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題:前臂 | 醫源世界

 LM0318 2013-05-18

肱骨外上髁炎的按摩療法

肱骨外上髁炎又稱“肱橈關節滑囊炎”、“網球肘”。是前臂伸腕肌群的起點部反復受到牽拉刺激,而引起的一種慢性損傷性疾病。橈側伸腕長肌、短肌、指總伸肌、尺側伸腕肌及肱橈肌均起于肱骨外上髁處,此肌群的過度牽拉如跌撲挫傷強力轉肘,腕部反復用力過猛、過久或較長時間提攜,拋擲重物等,均會引起肱骨外上髁部發炎性病變。主要是橈側伸腕肌在外上髁附著處受到牽拉性損傷,使關節僵滯、疼痛功能障礙。本病好發于木工,石匠,泥瓦工,鉗工,網球、乒乓球運動員和家庭婦女。
臨床表現起病緩慢,初起病時在勞累后偶感肘外側疼痛,日久加重,如提物、扭毛巾、甚至掃地、擰衣服均感疼痛乏力,并有酸脹感,有時疼痛可放射到前臂伸側、橈側、腕部以及上臂和肩部。有人晚上疼痛加劇。檢查局部壓痛,多以伸肌總腱附著處及肱橈關節處為甚,抗阻力痛。或半握拳、屈肘、腕關節尺偏、前臂旋前位伸肘痛。
穴位阿是穴 曲池 肩井 手三里 合谷
操作步驟:
1. 病人坐位
(l)點按阿是穴、曲池、肩井、手三里、合谷,每穴約半分鐘。
(2)揉法。醫者坐于患側,一手托住患肢,另一手掌指著力,先從前臂外側開始經肘部向肩部作輕柔回旋揉動,反復施術3分鐘。然后醫者兩手換握,一手同前,另一手從前臂內側開始經時向腋下揉動,反復施術3分鐘,重點揉動肘關節。
(3)撥法。醫者一手握住患肢腕部,使掌心向上;另一手握住肘部,拇指置在肘外側,余指置于內側,一面使患肢屈伸,一面拇指在肱骨外上髁作上下來回垂直撥動約3分鐘。圖60。手法輕重適度,以病人有酸脹感為宜。
(4)搖法。醫者一手固定患肢肘部,拇指置在肘外測肽骨外上髁處,余指置于內側;另一手握住前臂輕度外展,以肘關節為軸,作順時針方向搖動10次。圖61。然后將患肢腕部夾于醫者腋下,進行牽引,同時,兩手掌指著力,在肘部內外側反復揉摩2分鐘。
注意事項:
(1)經穴按摩治療期間或癥狀基本消失后應使患肢適當作息,否則會影響療效,且易復發。
(2)局部注意保暖。

日期:2007年7月2日 - 來自[按摩療法]欄目

夏日減脂:跟拜拜肉說再見

點擊查看完整圖片
夏日減脂:跟拜拜肉說再見
點擊查看完整圖片
夏日減脂:跟拜拜肉說再見
點擊查看完整圖片
夏日減脂:跟拜拜肉說再見
點擊查看完整圖片
夏日減脂:跟拜拜肉說再見

  夏日減脂系列(一) 火熱夏季,讓許多愛美女性又愛又恨,美麗多姿的無袖衫、吊帶裙、七分褲從身邊飄然而過,可看看自己,圓滾滾的小臂、肥嘟嘟的小腿……美麗衣衫不會“寬容”這些部位的多余脂肪;而許多愛美男士也為單薄衣衫無法掩蓋隆起的“啤酒肚”感到煩悶!無奈、掃興、苦惱?拋開這些沒用的情緒吧,趕快行動起來!

  本期起,我們請專業教練教您一些簡單易行的健身減脂肪方法,您可不能僅僅三分鐘熱度哦,戰勝自己,堅持到底,您同樣可以盡情享受靚衫帶來的快樂!

  當你和朋友揮手說再見時,胳膊大臂下方的肉是否也會晃動?這塊會晃動的肉就是“拜拜肉。”

  這個夏天,你在為“拜拜肉”煩惱嗎?維體時尚健身俱樂部教練蘇丹,簡單介紹幾招,讓你和“拜拜肉”說拜拜。(動作演示:維體時尚健身俱樂部私人教練余平)

  訓練目標:上臂肱三頭肌,通過訓練上臂肱三頭肌,可以達到減脂塑形的目的,從而減掉“拜拜肉”。

  頸后單臂屈伸

  1.單手正握或反握啞鈴,把前臂向上挺伸,切勿擺動上臂,直到臂部完全伸直,肱三頭肌徹底收緊。單上臂貼近此側耳朵(剛開始不適應可用另一只手輕輕扶著),注意一定要讓大臂保持與地面垂直,不要來回搖動,靜止一秒鐘。

  2.再屈肘,讓前臂徐徐下垂到開始的位置,使上臂肱三頭肌盡量伸展。這是一次完整的動作。

  小貼士:您可以全身直立,也可坐在凳上來完成。整個過程呼吸均勻,挺伸前臂時吸氣,屈降時呼氣。沒有啞鈴,您可選擇一個自由重量的物品,如裝了水的飲料瓶來代替。根據您鍛煉的程度,來自由增減重量。

  俯身臂屈伸

  1.單腿彎曲向前邁開,同側手扶住膝蓋,上體前傾。

  2.對側單手握啞鈴(或自由重量的飲料瓶),上臂緊貼身體,保持不動,收縮上臂肱三頭肌,前臂下垂。

  3.把前臂向后上方挺伸,直到臂部完全伸直,挺伸前臂時,盡可能不要讓上臂上下擺動,臂部完全挺直后,還要把手腕往上抬,使上臂肱三頭肌收縮更緊,靜止一秒鐘。

  4.再屈肘,讓前臂徐徐下垂到開始位置。這是一次完整的動作。

  小貼士:整個過程呼吸要均勻,挺伸前臂時吸氣,下垂時呼氣。

  如果方便,也可找一條長凳,單腿彎曲,一側手臂扶撐在凳子上來做。

  提醒

  訓練前,可通過慢走、活動關節的方式做簡單熱身。訓練以小重量多次數為佳,頸后單臂屈伸、俯身臂屈伸、臥式臂屈伸每20~30次為一組,每次鍛煉3組左右;窄臥俯臥撐每組12~15次,每次鍛煉3~5組。這幾個動作,可任選一種,鍛煉時每組中間休息一分鐘。

