“按《归藏》之文有‘乾为天、为君、为父、为大赤、为辟、为卿、为马、为禾、为血卦’之类,则知与今《易》通矣。”朱震《易丛说》亦引之。严可均曰:“此盖《说卦》文,殷《易》先有,非始《十翼》。”按:罗苹、朱震所云《归藏》实则《束皙传》言汲冢所出古书中“似《说卦》而异”的《卦下易经》,此书当时被编入汲冢《归藏》,应为《连山·说卦》之文。
以上彝族后天八卦的震为木、离为火、坤为土、坎为水、艮为山的五个卦象皆出自《周易·说卦传》。后天八卦与五行理论密切相关,故兑为金,汉代象数易学亦有“兑为金”(此并非《周易》本义)。
彝族后天八卦有“乾为禾”卦象,这与迹冢书“似《说卦》而异”的《卦下易经》相同。《周易》中仍有“乾为禾”之象,三体石经“和”古文为“禾”,故乾为和。《彖传·乾》“保合大和”。《彖传·夬》云“健而说,决而和”,“健而说”是自下向上的观象理路,刚健而喜悦,夬卦下乾为健,上兑为说,说即悦。“决而和”是自上而下的观象理路,夬卦上兑为决,下乾为和。
彝族后天八卦另有“巽为石”卦象。尚秉和《焦氏易诂·卷一》论证“巽为石”说:
然《易林》不惟用先天卦象卦数,并邵子《皇极经世》所用之“乾日、兑月、离星、震辰、坤水、艮火、坎土、巽石之象”亦用之,夫此八象不见于《说卦》,不见于各家逸象,后儒久目为怪异。……巽石之象,后儒怪之,与坎土同,而《易林》数用之。同人之小畜云“戴石上山”,小畜上巽下乾,巽为石(尚秉和《焦氏易林注》“艮为石”),乾为首,石在首上,故曰“戴石”。又夬之姤云“山石朽破”,姤上乾,乾为山(详后),下巽,巽为石(《焦氏易林注》“乾为石”),下断,故曰“山石朽破”。又明夷之革云“掘井得石”,革兑为井,互大坎,坎窖亦为井,互巽为石(《焦氏易林注》“乾为石”),故曰“掘井得石”。是《易林》以巽为石之明证。他若大壮之观云“五石示象”,观上巽,数五,巽为石(《焦氏易林注》“艮为石”),故曰“五石”。又家人之否云“反得弊石”,否互巽,巽为石为弊(《焦氏易林注》“艮为石”),故曰“弊石”。亦明明以巽为石。然观与否皆互艮,艮亦为石,恐观者未能分明,故首举小畜姤革以为证。小畜姤革皆无艮象,石专指巽也。由《易林》推之。易困六三云“困于石”,困中爻巽,三正当巽初,故曰“困于石”,是《易》亦以巽为石也。后儒怪之者,由易象失传,故虽见于经而不知。由是证之,邵子之日月星辰水火土石等八象,岂惟《易林》皆有?《易》亦多有也。
《焦氏易诂》与《焦氏易林注》都是尚秉和先生的著作,两书之间释象不能一以贯之,自相矛盾,故尚氏所论《易林》“巽为石”之象不能成立。彝族后天八卦“巽为石”卦象实则与“借象”有关,在彝族八卦图中,东南巽位,先天为艮,艮为石,故巽借象为石。“借象”亦存于《周易》,如先天之巽位于西南,西南后天为坤,故巽有坤顺之象,此即先天后天之借象,其它如:西北后天为乾,乾为木果,先天为艮,先天借后天,故艮为果蓏;乾为天门,艮为门阙。西方后天为兑,兑为泽,先天为坎,先天借互体,故坎泽相混,二者皆有水象。南方后天为离,离为日,先天为乾,先天借后天,乾为大明(见于乾卦、离卦《彖传》),大明即日(太阳)。
彝族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属于《连山易》,它保留了“巽为石”借象。《皇极经世》所用之“乾日、兑月、离星、震辰、坤水、艮火、坎土、巽石之象”中虽有“巽为石”象,只是偶合而已,与彝族八卦和《周易》都不是一个体系。秦简《归藏》履曰:“昔者羿射陼,比庄石上,羿果射之。曰履……”,三至五互巽,故曰“石”,《归藏·说卦》或有“巽为石”之象。
《周易》中没有“巽为石”之象。豫卦六二“介于石”,二至四互艮,《说卦传》“艮为小石”。困卦六三“困于石”,石为嘉石,《周礼》郑玄注:“嘉石,文石也。”困,捆也,六三被九四、九二上下捆之,组成离卦,离为嘉,嘉、假、夏古通假,离为夏。离得坤中爻,离坤互借,坤为文,故离亦有文象,嘉石,文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