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新文人画的“新”与“旧”引发的思考

 赵东华 2013-05-29

从新文人画的“新”与“旧”引发的思考

文革结束后,中国社会的主流艺术思潮否定“现实主义”,并高举“破坏即创造”的旗帜,完全否定前人的艺术内容和形式。尤其在西方哲学和文学的影响下,艺术家们开始关注现实中国环境下个体生命与西方理想文化不相适应的悲剧意识,逐渐形成了“新潮美术”流派、“中国现代艺术”流派,其内涵是根植于西方艺术的土壤,一切以西方艺术为认识基础和参照体系,并走上了与传统中国画相悖的艺术道路。新文人画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并一直影响至今,她提出的历史背景是1989年“全盘西化”思潮的巅峰。当一些中国人在政治上企图走资本主义道路时,文化上消解和否定传统思维意识成为了必然,这在艺术上的表现便是李小山的“中国画已经穷途末路”,历史证明,中国画没有穷途末路,但这次思潮及现代生活说带来的困惑与迷茫却延续了下来。恰在当时应运而生的新文人画也从最初的抗争的声音变成了找寻存在价值的一场“游戏”。如何在新时代发展新文人画?如何以古代文人的语言表现现代人的思想境界?在新和旧之间找到平衡点才是新文人画的基调,继承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传统精神,在改造和创新上更多地结合时代精神,使新文人画在在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下,不断吸收现当代艺术的精华和时代精神,使中国画得到新的发展。 [阅读全文]如何获取本文>>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由“新文人画”的“小巧”引发的“思考”

新文人画是中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艺术史上客观存在的一个重要艺术现象。它的出现是对民族虚无和全盘西化思想的一个反驳,但其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的同时,却消极逃避现实,玩世不恭,出现了一批粗糙、简单、阴柔、媚俗、小巧的小品式作品,缺乏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社会责任感,面对这种情况实在令人担忧。本文通过对新文人画与传统文人画的对比以及新文人画发展现状的分析,得出新文人画发展至九十年代,其实是走入了商业化的泥沼,它的艺术形式实质上成了一种“推销策略”。游离了艺术“寓教于乐”的本质,也违背了孔子对“士”与“道”“艺”的正确处理方法。在世界“一体化”迅速加剧的今天,我们不但看到了与世界他国的差距,更意识到所面临的挑战,民族要强大,必须有各个方面的充实和辅助。尤其是意识方面的。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应该振奋民族精神,寻找民族魂魄,寻找有中华民族阳刚之美和浩然之气的东西,应该讴歌时代主旋律和最强音,关注重大历史题材与当代文化问题,那样“新文人画”才能真正成为现代意义上的文人画。我们需要扫除它的柔媚甜俗与萎靡做作,以内在的人文力量和思想含量作为作品的支撑点与核心。希望新文人画家们可以将作品“雅化”,将中国文化做的“纯正”,并出现一种雄浑博大的“时代风格”。 [阅读全文]如何获取本文>>

青岛大学
青岛大学

从文人画到新文人画

文人画自从苏轼提出“士夫画”的概念以来,不断发展,最后成为中国画的主流,陈师曾在《文人画之价值》中说:“何谓文人画?带有文人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是对文人画最好不过的解释。而进入现代以后,文人画逐步进入了低谷期,尤其是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更是几乎被所谓的“现实主义”画风所代替。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文人画”兴起,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同时也开始重新关注“文人画”本身发展到到今天成了一个什么样子。“新文人画”的界定让大家感到不好明确。刘骁纯认为它的出现,首先是对写实水墨的一种反拨,强调的是现代写实水墨画中所缺乏的“写意性”,并与其形成互补。其次,新文人画是对大众水墨画的提升。当然,知识分子与现实不可弥合的矛盾仍然是新文人画精神内涵的来源。郎绍君认为新文人画表现了向传统回归的倾向,尤其是在精神的表达上。新文人画是一种以复古为革新的思潮,作为艺术创作,是一条可以继续尝试的道路。本文通过对从文人画到新文人画发展历程的梳理,着重研究文人画在如何变革、为何变革中所不变的文人精神的传承,有了这种文人精神做根基,文人画才能发展到辉煌,也才能有失落后的复兴。对于新文人画的出现,刻意去界定其定义已经不再重要,借其出现去体认文人情趣、文人思想和中国文人特立独行的人格精神才是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更积极的一而。 [阅读全文]如何获取本文>>