  窄臥俯臥撐

  1.面對墻壁直立,平視前方,雙臂略低于肩部,雙手展開或握拳,放于墻壁上。手臂彎曲成90度,大臂保持與地面垂直,靜止一秒鐘。

  2.借助墻壁的阻力,向后伸展雙臂,不要來回晃動大臂,直至雙臂完全展開。這是一次完整的動作。然后彎曲雙臂回到起始位置,開始下一次動作。

  小貼士:整個過程呼吸均勻,彎曲時吸氣,伸展時呼氣。這項動作,對于長期坐辦公室的人來說,簡便快捷,可隨時隨地來做。比較適合力量單薄的女士來做,如果您感覺力量可行,可慢慢增加強度,雙臂位置慢慢下移,或者直接在地板上做。

  臥式臂屈伸

  1.平臥在床上或地板上,雙手反握或正握啞鈴,把前臂向上挺伸,直到臂部完全伸直,保持兩臂和地面垂直,徹底收縮上臂肱三頭肌,靜止一秒鐘。

  2.然后屈肘,有控制地讓前臂徐徐下垂到開始位置,充分伸展上臂肱三頭肌。這是一次完整的動作。

  小貼士:注意在挺伸和下垂前臂時,上臂要保持原位不擺動。整個過程呼吸均勻,挺伸前臂時吸氣,下垂時呼氣。

  □見習記者曲華敏文圖

日期:2007年5月21日 - 來自[減肥妙法]欄目

非手術治療前臂遠端骨折47例

  前臂遠端骨折是骨科常見病之一,治療方法有多種,本院骨科門診自2002年4月~2004年5月共收治前臂遠端骨折47例,應用手法整復,夾板加石膏托固定的治療方法,取得了滿意效果,現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47例中男32例,女15例;年齡8~60歲。致傷原因:高處跌傷17例,車禍傷26例,其他4例。尺橈骨遠端雙骨折28例,單純尺骨骨折8例,橈骨骨折11例。其中粉碎性骨折17例,橫形骨折18例,斜形骨折12例。47例均為新鮮閉合性骨折,就診時間為傷后1~5天。

    2  治療方法

  臂叢麻醉下或局麻下,患者平臥于治療床上,上臂外展70°~90°,肘屈曲90°,助手握持骨折近端,術者握持骨折遠端及腕部,順勢對抗牽引,待骨折斷端分離后,拇指下壓,四指上提,推按手法使骨折復位。根據不同骨折程度使用不同手法治療,助手繼續持續牽引,于X線機透視下見骨折復位滿意后,放置分骨墊和加壓力墊,用4塊夾板,外用彈力繃帶纏繞固定。前臂放置于中立位,最后從手腕部至上臂中部背側用一石膏托,繃帶纏繞固定于腕肘關節功能位。

  術后囑患者行握拳運動,每周來院復查1次,檢查夾板松緊度和末梢血運情況,4~6周后,根據骨痂生長情況拆除石膏托,調整夾板松緊度,繼續夾板固定,并進行腕肘關節功能鍛煉,6~8周待骨折臨床愈合后拆除夾板。

    3  治療結果

  本組47例骨折全部愈合,未發現肘、腕關節功能減退,無1例外觀畸形

    4  討論

  前臂尺橈骨遠端骨折,多伴有嚴重軟組織損傷,單純夾板或石膏固定往往會發生固定后再移位。影響骨折愈合,在夾板外再加上一從手掌腕部至上臂中部的石膏托,固定了腕肘兩關節,阻礙前臂的旋轉活動,防止了骨折因前臂旋轉而造成的移位。同時小夾板外纏彈力繃帶,可隨前臂腫脹及消腫而相對運動,使夾板始終對肢體保持一定的壓力,使復位后的骨折端保持相對穩定,待4~6周后有纖維骨痂形成,骨折斷端相對穩定,即可拆除石膏托,單純夾板固定。此時因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在夾板固定下進行肘腕關節功能鍛煉改善了傷肢循環,一般不會發生移位現象。此方法是一種安全、廉價、可靠的固定方法,患者容易接受。

   作者單位: 073000 河北定州,武警8640部隊醫院骨科

    (編輯:齊  永)

日期:2006年8月19日 - 來自[2006年第6卷第5期]欄目

前臂后區

前臂后區

  主要局部結構:神經間線。

  前臂后區深層的四條伸指肌即:拇長展肌、拇短伸肌、拇長伸肌及示指伸肌從深層淺出后,將淺層的五塊肌肉分為外、后兩群。

  外側群由橈神經 radial nerve支配,后群由骨間后神經 posterior interosseous nerve 支配,兩肌群間的縫隙無神經跨過,是進入前臂后區的安全線,即“神經間線”,也是能充分暴露深部結構的途徑。

全屏顯示表格
點擊查看完整圖片
日期:2006年1月16日 - 來自[局部解剖學]欄目

前臂前區

前臂前區

  旋前圓肌 pronator teres 與血管神經的關系:

  1、旋前圓肌的淺面,有橈神經和橈動脈及其靜脈跨過。

  2、旋前圓肌的深面,有尺動靜脈通過。

  3、旋前圓肌的中間,有正中神經穿過。

  指淺屈肌 m. flexor digitorum superficialis與血管神經的關系:

