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见过的重症:汗证

 水晶宫114 2013-05-27

没见过的重症:汗证

中医博大精深,擅长治疗各种奇症,怪症,尤其西医查不出来病症,在临床上确实解决了不少患者的痛苦。发这个病例是因为它比较特殊,时间跨度之长,涉及医生众多,确实是我没有见过的。如果你有不一样的见解,请发表你的观点和看法,出个方药,患者幸甚,中医幸甚。
  第一次接触患者是在春节过后,那是天还很冷,有一位老妇人进来抓药,说是治疗出汗,出了很久的汗,一直治不好。 我不以为然:哪有那么严重,我经常治疗这些小毛病,老人小孩都有的啊。老妇点点头:好,好,吃完这幅就来找你帮忙。
   过了两天,老妇和她的老伴来了,开始四诊。望其面容大约五十开外,实际六十二,不胖不瘦,行动利落,言谈清晰,精神状态好。问起病史,滔滔不绝,在县医院,中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做过各种检查,五脏六腑都正常,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这些老年疾病什么都没有,也就是哪都正常,就是出汗不正常,严重影响她的生活和家庭。她这个出汗不管白天和晚上,不管春夏秋冬,不管温度高低,天天出,夜夜出,时时刻刻都在出,按她的话说毛孔都是张开的,汗水就往外头淌。每天晚上她要换三次湿透了的睡衣,白天也要换几次,最多时候一天换过十多次内衣。听得我惊愕不已。她的老伴补充说,逛街买菜他们都要准备好几条毛巾,一边走一边擦,背上还塞上一条,回到家都可以拧出水来,说完还把一口袋毛巾给我看。

我听完头都大了,我这个小医生没见过,听都没听过这样严重的汗证。但是作为医者,这可是个很好的案列。

    再问病史。据讲有三年出汗了,开始还小,后来越来越严重。那么,具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我问。老妇讲,三年前患过一场感冒,吃了一个中医的一剂汤药,晚上大汗,第二天感冒好了,但是汗水却没有停下来。喔,这不就是大汗过头吗?还好当初没有厥逆,亡阳。心想:前医可用桂枝附子汤补救吧。那么后来,老妇就为了这个出汗开始了漫长的求医治疗之路。三年了,西医中医,大大小小的砖家教授,街头巷尾游医偏方,医者不下数十位,然效果犹如泥牛入海,无半点消息。 西医说她没有病,只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开的都是谷维素,b1等等之内的,患者苦不堪言。
   患者舌苔薄白干,舌质稍暗,口干渴厉害,但不敢喝冷饮,要温水,汗出怕风明显,脚软,因为汗出换衣,影响睡眠不好。汗出特点,头,身,腿,脚,全身都出。汗出后发冷怕风,感觉汗水有时冷汗,有时热汗。没有忽冷忽热明显症状。饮食尚可,小便少,大便正常。脉促有力。
  我仔细思量,据以上症状,表虚气虚都有,口干渴脉促难道有内热?
桂枝附子汤?桂枝汤?玉屏风?参脉饮?阴虚盗汗当归六黄汤?综合过后,开了个: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参脉饮,知母石膏浮小麦牡蛎,一剂。
第二天回复说无效,一切照旧,口干渴照旧。又开了一剂:白虎汤加人参五味子。用了人参30石膏80克。
第三天反应说口渴更甚,我有些纳闷,   


就放弃了治疗。我看病一般都是一两剂就要看到反应,除非一些难搞的慢性病。
      我给他推荐了一个研究生,开了三剂药。吃了一剂就耐受不了,停了。
     某天,她带着一张处方抓药。我一看是当归六黄汤,治疗阴虚盗汗的,是城里一位还不错的老中医开的。吃了反应无效。
    后来就没有见到她了,一个多月后她来了,见到我就诉说她的求医之路,找了多少的中医,都不见效,一家人背上了严重心理负担。
我让她不要乱投医,又给她介绍了蜀中名医江尔逊的弟子刘方柏。刘方柏著有《重急奇顽证治实录》,专治疑难杂症,很有声望。在这本书上就有这么个汗证,刘方柏在书上用的是柴胡桂枝汤加减,几剂就把一个顽固出汗患者治好了。而此次,刘方柏仔细给他诊断后开了五剂药,一天一剂。我看了处方组成:玉屏风,参脉饮,加牡蛎浮小麦等,没有抄下方子来。患者吃了一剂就耐受不了,就打电话咨询,回答是可以继续吃,当吃完三剂,患者实在忍受不了就停止了。我问患者感受,就是愈发干渴厉害,汗照出。真是怪病啊。


昨天,我又见到了好久没见到的患者,她依旧在四处求医。不过脸色发白,依旧怕风怕冷,口干渴,显示疲态,毕竟出了多少汗啊,谁受得了哇。听说我要辞职,患者眼泪都下来了,感谢我一直以来帮她提供咨询服务。我给她出了最后一个方子:山茱萸和北五味,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里,把山茱萸运用的出神入化。为何我们用补气养阴,甚至石膏甘寒之物患者却愈发干渴?然患者确实一派虚像。这个干渴应当是个假象?山茱萸,味酸性温,收敛元气,固涩止汗,张氏用此屡屡获效。五味子,味酸,敛肺止汗,生津止渴。至于效不效,实无把握,到时再反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