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与诗

 春在枝头126 2013-05-26

 

 
 

画与诗

……我打算用这种手法画一段时间,力求将生活的沧桑,斑驳的记忆,凌乱的思绪融入画中,然后再打算从石涛那里求禅意!明日到市里有个画友活动。也许是笔会写生吧。祝你开心、快乐!”

看到好友湘西柴汉老师传来的新画品和留言后,我净手燃香,点开了QQ邮箱:

呵呵,湘西凤凰城姹紫亮丽的春天怎么会有晚秋的苍凉?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有些禅意则更好,能让尘世的浮华与喧嚣在纯净与澄清的空灵中洗涤、净化,在曲径幽深处修炼出一方如水天地,以达到宁静致远的最高境界。

    古今中外的著名画家,他们的成功皆来之不易,他们的绘画风格与他们生活的环境和成长经历密不可分。那些流传至今的古今中外名画仍对当代画界影响很大,因为他们的画中不但有画家们高超的绘画技艺,还蕴含着那个时代画家们所处的大环境与小气候。有时,一幅画就是一段滚滚的历史长河,就是一部民族兴衰的无声纪录片。

   唐代画风华丽富贵、气势恢宏,与盛唐的气韵万千一脉相承,然而明末清初的残山剩水、枯枝怪鸟、苍凉冷峻的画风则与那个飘摇的时代浑然一体......

    每当一幅名画展现在我的面前时,我就会怀着敬仰的心情,走近画家,了解他们所处的春秋风云——在纷纭错杂的时代里,寻一方“世外桃源”,以求超越世俗功利,怡悦性情——晋代的山水画初步在“隐逸”的山水间形成了。随之而来,在“天人合一”的自然之美中陆陆续续地走出了夏侯瞻、顾恺之、宗炳等山水画派宗师。继往开来,画家新锐迭出,名耀画史的奇葩异彩纷呈。名家名画在朝代的交替中升华着绘画凝重的内涵,在日月春秋的轮回中演绎着山水的万千气韵和无穷魅力。我景仰这些为中国的绘画史做出贡献的画家们,他们清朗脱俗、如竹似兰的笔锋让一座座山生情,让一湾湾水生辉,让江南山水文雅柔润,让北国风光厚重雄伟。

每当我走进那些令人心旷神怡的画境中,粉墨的香韵就会扑面而来。在粗犷的皴褶线条间,体味山之高凌,在淡墨浅韵的写意中,撩洒水之清婉,在清流幽居间与樵夫把酒对月,在落霞孤鹜时与渔樵抚琴唱晚,在经典名画中品味人生,静思凡尘世态,沉淀浮躁、骚动之心,陶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清静性情。

    爱画,品画,是我多年的雅趣。嘿嘿,但是,我不懂得如何作画。这些“班门弄斧”一己之见仅供你们画家茶余饭后笑谈......

    绘画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能在其间游兴自如的画家,一定是文史功底深厚、性情沉静且洒脱豪放之人,而我却无缘这项令世人艳羡的事业,只有在闲暇之时以品赏名画来慰藉“风雅”之趣,满足爱画之心。

在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中,CCTV的“电视指南”频道,我是经常光顾的,因为其间有一个栏目是关于绘画的。每到坐在电视机前,看到画家们在教观众如何绘画时,我恰似一个认真听讲的小学生,仔仔细细地盯着老师的一招一式不眨眼地看,有时边看边模仿着老师的绘画的神情:或者悬腕提笔,轻描慢绘,或者凝神屏气,细勾斜涂,或者挥毫泼墨,倾洒狂舞,然而,这些仿作之态,只是在出神地观看着画家们精彩地作画时而情不自禁地产生的“徒手模仿秀”,其实,我的书桌上根本就没有一支画笔,更谈不上那些颜料、画纸、画板了。不过,这些“徒手模仿秀”的确让我受益匪浅,从这些绘画讲座里,我初步掌握了绘画的基本功——素描,水粉,国画,调色,构图等等,然而,我只是“纸上谈兵”,可从来没有在宣纸上画过一幅画,不过,去年在办公室编辑在电脑上的几幅“涂鸦”之作还得到了专业老师的认可。

去年,我在李铭著的《听余秋雨讲文化》的一书中,我读到了一篇文章,让我感触颇深,愈发地对那些山水派画家刮目相看了。《书画同源写诗意》,大凡有些文史基础的人,一看这个题目,就知道与谁有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王维的赞誉。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从山水的绘画理论及美学欣赏角度入手,以王维的人生经历切入其诗画风格,从而高度评价了后起之秀苏轼的书画风格:“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让我从中了解到王维与苏轼都是“诗画同源”的集大成者。