  1、指淺屈肌的外緣有橈血管神經束,該血管神經束的上、下1/3處血管與神經分開,中1/3合并,即呈X形伴行關系。

  2、指淺屈肌的內緣有尺血管神經束,該血管神經束的上1/3處血管與神經分開;而下2/3處血管與神經合并伴行,即呈Y形伴行關系。

  3、指淺屈肌的深面為正中血管神經束和骨間前血管神經束,二者間隔拇長屈肌和指深屈肌。

全屏顯示表格
點擊查看完整圖片

點擊查看完整圖片

日期:2006年1月16日 - 來自[局部解剖學]欄目

第六節臂后部、前臂后部及手背

第六節 臂后部、前臂后部及手背

  一、皮膚和淺筋膜

  臂和前臂后部的皮膚較厚,但移動性很大,而手背皮膚和皮下組織較薄,有毛、內含皮脂腺,富有彈性。皮膚有張力線,無羅紋。伸指肌腱在皮下清晰可見。淺筋膜內含下列結構:

  1.淺靜脈

  (一)頭靜脈和貴要靜脈的屬支 在前臂后面有頭靜脈和貴要靜脈的屬支,它們行向前臂前面內、外側,分別匯入貴要靜脈和頭靜脈。

  (二)手背靜脈網dorsal venous rete ofhand 由掌背靜脈在手背中部互相吻合而成,多呈網狀,亦有人為弓狀,位于皮神經的淺面,它接受指背靜脈和手深部靜脈,其橈側端與拇指的指背靜脈匯合成頭靜脈,尺側端與小指的的指背靜脈合成貴要靜脈。

  2.淺淋巴管

  臂和前臂后面的淺淋收管的輸出管伴頭靜脈或貴要靜脈上行,手背的淺淋巴管亦與淺靜脈伴行。手背的淋巴管除收納手背的淋巴回流外,也收納手掌遠側的淺淋巴管網的匯入,因此,當手指或手掌感染時,手背腫脹明顯,這時不能錯誤地在手背切開引流。

  3.皮神經

  臂后面有臂后皮神經和臂外側下皮神經,前臂后面有前臂后皮神經,手背及指背有橈、尺神經的的手背支。

  (一)臂后皮神經posteriorbrachial cutaneousnerve 為橈神經在腋腔中發出的細支,橫過背闊肌腱,在大圓肌稍下方穿出深筋膜至臂后面、分布于三角肌附著點以下臂后面的皮膚。

  (二)臂外側下皮神經 inferior lateral brachialcutaneousnerve 為橈神經在橈神經溝中分出的一細支,穿肱三頭肌外側頭及臂外側肌間隔至淺面,支配臂下半部外側的皮膚。

  (三)前臂后皮神經posterior antebrachialcutaneousnerve較粗大,亦由橈神經在橈神經溝中分出,于臂外側下份穿肱三頭肌外側頭及臂外側肌間隔,沿臂外側間隔,沿臂外側下降,經肱骨外上髁后方至前臂后面,分布于前臂后面直至腕關節的皮膚。

  (四)橈神經手背支 為橈神經淺支的直接延續,淺支在前臂中,下1/3交界處穿出深筋膜轉向手背,易名為手背支。該支向下越過前臂下端橈側諸肌腱的表面進入手背,分支分布于手背橈側半皮膚及橈側兩個半指背的皮膚。

  (五)尺神經手背支為尺神經在腕上方的分支,在尺骨頭上方穿出深筋膜,向下外進入手背,分支分布手背尺側半皮膚及尺側兩個半指背的皮膚(圖5-11)

  二、深筋膜

  臂后面的深筋膜包繞肱三頭肌;前臂后面的深筋膜厚而堅韌,在兩側分別與尺,橈骨緊緊地連在一起。(詳見本章第四節)。在橈腕關節背面,深筋膜增厚形成腕背側韌帶,又名伸肌支持帶,其橈側附于橈骨下端外側緣,尺側連于尺骨莖突和三角骨。腕背側韌帶向深面發出5個隔板,分別附于橈骨下端背面和尺骨頭背面,使韌帶與橈、尺骨下端背面形成6個管道,供伸肌腱通過。

  三、臂后群肌

  臂后群肌僅有一塊強大的肱三頭肌,受橈神經支配。肱三頭肌與肱骨橈神經溝構成橈神經管(肱骨肌管)。肘關節后面的肘肌也列入臂后群肌,亦受橈神經支配。

臂部后群肌的名稱、起止、作用及神經支配

全屏顯示表格
名稱 起點 止點 作用 神經支配

  肱三頭肌

長頭:肩胛骨盂下粗隆

  內側頭:肱骨后面(橈神經溝以下)

  外側頭:肱骨后面(橈神經溝以上)

  尺骨鷹咀

  伸肘

  橈神經

肘 肌 肱骨外上髁 鷹咀、 尺骨背面上1/4部 協助伸肘

  四、前臂后群肌

  前臂后群肌共有10塊,可分為淺、深二層 ,各5塊。按其作用歸類,其中有前臂旋后的肌肉(1塊);伸展拇指的(3塊);伸指的(3塊);伸腕的(3塊)。它們均受橈神經支配。

前臂后群肌的名稱、起止、作用及神經支配

全屏顯示表格
層次 名稱 起點 止點 作用 神經支配

  淺

外側群 橈側腕長伸肌

  骨

  外

  上

  髁

第二掌骨底背面 伸腕、腕外展

  橈神經

橈側腕短伸肌 第三掌骨底背面 伸腕
后群 指總伸肌 第2~5指中節和末節指骨底 伸腕、伸指
小指固有伸肌 小指指背腱膜 伸腕、伸小指
尺側腕伸肌 第五掌骨底 伸腕、腕內收

