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时间的自我关注

 昵称535749 2013-05-01
2013-05-01 

原文作者:Oli Young

简介

怎样建立一个合理的系统调节自我。。。

这是一种“自我关注、自我沉迷、自我判断”的方式,但又不仅仅是这种模式,它包含更多的东西,让我来解释一下吧。

我的大脑和别人的运转方式不同。我的身体难以有效地调节体内诸如血清素、去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物质,所以我“生病”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焦虑、压抑和其他常见的心理问题,都在我身上有所体现。

那些认识我的人中,绝大部分都没有察觉出“病态”的我和“健康”的我。我已经和这些症状和平共处了19年,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它们隐藏起来,像正常人一样地生活。每当面对别人的微词时,我做出了多么激烈的反应;对于生活中的琐碎,我心中充满了多少焦虑不安;面对自己的生活,我是如何行尸走肉的,这一切,你从来都不曾真正见识过。

我时常徘徊在94%的澳大利亚人都在经历的正常状态与注意力不集中、易怒、倦怠、慵懒以及过度焦虑的非常态中。情况好的时候,这些症状只持续几天,但糟糕的时候,则会困扰我几个月。这同时又给我的婚姻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使我陷入了黑暗的境地。从外部看,这就是生命中我见过的每一个老板、每一个老师都会提到的“不关注细节”、“不善时间管理”“缺乏重心”等问题,但从内部看,空无一物,确实,什么都没有。我将其称为“自动驾驶理论”,我打开了生活的自动驾驶仪,任其循着自己的轨迹与惯性行驶。

生病时我会挣扎不已,努力集中于自己必须做的事情。我分散了注意力(社交媒体激起的多巴胺,分量再少都会导致糟糕的情况);我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我的亲密关系遭到了破坏;在一切正常的场合,我奋力保持冷静镇定.......但我还是被击败了,脑海里充斥着一系列不好的结果,最后我的生活又陷入了一种自发地模式中。

尽管我那时候正在大学里研修B. Psych(关于生理课程), 很长一段时间,我就像天气一般阴晴不定。只需一点点外力作用,那些症状就可在我身上反复发作,但随后我开始试图将这些结点联系起来。因为,我以前是一个“大块头”(最重的时候有130公斤),那时候,一个星期里我有50个小时是坐在电脑前面吃着垃圾食品打发的。后来我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决定对生活作一番调整。

于是我成了一名健身常客,我开始发现,那些以前在我看来非常糟糕的事情并非想象中的严重,那些我认为不可逾越的拦路虎,其实都是些小障碍。但更值得我思考的是,如果我在一周里没能坚持锻炼3到4小时,情形会是怎样呢?几天后,我开始感到情绪低落,一周后,芝麻点大的小事就能升级成戏剧。那么更长时日之后呢?只能说,连压力甚小的事情,在我看来都会变成一次巨大的挑战。

锻炼与抑郁相间

我开始尝试着进一步分析自己。世界足联每出版一个比赛录像,我就会将其买下,连续几周地沉迷于其中,经常熬夜看到很晚。放佛一个自动运转的机械装置,一个星期都不到,我就察觉到自己已经身临一个绝望和焦虑的深渊。

睡觉似乎成了自我行为防卫机制中一个最重要的部分。

昏睡与抑郁相间

连续几周,我的生活发生了越来越多的改变,我越发强烈地意识到某种模式已经在我身上成型,它不仅有诱发因素,还出现了警示性的症状:没有欲望吃东西,不想和妻子共度美好时光,也不愿和朋友呆在一起,即便是最亲密的朋友。症状一次又一次出现,模式因此得以固定下来。

根据前两三周的表现,我基本上可以预测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了:体育锻炼中断,熬夜,深渊开始出现,乌云弥漫。要从这种模式中暂时抽身,我可以在体育馆锻炼一小时,出去透透气,或者陪陪妻子,这样,深渊就会慢慢消失,那些棘手的难题,也开始变得清晰明了、容易解决起来。

得到这些反馈之后,我的状态开始好转,尽管没有达到最好,但比以前好多了。

这时,我已经决定要量化自我了。可以将价格实惠的硬件和电子设备相连,创建一个像Zeo, 23 and Me, Withings, RunkeeperFitBit(健康记录器)之类的平台,用来记录自己外化的行为表现,因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是很难追踪的,至少,记录我所需要的那些心理方面很困难。

将Foursquare(家基于用户地理位置信息的手机服务网站)上记录的健康情况、天气、饮食、睡眠、地理位置和自己在推特或脸谱上的发言联系起来,就能反映出自己行为上的变化了。尽管表现各有不同,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模式,我们可以对其进行记录、分析和改善。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发明出一个可通过认知反馈来达到“自我实现”的工具。我所处的模式,可以很容易察觉,且可以将行为表现、态度等因素联系起来,观察它们对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影响——这就是我的构想,我将其称之为“马斯洛”(亚伯拉罕.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快乐与认知理论引起了现代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 )。它可以帮助像我一样处于困惑中的人群,从日常记录和社交图表中收集量化的数据,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判断,以完善自身。

唯一的问题在于,一个努力想要维持生活重心的人,如何才能集中精力,建立一个使自己维持重心的系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