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例谈丰富数学体验的策略

 枫叶红999 2013-05-2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教学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那么什么是体验教学呢?首先来说说体验。体验是一种生命历程、过程,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体验教学是教师的一种认识教学的方式的体现——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规律和学生生命的特性,通过创造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亲历中理解知识、发展情感、获得智慧、感悟生命意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体验教学就是重复经历或通过创造情境的活动,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的过程、生成带有学生自身情感的,可以顿悟、享受艺术陶冶的一种活动,其最终目标指向于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形成,体现数学教学的“思维体操”之核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体验教学的实践,是因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体验教学的缺失。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体系的机制是导致缺失的间接原因。而直接原因是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验教学是一种内隐的,比较难于把握的。所以对于小学数学体验教学的实践的探讨是有意义的。对小学数学体验教学作了一些阅读和实践以后,认为对数学体验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策略:一、精心设计活动,积累数学体验;二、掌握顿悟时机,体验数学精华;三、反思活动过程,提升数学体验;四、运用数学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一、   精心设计活动,积累数学体验  

教学活动是进行体验教学的媒介,精心设计好一节课里的每个活动,是积累数学体验的基础。在模仿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  

活动1(导入)  

春回大地,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意昂然。悠悠拱桥之下,河水轻轻流淌。古朴典雅的亭台掩映在一片绿树红花之中。阳光下、草地上,一只只色彩斑斓的蝴蝶翩翩起舞。同学们可以再随着音乐欣赏一下。(多媒体随音乐播放图片)  

   

活动2(从实物抽象出图片,引入“对折”探究)  

现在我们把这些物体都画下来(课件演示),可以得到下面的图形,我们就说这三个图形是对称图形。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这三个对称图形,每人任选两个,对折一下(板书:  对折)  

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猜想,教师根据学生猜想的情况,及时引导学生验证)(个别学生发现)  

   

活动3(创作轴对称图形)  

那你们想不想自己再动手来做一个呢?  

可以剪,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老师为你们提供了一些材料。  

那就请同学们各显神通吧,我们来比一比谁的作品最有创意。  

开始  

交流,你们做的是什么图形?是怎么做的?  

   

活动4(欣赏轴对称现象)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轴对称现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自然现象中有很多是轴对称现象,如:海星、雪花、彩虹、蝴蝶。建筑物中也有轴对称现象。如:埃菲尔铁塔、故宫……京剧中的脸谱因其对称富有变化而著称。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之前,学生只是对对称有着模糊的印象,所以新授引入的时候,运用自动播放的精美的图片,配着美妙的音乐以及优美的语言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一种开放的情境中开始接触对称现象。这个时候,教师观察了学生的表情。学生们目不转睛地看着,有的还发出“真美”的赞叹声。这时,学生在把已经经过挑选处理过的图片与自己心中的情感、认知经验开始结合,并初步欣赏到了对称现象的普遍和美的特性,在内心深处开始体验这些对称现象。接着教师话锋一转,引出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并要求学生“对折”并发现对折后能完全重合。于是在上一个活动初步体验轴对称现象的基础上,教师又精心设计“对折”这个实际操作的活动(活动2),让学生能够在“对折”这个活动的基础上能够体验出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特性。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对折”这一过程后,能够发现两边完全重合,使学生重新经历了发现的过程,体验了轴对称图形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特性。在新授完轴对称图形知识以后,通过活动3,创作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将自己已经习得的经验,将体验的结果外显出来,通过学生各种方法的制作,最终得到了他们学习以后的结果,将内心的体验表达出来了。学生们这个时候非常的兴奋,可以说是达到了高峰体验,让他们表达的时候都非常激动。他们将自己的体验用一种形式表达出来的时候,是学生对体验教学尝试的有力支持。最后一个活动,让学生欣赏对称现象。学生这个时候与开端的欣赏已经不同了。此时,他们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已经对对称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学生的体验就是一种对知识的升华,得到了艺术的熏陶,从艺术的角度体验对称图形。从学生初步感知的体验到操作体验、欣赏体验,都离不开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离开了这些活动,学生的内心体验无法发生、发展和持续,就不能习得轴对称图形特征以外、隐逸于文本之外的“思维的体操”。体验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一个个精心设计的活动之中,让学生自身的数学思想、思维经过体验得到积累的过程。  

当然在教学活动之中也有其生成性,预留了时间空间让学生去体验“数学思维体操”之美。这一点尤其在先扶后放的“放”中体现。在《轴对称图形》一课中,学生们学习了新知以后要做练习,判断轴对称图形,这个时候教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并留给学生自主发表意见的空间。在预设了轴对称图形(蝴蝶)的对称轴不光可以是竖的,还可以是横的、斜的这样的一个片段后,后面有一个片段我记忆犹新。教师让学生用手势判断一些字母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学生通过了自己的思考体验判断以后,得到了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其中有字母“C”,只有一人判断错误。教师不急着判断谁对谁错,就让这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说我把这个“C”竖着对折,话还没有说完,很多同学就急着说“还可以横着对折”、“对称轴还可以是横的”来纠正这个同学的错误,我问为什么?他们就说刚才那只蝴蝶的对称轴,你在斜着放的时候是斜的,在横着放的时候是横着的。这位同学想了想,的确如此,便很服气得点了点头。学生让学生摆手势判断就是预留给学生自己的时间去体验,而出现不同的答案就是生成的资源,在这个资源中,放开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验,其他学生用正确的体验来纠正错误的体验。我想这个时候,生成的教学资源,是体验的结果不同而生成的,如果灵活把握的话,能使体验数学思维这种内心的活动更加完善。  