  部

旋后肌 肱骨外上髁和尺骨 橈骨上部 前臂旋后

  橈神經

  部

拇長展肌 橈、尺骨背面 第一掌骨底 外展拇指及腕關節
拇短伸肌 拇指近節指骨底 伸拇指掌指關節
拇長伸肌 拇指末節指骨底 伸拇指
示指固有伸肌 示指中節指骨 伸示指

  五、臂和前臂后面及手背和血管

  1.肱深動脈(deep brachial artery)由肱動脈發出后,與橈神經伴行入橈神經溝,此處常發出一升支與旋肱后動脈吻合。肱深動脈向下分為中副動脈和橈側副動脈二終末支,并分支參與肘關節動脈網的構成。肱骨中部骨折時,易損折肱深動脈和橈神經(圖5-25)

  2.骨間后動脈posterior interosseous artery是骨間總動脈的終支之一,穿過前臂骨間膜上緣上方,經旋后肌與拇長展肌之間進入前臂背側,伴隨同名神經在淺,深兩層肌肉之間下行,與骨間前動脈的分支吻合。其上部發出骨間返動脈,參與肘關節動脈網。

  3.骨間前動脈anterior interosseous artery在旋前方肌上緣穿過前臂骨間膜至前臂后面,與骨間后神經下端一起通過腕背側韌帶深面的第四管下行,參與腕背動脈弓(網)的構成。在穿前臂骨間膜至前臂后面時,發出分支與骨間后動脈吻合(圖5-26)。

  4.橈動脈radial artery 在橈骨莖突下方,橈動脈經拇長展肌和拇短伸肌的深面至腕骨背面(鼻煙壺),下行于舟骨和大多角骨背面,穿第一骨間背側肌二頭之間入手掌深部。在腕骨前面,橈動脈發出腕背支。

  5.尺動脈的腕背支 由尺動脈在腕橫韌帶近側緣發出,經尺側腕屈肌腱與尺骨下端之間至腕背側。

  6.腕背動脈弓 在腕骨背面,伸肌腱的深面,由橈動脈和尺動脈的腕背支以及骨間前動脈的末端連合而成,多呈弓狀,也有人呈網狀,由弓向遠側發出第2~4掌骨背動脈,第1掌骨背動脈由橈動脈末端發出,每條掌骨背動脈在掌骨小頭附近再分為二條指背動脈,分布于相鄰兩指近節指背的相對緣。掌骨背動脈有穿支與掌深弓吻合(圖5-28)。

  7.肘關節動脈網 位于肘關節周圍,由橈側副動脈、尺側上、下副動脈(來自肱動脈),橈側返動脈(來自橈動脈)、尺側返動脈(來自尺動脈)和骨間返動脈(來自骨間總動脈)等分支吻合而成。肘關節動脈網對側副循環的建立有一定意義(圖5-10)。

點擊查看完整圖片

圖5-25 臂后部深層結構

  六、臂和前臂后面及手背深層的神經

  1.橈神經radial nerve(圖C5~T1)

  在背闊肌下緣伴肱深動脈進入橈神經內,行徑中除發出皮支外,在腋腔中發出至肱三頭肌長頭的肌支,在橈神經溝中發出至肱三頭肌內側頭和外側頭的肌支。橈神經轉至外側,穿臂外側肌間隔至肘前外側溝下降,發出至肘肌的肌支,至肘關節的關節支,本干在肱骨外上髁的前面分為淺.深兩終支。

  2.骨間后神經posterior interosseous nerve

  橈神經的深支經肘關節前面,在橈骨頸外側穿旋后肌,進入前臂后面,易名為骨間后神經。骨間后神經的上段與骨間后動脈伴行,并發出分支至前臂后群肌,向下經淺、深層伸肌之間至腕部。

點擊查看完整圖片

圖5-27腕后區結構

  橈神經是上肢后群肌的運動神經,亦是上肢后面皮膚的主要感覺神經。

  3.遲神經(已于前述)。

  七、解剖學鼻煙壺(窩)

  位于腕和手背的橈側面。當拇指伸并外展時,有一尖向遠側的三角形凹陷,叫做鼻煙壺(窩)。其橈側界為拇長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尺側界為拇長伸肌腱。窩底為舟骨和大多角骨。窩內有垂直下行的橈動脈(圖5-27.5-28)。

  八、指背腱膜

  指背腱膜由手背深筋膜的淺層向下延續與伸肌腱結合而成,此外,尚有骨間肌和蚓狀肌的肌腱參與增強,其兩側附著于第2~5指第一節指骨遠端背面。指背腱膜的作用是伸手背,另外,對手指的共濟運動起重要作用(圖5-20、5-27)。

  [臂和前臂后面及手背解剖步驟與方法]

  1.切口及翻皮瓣

  在腕背側作一橫切口;自該切口中點垂直作一縱切口經手背面至中指末節;在各指根部作一橫切口。臂及前臂背側的皮膚由內側翻向外側(保留一附著點),手背和中指的皮膚翻向兩側。

點擊查看完整圖片

圖5-28 手背深層結構

  2.解剖淺結構

  在大圓肌下緣稍下方尋找穿出深筋膜的臂后皮神經。于臂外側下分的淺筋膜內尋覓臂外側下皮神經,該支細小,尋找不到可放棄。在肱骨外上髁后方尋找前臂后皮神經,向下追蹤至前臂后面,該支是前臂后面的感覺神經。在尺骨頭上方的外側尋找尺神經手背支,向下追蹤至手背。橈神經的手背支為橈神經淺支的直接延續,在前臂中、下1/3交界處穿出深筋膜轉向前臂后面,在前臂下份外側尋找該支,亦可從前臂前面的外側找到該神經。向下追蹤至手背。觀察手背靜脈網或靜脈弓,它位于皮神經的淺面,其橈側與拇指指背靜脈合成頭靜脈,尺側與小指指背靜脈合成貴要靜脈。

