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蚍蜉撼树犹自笑——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寂静心 2013-05-25
练武术必须先去拙力,拙力不去永远都是局部之功,而且于身心健康无益。人在婴儿状态时是没有拙力的,几个月的小孩踹你一脚那是真疼。后天使用慢慢就变成僵硬之力。练武术先通过站桩把拙力全部去掉,换成新劲,而所谓新劲就是全身整体之力,是一发而动全身的力。如何的换法?就是先改变你用力的习惯。
凡是明白师傅都是这么教的,方法上可能不同,但都是让你先不要用力,慢慢地胳臂腿都不会使了,全身都不会使劲了,然后调整你用劲的状态,用拳架来规矩、重建你的用力状态,逐渐形成全身整劲,而后再通过岁月修炼的积累,把整劲不断做大,这个出来的才是内劲功夫。武术是系统工程,缺哪步都不行。
这个后来出来的劲与之前的力有什么区别?一个是整体与局部的区别,另一个是更多地加入了筋骨膜的因素,甚至到后期还有精气神的促进。肌肉仍然会用,但已经不是唯一的了。李玉琳带艺投师跟孙禄堂学,孙先生每日里就是让他站桩,纠正动作,其它什么都不教,等过了一年之后才明白道理所在,其实就是换劲。
李忠轩老说自己从唐维禄那里到尚云祥那里学拳,一开始也都是什么新东西都不教,就是让他把拳架姿势改了,不准他用劲。李先生觉得身上练得软绵绵的丝毫都着不上力,可后来慢慢就领悟到妙处,新劲渐生了。这也是换劲。练内家拳的,是局部之力还是全身整劲,明白人一看就知道,练没练对这个是关键。
当然,不准你用劲不是让你松松垮垮,只是不让你用拙力就是了。你身上整劲没出来,也没法和你说明白,只能告诉你别用那么大劲,小点劲,最好别用劲,其实你还是用的,但已经把局部之力降低到最小程度,慢慢地就开始转换了。练太极拳的也是一样,那些没学过的打出架势来难看,就是身体里头阻碍太多了。
那些把整劲练出来,特别是能做到周身一气的,学什么象什么,一看就明白,一打就是那个意思,其实道理也就是这个。反过来也是如此。我们单位有个练形意拳的,多少年没出来整劲,他一打拳给你感觉就是个变形金刚在运动。这一阵子打太极拳,虽然动作标准,但看上去他还在打形意拳,这就是拙力未去的缘故。
拙力未去的人等于还在后天,全身气血未打通,如果继续在拙力上下功夫,对气血筋脉都会有损伤,时间长了会得暗疾,影响五脏功能,人就不能长寿了。拙力去尽,全身通畅,气血运行无碍,就是后天转先天,随着你内功的深入,五脏功能会越来越强。而且你每天练功都在新陈代谢,汰旧立新,长寿就由之而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