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为什么早年不学易而晚年学易

 相约归渡头 2013-05-03

从《论语·述而》篇看,孔子的易学观曾经有过很大的变化。孔子早年以前,不但不好《易》,反而视好《易》为求“德行”、“逊正而行义”的对立面。到晚年以后,他一反常态,好《易》竟到“居则在席,行则在橐”的痴迷地步。孔子晚年易学观的这种转变是因为他发现《周易》一书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有“古之遗言”。这种认识,可能是孔子见到了鲁太史所藏、载有“周公之德”和“周之所以王”的《易象》一书所致。传说今本《易传》系孔子所作,今本《易传》某些部份和《易象》的关系,可能也象已修《春秋)与不修《春秋》一样。由此看来,孔子晚年的易学观和孔子关于《周易》哲理的阐发,其中固然有孔子自己的创造,但毫无疑问,他也汲取了前人的成果,有其历史的渊源。

《论语·述而》“五十以学”章的“易”字《鲁论》作“亦”不可从。又认为此章是孔子晚年深入学《易》后的追悔之言。因为在晚年以前,孔子视《周易》为卜筮之书,采取排弃的态度,因此不可能发出“学《易》可以无大过”之叹。只有在“老而好易”,认识到可以“观其德义”之后,才会说出这一番追悔之语。

     再说孔子为什么学周易?大家都知道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贤人72,门徒3000。孔子在中年的时候,一直有治国之志,但是并不如意,一生中只是做了几回小官,很辛苦,时间也很短。在这个过程当中,他遇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算命先生,这个算命先生和咱们今天的江湖术士是不一样的,孔子遇见的这个易学大家叫商瞿,这个人水平非常高,给孔子占了一卦。孔子问道,你看我的事业,我的前景将来能不能有大成就,将来能不能治国。商瞿给他起了一卦,是火山“旅”卦,上面是离为火,下面是艮为山,火山旅卦是离宫八卦里面的第二卦。看到这个卦,商瞿就告诉他说:“子有圣智而无圣位”,就是说先生你不要跑了,你纵然有伟人的智慧,但是你没有做官的命。孔子感慨万千,泪流满面,仰天长叹:“呜呼,凤鸟不来,河无图至,时也,命也!”这个时候他认命了。

在孔子的《论语》中,孔子说人要知命、知礼、知言。只有达到了三知,人才可以立足于社会,才可以文化与人性相互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孔子说的“文”,就是文化和思想,“质”就是就是人与生俱来的秉性。文化太高了,容易曲高和寡,目空一切,成为空泛的理论家;但是没有文化,则是一个没有追求和教养的“野人”。

孔子说 “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我不与也”,什么意思?翻译过来是说一个人虽然很有力量,很勇敢,凭你的威力去和老虎打架,没有船过河就直接跳下去过河,这些人是勇士,但是我不与这样的人交往。因为这样的人是刚猛过渡,柔性不足。这样的人,孔子是不赞成的,是不与之共事的。人生像一盘棋,高手一般会让对方先行,或是先行飞象,缓速进取,然后再后发制人。为棋之道,阳刚之气初不可太盛,过盛则折。做事业也是如此,初不可急功近利,更不要豪言壮语,事物刚开始的时候都不要太猛烈,生命之气如果能够拿得住一盘棋、一件事,风格自然也就大气从容了,也就自然了。有人说人生如棋,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孔子的《论语》,孔子的教育思想,究其本源,来自于周易的思想。孔子的“十翼”,是对易学的极大发扬和注解,关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孔子在《文言》一章中对乾坤两卦的大象注解,更是人生在天地间应有的天地精神。

孔子老而学易得大道,我们当即不如他,何不趁现在闲暇之余读读易经,来更好更深入的体会感悟人生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