  3.觀察深筋膜

  去除淺筋膜顯露深筋膜。臂部的深筋膜包繞肱三頭肌并形成內、外側肌間隔。前臂后面的深筋膜包繞前臂后群肌并緊密貼附于尺、橈骨。觀察腕背側韌帶的形成及各肌腱通過的管道(暫不解剖)。

  4.解剖和觀察臂后群肌及血管、神經

  去除臂后面的深筋膜,暴露肱三頭肌,保留與尺神經伴行的尺側上副動脈。先辨認肱三頭肌長頭,于長頭的外側是肱三頭肌的外側頭,而內側頭位于長頭的內側(橈神經溝以下骨面),分別清理修潔筋膜。在腋腔中找出已解剖出的橈神經,它與肱深動脈伴行,用鈍鑷順橈神經走行方向插入,驗證肱骨肌管,它由外側頭復于橈神經溝表面形成。切斷外側頭并翻向兩側,顯露橈神經溝及溝內行走的血管神經,觀察橈神經在入溝前發支至肱三頭肌長頭,在溝內發支至內、外側頭,向外下穿外側肌間隔入臂前區。清理肱三頭肌的止點,體會其作用。清理肘肌觀察其形狀,起止情況。

  5.解剖前臂后群肌及血管、神經

  在腕背側韌帶的近側橫切深筋膜;在前臂后面中線垂直切開深筋膜并翻向兩側,去除各肌表面的深筋膜。先清理位于前臂后面外上方的旋后肌,在該肌后面中部稍下方尋找骨間后神經,在旋后肌下緣與拇長展肌之間尋覓骨間后動脈。血管和神經伴行于淺、深層肌之間,可將指伸總肌牽向尺側,橈側腕長、短伸肌牽向橈側觀察血管神經的伴行情況。最后清理辨認后群各肌,如辨認不清可留待打開腕背側韌帶和解剖手背時再弄清。

  6.解剖手背的深結構

  查看鼻煙壺的邊界及橈動脈在手背的行徑。先結合活體找出該壺的位置、邊界及窩內的結構,可用指尖觸摸窩內橈動脈的搏動,然后在尸體上驗證。在腕背側韌帶遠端作一橫切,去除手背深筋膜。手背深筋膜淺層較厚,它與伸肌腱結合,共同形成手背腱膜,其兩側附于第2~5掌骨。手背腱膜至指背面延續為指背腱膜。在伸肌腱的深面觀察有無手背動脈弓的形成。手背深筋膜的深層即復于骨間背側肌和掌骨表面。手背的皮下組織、手背腱膜和手背深筋膜的深層三層間,形成有兩個筋膜間隙(皮下間隙和腱膜下間隙),感染時可相擴散,致使整個手背腫脹。觀察四塊骨間背側肌,搞清其起止和作用以及神經支配。

  7.解剖腕背側韌帶

  復認前臂后群各肌,仔細觀察腕背側韌帶向深面發出的5個隔板而形成6個骨性纖維管,供伸肌腱通過。各肌腱的表面都包以滑膜鞘,有的包裹一條肌腱,有的幾條肌腱共同包裹在一個滑膜鞘內。各骨性纖維管通過的肌腱由橈側向尺側依次是:第一管:拇長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第二管:橈側腕長伸肌腱和橈側腕短伸肌腱;第三管:拇長伸肌腱;第四管:指總伸肌腱和示指固有伸肌腱;第五管:小指固有伸肌腱;第六管:尺側腕伸肌腱。在腕背沿上述各肌腱分別切開腕背側韌帶。驗證各肌腱通行的管道,分別追蹤各肌腱至止點(圖5-26、5-27)。

日期:2006年1月13日 - 來自[人體解剖學]欄目

第四節臂前部、肘前部和前臂前部

第四節 臂前部、肘前部和前臂前部

  一、皮膚和淺筋膜

  臂和前臂前面的皮膚較薄,移動性大,淺筋膜薄而松弛,內含兩條重要的淺靜脈和多條皮神經。

  1.淺靜脈

  (一)頭靜脈cephalicvein起自手背靜脈網的橈側,在橈腕關節近側轉到前臂前面,沿前臂橈側上行,經肘窩前面,再沿肱二頭肌外側上行,行經三角肌胸大肌間溝,穿鎖胸筋膜匯入腋靜脈或鎖骨下靜脈。在肘窩中該靜脈通過肘正中靜脈與貴要靜脈吻合。

  (二)貴要靜脈basilic vein 起于手背靜脈網的尺側,止行漸轉至前臂前面,沿前臂尺側上行,經肘窩前面,再沿肱二頭肌內側上行,至臂中部穿深筋膜注入肱靜脈或伴肱靜脈上行,在腋腔與肱靜脈合成腋靜脈。

  此二淺靜脈與下肢的大隱靜和小隱靜脈相當。

  (三)肘正中靜脈median cubital vein粗而短,位于肘窩前面,變異甚多,通常連于頭靜脈和貴要靜脈之間,有時還接受前臂正中靜脈的匯入。此外,肘正中靜脈與深靜脈間有吻合支。

  (四)前臂正中靜脈median antebrachial vein 位于前臂前面中線,為一不甚恒定的細支,起于手掌靜脈叢,至肘窩匯入肘正中靜脈,或分兩頭分別匯入貴要靜脈和頭靜脈(圖5-11)。

點擊查看完整圖片

圖5-11 上肢淺靜脈和皮神經

  2.淺淋巴管和淺淋巴結

  上肢的淺淋巴管引流皮膚和皮下組織的淋巴,可分為內側組和外側組。內側組收納手和前臂尺側部淋巴,伴隨貴要靜脈走行,注入肘淋巴結cubitallymph nodes,肘淋巴結的輸出管匯入腋淋巴結外側群。外側組收納手和前臂橈側部的淋巴,伴隨頭靜脈上行,一部分匯入腋淋巴結外側群,另一部分匯入鎖骨下淋巴結(圖5-3)。

