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对待癌症的诊断

 云中漫步者也 2013-05-23

如何对待癌症的诊断

好友通过邮件郑重地向我推荐了著名作家凌志军写的一本书“重生手记”的电子版,这是个我很喜欢的作家,我曾看过不少他的作品。然而看了此书的介绍之后,我还是被深深的震撼了,并很有兴致地读完了。从内容上说,这是记述一个癌症病人从诊断、治疗到走向康复的书,也是讲述如何看待疾病、医生、医院、健康、生命、人生意义的书。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体现为情节的真实和生动上,更展现了作者对我们所处社会环境的深刻解析,不仅对身患绝症的病人及家属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借鉴价值,对于更多的普通读者如何认识疾病、如何认识专家、如何健康地度过自己的一生,都有很好的启迪。有鉴于此,我要把读后的一些收获和启示记录下来,和朋友们分享。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应该有很多理由感到自己的幸运。因为我们可以享受现代生活带来我们的很多便利和舒适,我们不再为吃饱穿暖而操劳了,热了有空调,出行有私家车,娱乐可欣赏3D大片,购物可以足不出户网购等等。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不得不面临很多不幸,比如,工业化使我们生存的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我们的水源、空气、食品等生活必需品,都受到了很严重的污染危害,此外还有那些看不见的化学、光、各种辐射等等的侵袭,我们的生存危机越来越严重,我们的生命安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如此强烈的威胁。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国内每天有8000多个同胞被诊断为患了癌症。

本书的作者凌志军,就是在2007年被诊断为“肺癌,脑转移”,医生在颅内发现两处病灶,疑为“脑瘤”。又在其左肺发现肿瘤,由此诊断“肺癌、脑转移”的概率为98%,也可以说是“肺癌晚期”。名医会诊几乎一边倒地判定,活不过三个月。然而五年后,他完成《重生手记》。他在书中以亲身的经历再现了一个癌症患者从身陷绝境到逐步康复,也对当今中国癌症医疗体系种种利弊的观察和剖析。全书揭秘癌症治疗的可怕真相:美国肿瘤病人五年存活率达81%,而根据不同报告,我国肿瘤病人五年存活率仅为10%~30%。在我们国家每年死去的大约200万癌症患者中,有30万~100万人本来不至于死去。在死亡的癌症患者中,有三分之一是被吓死的,三分之一是治死的。大多数癌症晚期患者在有意或被迫接受着“过度治疗”。据肿瘤专家的观点:很多肿瘤患者不是死于肿瘤,而是死于对肿瘤的无知、高度恐惧以及恐惧本身带来的盲目应对。同时,有90%以上的癌症患者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疗方案。

作者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只要不恐惧,不盲从,不走上错误的治疗之路,癌症患者就有更多生的机会。即使我们的肿瘤已经到了中晚期,也可以长期与癌共存。靠这些理性的认知及身体力行的实践,他活了下来。相信会有更多不幸患了癌症的人也可以和他一样,活的时间更长,并能保持较高的生存质量。在这本书中,读者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凌志军能做到的,其他人也完全可能做到。尽管作者是个名人,也有很多的社会关系,可得到很多知名医学专家的诊疗,但这些也并非是绝对的。比如在书中我们就了解到,作者本人在此次患病前,对于癌症几乎一无所知,在求医的过程中,他也走过不少弯路。书中的大量事例有利地告诉人们,癌症并不可怕,也并非不可战胜。而无知所导致的极端恐惧,盲目地迷信专家,以为有钱就能战胜癌细胞,希望速战速决,才是最可怕的。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最终遗憾地和癌细胞同归于尽,理性的选择是与癌细胞和平相处,长期共存。这些理念很有道理,也是作者本人亲身实践并吸取了很多成功案例经验之后得出的至理名言。

读了该书的最大收获,首先是打破了癌症的神秘,也知道癌症并非是不可救药的绝症,只要选准治疗的方向,保持好理性的心态,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完全可能实现与癌症的长期和平共处。也许生活中的现实癌症患者还是很少的一群人,但如果加上癌症患者的亲友、同事等有密切关联的人,这其实就是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几乎与每个人都能发生某种交互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读读凌志军的这本书,以一种更理性的态度了解和对待癌症,实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愿有更多的人都能从中汲取营养,收获教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