诗与画相映成辉,诗与画交相成趣。诗为画提供了精神和气韵的情调,与画景有机地组成了一幅完美的画面。

今日,看到了你的这几幅新作,我很惊喜——你已经超越了自己,正在向着绘画的高度攀登。不知你发觉了没有,你的画风竟然有王维、苏轼的风格——书画同源写诗意。那幅《水暖溢清晖》图,题跋是画面的点睛之笔,流畅的书法笔韵与温婉深远的山水浑然一体,构成了画面和谐之美。涓涓细流在深深浅浅的山涧迂回飞溅,淙淙的流水声叮咚着明亮的阳光,仿佛要绕过山林流到画外面。缥缈的云雾撩起了深郁树丛中的几间茅舍,山下的青石阶连接着滟滟的水面,时刻在恭候着远归的帆船摇着霞光向它奔来。好一幅“水暖溢清晖”!多么静美的山光水色啊!好想生活在那里,早晨,听“百鸟朝凤鸣金石”,傍晚,观“落霞山岚戏青黛”;饭后,一把摇椅泉边放,一帙书卷手中拿,清风与我争相看,兰馨书香共氤氲。美哉乐哉,羡煞神仙......

 

   观赏你的画实在是一种最美的享受! 每及此时,舞文弄墨的雅致就会陡然升起,但不谙绘画技巧的我却不知从何赋起,为了能准确地表达你画中的意境,写出与画意相得益彰的诗句,我认真地阅读了陈家灼编写的《笔墨神韵——中国绘画》这本书,才勉勉强强地写出几小首诗来对你的画作进行所谓的“点评”,不知你当时看了我的“诗评”后,是否明白诗中所要表达寓意,此时,趁着好兴致,我想与你探讨一下画与诗意:

【赞湘西柴汉老师的水墨画】

(一)

夜掩画障闻水声1,日润水墨放清明2

群峰茂林胸中有3,江山渔乐笔下成4

1:本句诗来自唐明皇对唐朝宗室画家李思训的赞誉:“卿所画掩障,夜闻水声,通神之佳手也。”李思训被《唐朝名画录》称为“王朝山水第一”。

2:“清明”一词来自北宋著名画家郭熙的理论著作《林泉高远》,这部《林泉高远》是中国美术史上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山有三远,高远,深远,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苏轼、黄庭坚等一些文人士大夫对郭熙的山水画称赞不已,多次赋诗赞美。

34:“群峰茂林”,“江山渔乐”是李思训的两幅著名画作,曾被宋朝御府收藏。苏轼在《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的诗中赞到:“棹歌中流声抑扬”,可见,李思训非凡的画风。

【赞湘西柴汉老师的水墨画】

(二)

中得心源万里鹏1,外师造化一点通2

丹青千古翻新韵3,长空一曲山水中4

12:“中得心源”,“外师造化”,来自唐朝著名山水画家张璪关于绘画理论的精妙论述。当看到张璪在监察御史陆潘家手握双管,笔飞墨喷现场作画时,很多人都瞠目结舌。之后,有人向他请教,张璪回答了著名的两句话:“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语中的,道破绘画天机,成了绘画史上不朽名言。

“万里鹏”,喻老师你志存高远。“一点通”喻老师你领略了“外师造化”的写生之妙,并且能在“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绘画基础上悟得创新突破之法。

3:“翻新韵”,赞你“师古不泥古,求新更创新”的画风。

【赞湘西柴汉老师的水墨画】

(三)

粉墨点醒群玉山1,风云曼舞水月间2

清流浅吟山居乐3,一泓清晖迎归帆4

:1“群玉山”,来自李白的“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借此来喻你的《神山兀自立湘西》的画作。

2“风云”,“水月”,来自晋代山水画家戴勃画的《风云水月》。因为,山水画萌芽于晋代,为我国山水画奠定了基础,特别是顾恺之的《论画》著作,为后来的画家造成了深远的影响。“风云水月”旨在赞扬老师你在继承的基础上研习创新的绘画风格。

3“清流浅吟”来自你的《清流传歌远》图,“山居”隐喻你的画风有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的韵味。

4“清晖”一句来自你的《水暖溢清晖》图。

总之,我的这几首小诗旨在赞誉你非凡的绘画才能,诗中及注解里如有那些不当之处,望你不吝赐教。

遥望湘西凤凰城,一颗璀璨的新星此刻正从南华山上空冉冉升起……不久的将来,我国画坛上,一定会明艳着边城的风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