  3.皮神經

  臂部前面的皮神經有臂外側上、下皮神經,臂內側皮神經及肋間臂神經。前臂前面有前臂內側、外側皮神經。

  (一)臂外側上皮神經superior lateral bracnialcutaneous nerve為腋神經的皮支、在三角肌后緣穿深筋膜,分布于臂上外側部皮膚。

  (二)臂外側下皮神經 inferior lateralbrachial cutaneous nerve為橈神經的皮支,在橈神經溝內發出,于三角肌止點下方淺出,分布于臂下外側部皮膚。

  (三)臂內側皮神經medial brachial cutaneousnerve 在腋腔起自臂叢內側束,居于最內側,下行至臂中部穿筋膜淺出,分布于臂下部內側面皮膚。

  (四)肋間臂神經intercostobrachial nerve 已述于胸壁前部。為第二肋間神經的外側皮支,分布于腋窩底及臂上部內側面皮膚。

  (五)前臂內側皮神經medial antebrachialcutaneous nerve 起自臂叢內側束,在腋動、靜脈之間下行,繼而沿肱二頭肌內側溝下行,居于肱動脈的內側,在臂中部貴要靜脈穿深筋膜處淺出,隨即分為前,后兩支,分布于前臂內側面。

  (六)前臂外側皮神經lateral antebrachialcutaneous nerve為肌皮神經的末支,在肘窩稍上方,肱二頭肌外側溝處穿深筋膜淺出,隨即分為前,后兩支,前支伴頭靜脈走行,分布于前臂外側面(圖5-11)。

  二、深筋膜

  臂部深筋膜包于臂肌表面,向上與三角肌筋膜、胸部筋膜和腋筋膜相續,向下移行于前臂筋膜。筋膜向深部插入,附于肱骨兩側的骨嵴,形成內、外側肌間隔,將臂部分隔為前、后兩區,前區含臂屈肌群、神經和血管等。

  前臂深筋膜包裹前臂各肌,并向深部伸入,內側附于尺骨后緣,外側附于橈骨,將前臂分隔為前、后兩區。肘部深筋膜較細密,有肱二頭肌腱膜編織,同時為前臂前面淺層肌提供了起點。前臂深筋膜在腕部增厚形成腕掌側韌帶,以約束前臂前群肌。

  三、臂前群肌

  臂前群肌包括淺層的肱二頭肌和深層的肱肌、喙肱肌。本群肌肉均受肌皮神經支配。

臂前群肌的名稱、起止、作用及神經支配

全屏顯示表格
名稱 起點 止點 作用 神經支配
肱二頭肌 長頭:肩胛骨盂上粗隆
短頭:肩胛骨喙突
橈骨粗隆 屈肘、前臂旋后
肌皮神經
喙肱肌 肩胛骨喙突尖 肱骨中分前內面 內收、前屈肩關節
肱肌 肱骨下半前面 尺骨粗隆 協助肱二頭肌屈肘

  四、前臂前群肌

  前臂前群肌按其作用可分為屈腕、屈指和前臂旋前的肌肉,按其排列由淺入深可分為四層。

前臂前群肌的名稱、起止、作用及神經支配

全屏顯示表格
層次 名稱 起點 止點 作用 神經支配

   

肱橈肌 肱骨外上髁上方 橈骨莖突 屈肘并使前臂旋前 橈神經
旋前圓肌

橈骨中部前外側面 屈肘并使前臂旋前

橈側腕屈肌 第二掌骨底前面 屈肘、屈腕 手外展
掌長肌 掌腱膜 屈腕 緊張掌腱膜
尺側腕屈肌 豌豆骨 屈腕、使手內收 尺神經

   

指淺屈肌 肱骨人上髁 第2~5指中節指骨體的兩側 屈近側指關節、屈掌指關節、屈腕 正中神經(指深屈肌內側半受尺神經支配)

   

拇長屈肌 橈骨中1/3、骨間膜前面 拇指末節指骨底 屈拇指
指深屈肌 尺骨前面及骨間膜 第2~5指末節指骨底 屈遠側指關節、屈掌指關節、屈腕
第四層 旋前方肌 尺骨下1/4前面 橈骨下1/4前面 前臂旋前

  五、臂和前臂前面的血管

  1.肱動脈brachial artery 腋動脈在背闊肌下緣易名為肱動脈(圖5-5、5-10、5-12、5-15),在臂部伴正中神經行于肱二頭肌內側溝,肱動脈上段居于正中神經內側,繼則經正中神經的后方轉到其外側。經肱二頭肌腱膜深面至肘窩,在橈骨頸高度分為橈動脈和尺動脈。肱動脈在肘窩位置表淺,能清楚地摸到搏動,臨床上常做為測血壓時的聽診部位。肱動脈的主要分支有:

  (一)肱深動脈deep brachial artery 在大圓肌下緣的稍下方起于肱動脈后內壁,與橈神經一起經肱三頭肌內側頭和外側頭之間轉入臂后區的橈神經溝中。肱骨中部骨折時,易損傷肱深動脈和橈神經。

  (二)尺側上副動脈superior ulnarcollateral artery 在肱深動脈起點稍下方自肱動脈發出,伴隨尺神經穿過內側肌間隔行向內上髁背側面,與尺側返動脈和尺側下副動脈吻合。

  (三)尺側下副動脈inferior ulnar collateralartery在肱骨內上髁上方約3~4厘米處起于肱動脈,分布于內上髁的前、后面,參加肘關節動脈網的構成。

  2.橈動脈radial artery 為肱動脈的終支之一,在橈骨頸高度分出(圖5-13、5-14a、b)。于起點不遠處發出橈側返動脈,經外上髁前面上行,參與肘關節動脈網的組成。本干先行于肱橈肌深面,后經肱橈肌腱和橈側腕屈肌腱之間下行,在該處位置淺表,可以摸到脈搏,橈動脈的下段在橈骨莖突尖端處斜過拇長展肌和拇短伸肌腱深面轉至腕骨外側緣,沿舟骨和大多角骨背面下行至手背。橈動脈在橈腕關節稍上方發出掌淺支入手掌,與尺動脈末支吻合構成掌淺弓。