权威出处: 青岛大学硕士论文 - 中国知网
《艺苑(美术版)》1995年03期
艺苑(美术版)

试析文人画和“新文人画”

虽然目前中国画坛依然有人在画“新文人画”,的“天乐”:“故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有些画展也依然打着“新文人画的名号,但是恐怕谁……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庄子的美学思想对中也不会否认这个事实:“新文人画”这个提法以及围国书画美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对中国传统文人绕着这个提法的种种争论也已日益成为一种搁置起画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明代董其昌(我认为董来的旧时话题。其昌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理论的总结者)就是以“乐”然而,“新文人画”的提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种这个概念来阐发文人画的美学本义的,他也正是以种争论所涉及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苦”和“乐”这一对概念来说明北宗画(即“画工画”)一提起“新文人画”这个概念,人们会想当然地和南宗画(即“文人画1的深刻区别和对立的。将它与传统文人画联系起来加以核对和考察。其实,他说:这种核对和考察一开始就停留在表面层次,而从未实父作画时,耳不闻鼓吹闻骄之声,如隔... [阅读全文]如何获取本文>>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

当代新文人画(山水)的禅意研究

伴随着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脚步,中国画现在也是极其繁荣的状态,或许可以说是处于一种多元的状态之下,而这种多元必然产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这种状态之下也给文人画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新文人画便在这种特定历史背景下诞生。科技的飞速发展,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画家的新文人主义情怀尤其显得弥足珍贵,许多画家都在做着积极的探索,在经过时代的淘涤和遴选之后,那些能够代表中华民族艺术特色的艺术家们逐渐在艺术浪潮中涌现,李可染先生说过“东方既白”,我们看到画家明瓒及其山水画作品,便看到了新艺术时代的曙光。明瓒山水画中所立之意,是一种艺术修养及画家本人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深切体会和领悟,在这种领悟之上才建立了像的概念。正是有了这种意的统摄,画家本人悠然的审美心态不再是无主旨的漫游,而是有方向的深思,所以能融像于一种意境之内,从而来构建一种性灵之游。在明瓒的新文人山水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典型的禅的因素:简单、微妙、含蓄、宁静、以一当十、以少胜多、以小见大、以拙代巧、以简代繁、以空代实、以淡代浓、以生代熟、以不似代似、以刹那代永恒,并且以朴素自然而以为大美。本课题的研究特色在于将新文人画家的特殊艺术情怀与山水画中所表现出的意境美——禅意相结合,由此契合点而引发对中国画发展的思考。归根到底,新时代背景下的新文人山水画,其中所表现出的新文人主义情怀及其禅意是画家本人对生命及其生活的一种体悟和反思,而这种体悟和反思又将为文人画、中国画的发展带来新的曙光。本文以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为基础,通过对文人画的内容、意境和画家心境的分析,对他们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行了探讨和讨论,从而得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意境蕴含心境,心境影响意境的创造。弄清文人画意境与画家心境之间的联系,对文人画艺术的赏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全文]如何获取本文>>

权威出处: 西南大学硕士论文 - 中国知网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新文人画:传统文人画的现代性转换

新文人画出现于“八五”新潮之后,它的出现是对当时民族虚无和全盘西化思潮的一个反拨。在艺术上,新文人画主张反思传统,呼唤传统的回归,呼唤对传统审美精神尤其是对文人画审美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回顾新文人画二十余年风风雨雨的历程,人们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毁誉各异。一方面或被称为“怪胎”[1],指责其玩弄笔墨、“忘乎所以”;或批评其太重传统,矫枉过正,是“一面扯错了的旗帜”[2]。另一方面,也有人称新文人画在实践中唤醒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自觉,体现了时代特征,被视为当代中国画的“正宗”代表在西方美术博物馆展出[1]。我们认为新文人画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实践形式,既是对传统文人画的继承,又是对传统文人画的扬弃,在这一辩证的否定过程中,出现实践中的种种偏颇和批评中的种种争鸣,本身是无可厚非的。本文不再着重于对新文人画的是是非非的反复纠缠,而着意于新文人画是如何在其话语系统中展开现代性转换的,希望通过这一途径加深我们对新文人画的理解与体认。... [阅读全文]如何获取本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