   

二、   掌握顿悟时机,形成数学体验  

积累的过程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数学的体验是对数学的一种灵感、顿悟。当对数学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就要把握住学生顿悟的时机,而这种灵感、顿悟就是数学思维最精妙之处。  

四上的《找规律》这一课思维含金量很高,是讲的植树问题,某位教师在这节课中很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情境活动,把握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能够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当两种物体间隔排一排的时候,两端的物体相同,这种物体比另一种物体多1”的规律。首先是一个游戏活动,游戏活动“抢阵地”让学生初步体验到四个女同学中间只能站三个男同学,而后通过教学情景图,让学生分析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的数量关系,体验两种物体相差1,但是这个结论并不是很清晰,教师就用了摆“小棒和圆片”的操作活动,来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结论产生的过程,将不甚清晰的结论明了,发现了要看两端物体是什么,知道了两端的物体相同(是小棒),小棒比另一种物体(圆片)多1这一清晰的结论。这一个数学结论是通过学生的思维内化的,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游戏,观察体验两种事物个数的差异,操作体验两种事物之间精确的关系,最终说出了正确的结论。  

到了揭示两种物体间隔围成一圈的时候,教师也很巧妙的利用游戏先来说明。教师说:当男生和女生一一间隔排列的时候,你能否将四名男生和四名女生都安排进去?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活动是紧张的,突然之间想到了,高高地举起手来说,当他们围成一圈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学生顿悟的千钧一刻,是教师要把握的时机。此时,教师顺势将四名男生和四名女生围成了一个圈,前面的问题迎刃而解,所以揭示“两种物体一一间隔围成封闭图形的时候,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个结论的时候,便如鱼得水。没有先前的体验积累,就没有顿悟。这种学生的突然的顿悟,是数学课最有含金量的时刻,有的更是学生高峰体验的结果,是数学的最精妙之处,也是数学学习最精彩之处。  

   

三、   反思活动过程,提升数学体验  

在某一个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的思维指向不是很明确,第一次的体验结果也许很模糊,但已经“小荷露尖”了,这个时候需要教师能够把握学生动向,不断地修正自己不明确的思维外显。  

最近听了《用好计算器》课。这节课首先要说明的是应用计算器计算,其次说明的是在应用计算器的同时要用好,什么时候该用计算器什么时候可以用找规律的思想方法来归纳、来解题。其中教师用42×48=201658×53=302174×76=5624……这一道题目来“抛砖引玉”地开始训练学生对自己思维体验活动。学生一开始找规律的时候也许就只看横向的规律,或者就只看纵向的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不断地修正,最终让学生能够表述正确、清晰。然后又用2×522×55222×5552222×5555,……,222222222×555555555这个例子来使得体验规律的过程明朗化,外显思维语言清晰化。  

这个问题解决后,教师继而又抛出888888888×999999999555555555×999999999诸如此类问题,这个时候学生就不光对一道题目里面的思维体验进行反思了,而更要对上面的整个活动进行反思了。上面的活动告诉了学生要算出这些大数的结果,而这些结果又不能用计算器来显示,就要通过像第一个活动一样,从简单到复杂退回到有一定价值的原始地带地来探索题目里的规律。如8×9=?,88×99=?,888×999=?……在这些结果中,式子和结果之间有什么规律可寻找。通过对整个数学思维、学习过程的反思,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数学体验。  

   

四、   运用数学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的最终结果,要让学生能够外显出他的成功的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要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训练中,沉淀积累思想方法。当学生能够运用找规律的方法来解决计算机上不能完整显示答案的这一类题目的方法的时候,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成功的。这个时候要让这种成功的体验一次次的出现,一次次的升华,最终形成学生自己独特的、有着自己风格的解决问题的数学经验,方法。当数学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形成学生的数学经验、甚至数学方法、策略后,再让学生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便是对体验的再次升华。  

例如上面的课例。学生基本掌握了数学的思想方法以后,教师就放手让学生用游戏的方式解决问题,验证规律。游戏里这样说:(1)在0-9任意选四个数字;(2)将这四个数字先从大到小组成一个数,再从小到大排列组成另一个数,然后相减;(3)得到新数后再将结果中的4个数字依照上法组成两数,然后相减;(4)就这样依次算下去,必然得到6174这个数。通过小组讨论,此时的学生已经能够灵活运用习得的经验来解决问题,并能够清晰地外显体验结果。这时,正是体验教学成功的时刻。  

   

教学不光是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会一些思维方法、数学体验、经验,体验教学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平台,让学生能够掌握数学的生命。  

   

参考书目:  

生命化教学视界下的体验教学                           毛德庆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10月第26卷第5  

体验与体验教学                                       闫守轩  

《教育科学》                               200412月第20卷第6  

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                                   胡尚峰  田涛  

《教育探索》                                2003年第11  

论数学的体验及其生成                                 索云旺等四人  

《数学教育学报》                            20042月第13卷第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