  3.尺動脈ulnar artery 為肱動脈較大的終支,發出后斜向內下方走行,經旋前圓肌深面和指淺屈肌的深面,繼而行于前臂淺、深屈肌之間至尺側腕屈肌深面的橈側,沿該肌垂直下降,到豌豆骨橈側經腕掌側韌帶和腕橫韌帶之間達手掌。尺動脈在前臂下2/3處與尺神經伴行,位于神經的外側。尺動脈在前臂除發出肌支外,尚發出下列分支。

點擊查看完整圖片

圖5-13前臂前面(淺層)

點擊查看完整圖片

圖5-14a前臂前面(深層)

點擊查看完整圖片

圖5-14b前臂前區深層結構

點擊查看完整圖片

圖5-17手掌(淺層)

  (一)尺側返動脈ulnar recurrent artery 橈動脈分出不遠處即發出該支,該動脈再分為掌側支和背側支,上行至內上踝的附近,與尺側上、下副動脈吻合,參與肘關節動脈網的構成(圖5-10)。

  (二)骨間總動脈common interosseous artery該動脈為一短而粗的干,平橈骨粗隆高度由尺動脈發出,經指深屈肌和拇長屈肌之間達前臂骨間膜掌側面的上緣,分為骨間前動脈和骨間后動脈。后者穿過前臂骨間膜上緣進入前臂后面。骨間前動脈在指深屈肌和拇長屈肌之間沿前臂骨間膜掌側面下降至旋前方肌上緣,穿骨間膜進入前臂后部。在骨間前動脈的上端,該動脈還發出一細小的正中動脈,伴隨正中神經下降并營養該神經。

  4.上肢的深靜脈 從橈腕關節上方至腋腔的深靜脈均與同名動脈伴行。橈靜脈、尺靜脈和肱靜脈均為兩條,兩條并行的靜脈之間有許多吻合支,同時與淺靜脈亦有吻合。兩條肱靜脈通常于胸大肌下緣處合成一條腋靜脈。

  六、臂和前臂前面深層的神經

  1.肌皮神經musculocutaneous nerve(C5~7)發自臂叢外側束,行向外下方,斜穿喙肱肌,至肱二頭肌和肱肌之間下降,發出肌支支配臂前群肌,終支在肘窩上方自深筋膜穿出,延續為前臂外側皮神經,伴頭靜脈走行,分布于前臂外側面皮膚。

  2.正中神經(median nerve(C5~T1)首先在肱動脈的外側與之伴行,至臂中部經過動脈的前方轉到動脈的內側下行,經肱二頭肌腱膜深面入肘窩,繼而穿過旋前圓肌淺、深兩頭之間于指淺屈肌與指深屈肌之間下行。在腕上方位于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經腕管入手掌。正中神經的肌支支配除尺側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側半以外的前臂前群肌。

  3.尺神經 ulnar nerve(C8,T1) 由內側束發出,在肱動脈的內側下降,與尺側上副動脈伴行,在三角肌止點下方高度穿過內側肌間隔至后面,繼行于尺神經溝(此位置淺表且貼近骨面,故易損傷),再下行穿過尺側腕屈肌兩頭之間,進入前臂前面,在尺側腕屈肌和指淺屈肌之間、尺動脈的內側下降,經腕橫韌帶淺面和掌腱膜深面,豌豆骨的橈側進入手掌。

  遲神經在臂部無分支,在肘關節處發出分支至肘關節,并發出肌支支配尺側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側半。尺神經在前臂中下1/3交界處發出手背支,行于尺側腕屈肌深面,在尺骨小頭上方穿出深筋膜,分布于手背。

  4.橈神經radial nerve(C5~T1) 是臂叢后束發出的一條粗大神經,在腋腔內位于腋動脈的后方,在背闊肌下緣和肱深動脈伴行向下,經肱三頭肌長頭與內側頭之間,沿橈神經溝繞肱骨中段轉向外下,在肱骨外上髁上方穿外側肌間隔至肱橈肌與肱肌之間,分為淺、深二支。淺支為皮支,沿橈動脈下行,在前臂中下1/3交界處轉向背面,并下行至手背,分布于手背橈側半皮膚。深支為肌支,經橈骨頭外側穿旋后肌至前臂背面,行于前臂伸肌群淺,深層之間,并支配前臂背側各肌。此外,橈神經本干發出臂后皮神經和前臂后皮神經,分布于臂和前臂后部皮膚;還發出肌支,支配臂部的肱三頭肌和前臂的肱橈肌(圖5-14a.B).。

  七、肘窩(cubital fossa)

  位于肘關節前面,為一底朝上,尖向下的三角形凹陷區,上界為肱骨內、外上髁的連線,外側界為肱橈肌,內側界為旋前圓肌,窩底為肱肌的下部和旋后肌的前部,頂為深筋膜復蓋。窩內的結構由外側向內側為肱二頭肌腱,肱動脈及其分支,正中神經。窩內充填以脂肪組織,淋巴結(圖5-12)。

  八、前臂間隙(antebracnialspace)

  前臂間隙 又稱為屈肌后間隙,位于前臂下段,指深屈肌、拇長屈肌與旋前方肌和骨間膜之間,為疏松結締組織所充填。前臂膿腫時,該間隙往往積存大量膿液,常向下蔓延到手掌的掌中間隙。

  [臂和前臂前面解剖步驟與方法]

  1.切口及翻皮瓣

  在前述的肘上部橫切口正中點向下作一縱切口至腕部;在腕橫紋處作一橫切口,沿縱切口向兩側翻剝皮膚,切勿過深,以免損傷皮神經及皮靜脈(圖5-4)。

  2.清理淺結構

  沿已解剖出的頭靜脈上段往下清理,在前臂找出與該靜脈伴行的前臂外側皮神經,追蹤并修潔靜脈和神經。在肘窩前面查找肘正中靜脈,它多連于頭靜脈與貴要靜脈之間,尋找有無前臂正中靜脈。向上清理貴要靜脈至臂內側中點稍下方穿深筋膜處,此處附近尋找穿出深筋膜的前臂內側皮神經,向下追蹤并修潔淺靜脈和皮神經。

  3.觀察深筋膜

  保留貴要靜脈、頭靜脈、肘正中靜脈及各皮神經,修去淺筋膜,顯露深筋膜。在肘窩前面尋找肱二頭肌及其腱膜,該腱膜在前臂內側與深筋膜融合,縱切深筋膜并翻向兩側(保留肱二頭肌腱膜),在臂部觀察內,外側肌間隔。

  4.解剖及觀察臂前群肌

  鈍性分離臂部前群肌,觀察:(一)喙肱肌,追蹤至肱骨中點,可見肌皮神經穿入肌腹;(二)肱二頭肌,短頭在喙肱肌外側起于喙突,長頭腱位于外側,被包于肩關節囊內,自結節間溝下降,兩頭合成一個肌腹,向下止于橈骨粗隆,并有腱膜越過肘窩與前臂深筋膜相續;(三)肱肌位于肱二頭肌深面,喙肱肌的下方。

  5.清理臂部血管、神經

  (一)追蹤觀察肱動脈及其分支:在肱二頭肌內側溝找出肱動脈及其伴行靜脈,注意觀察它與正中神經的位置關系,正中神經起初位于動脈外側,至臂中部經動脈前方轉至其內側。肱動脈于背闊肌腱下緣處發出肱深動脈,伴橈神經行于橈神經溝內。在臂中部發出尺側上副動脈,在肱骨內上髁上方發出尺側下副動脈,二者均參加肘關節動脈網的組成。

  (二)在喙肱肌處找到穿過它的肌皮神經,向上追蹤至臂叢外側束,向遠側追蹤其穿喙肱肌行于肱二頭肌與肱肌之間,在肱二頭肌腱外側緣處淺出,易名前臂外側皮神經。

  (三)在肱二頭肌內側溝找到正中神經,向上追蹤其二根,,向遠側追蹤時注意它與肱動脈的交叉,直追至肘窩(圖5-15)。

點擊查看完整圖片

圖5-15臂前內側的結構

  (四)在肱動脈的內側找到尺神經,向上追蹤至臂叢內側束,向下追蹤可見它與尺側上副動脈伴行穿過內側肌間隔,下行至肱骨內上髁后方的尺神經溝內。

  (五)在肘關節上方肱肌與肱橈肌之間找出橈神經,可見它由臂后部穿外側肌間隔至臂前部,向遠側追蹤至其分為淺、深二支即可(圖5-14b).

  6.清理肘窩

  確認肘窩的境界,切斷肱二頭肌腱膜附著于前臂深筋膜處,向上翻起,注意觀察并去除肘淋巴結。

  7.清理和分離前臂前群淺層肌

  淺層肌由外側向內側排列依次為肱橈肌、旋前圓肌、橈側腕屈肌,掌長肌和尺側腕屈肌,清理它們的起點,在它們的深面還可見指淺屈肌,向遠側分為4條腱入手掌(圖5-13)。

  8.分離追蹤橈動脈及橈神經淺支

  向外側牽開肱橈肌,可見一血管神經束,為橈神經淺支和橈動、靜脈。橈神經淺支位于外側,向遠側追蹤可見其經肱橈肌深面轉至手背。橈動脈向遠側繞橈骨莖突下方,經拇長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的深面至手背,在腕部發出掌淺支,下行入手掌參加掌淺弓的構成。

  9.分離正中神經

  自肘窩部向遠側追蹤正中神經,它首先穿旋前圓肌,繼而行于指淺屈肌深面,從神經干內側發出肌支,故清理時宜沿神經的外側緣進行,注意可有一細小的正中動脈與之伴行。

  10.分離追蹤尺動脈和尺神經

  向內側牽開尺側腕屈肌,可見前臂尺側血管神經束,它由尺動、靜脈和尺神經組成。尺動脈由肘窩向下,經旋前圓肌和指淺屈肌深面至尺側腕屈肌深面,在腕部經尺側腕屈肌腱和豌豆骨的外側,腕橫韌帶淺面入手掌。在肘窩深部,尋找尺動脈發出的骨間總動脈,再追蹤由它分出的骨間前、后動脈。尺神經經過尺神經溝后,穿尺側腕屈肌的起始部至肌的深面下行,在尺動脈的內側與之伴行至手掌,在前臂下份,尺神經發出手背支。

  11.解剖分離前臂前群深層肌

  在已解剖出的指淺屈肌深面分離指深屈肌,它位于尺骨前面,其橈側有拇長屈肌,二肌的深面,前臂遠側段前面有旋前方肌,可將其淺面肌腱向兩側牽拉以探查之。指深屈肌、拇長屈肌的深面,旋前方肌淺面的間隙即前臂間隙(屈肌后間隙),待解剖手掌時,進一步觀察(圖5-14a、b)。

  12.觀察各結構在腕部的排列關系

  在腕部從橈側向尺側各結構依次的排列關系是:肱橈肌腱、橈動脈、橈側腕屈肌腱、正中神經和掌長肌腱、指淺屈肌腱、尺動脈、尺神經和尺側腕屈肌腱(圖5-13)。

日期:2006年1月13日 - 來自[人體解剖學]欄目

腕   手掌和前臂關聯處。《靈樞·經筋》:“手太陽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結于腕。”《靈樞·骨度》:“腕至中指本節,長四寸。”
日期:2006年1月12日 - 來自[字母W]欄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