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腔溃疡的发病机理及治疗和保养

 山乡武侠 2013-05-30

口腔溃疡,称为“口疮”、又称为复发性阿弗他性口炎、复发性口腔溃疡、复发性口疮或Cankersores。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表浅性溃疡。其大小可从米粒至黄豆,形状呈圆形或卵圆形;溃疡面为凹,周围充血。溃疡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及自限性等特点。好发于唇、颊、舌缘等。目前,口腔溃疡的病因及致病机制仍然不明确。诱因可能是局部创伤、精神紧张、食物、药物、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系统性疾病、遗传、免疫及微生物在其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由于病因不明,口腔溃疡的诊断完全基于病史及临床表现,缺少作为诊断依据的实验室指标。口腔溃疡预示着机体可能有潜在的系统性疾病:如胃肠、血液和内分泌系统的疾病,但临床上大部分患者身体健康,无系统性疾病。

限性溃疡损伤,一般可自愈。发病部位以口腔的唇、颊、软腭或齿龈等处的粘膜多见,发生单个或者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表面覆盖灰白或黄色假膜,中央凹陷,边界清楚,周围粘膜红而微肿,溃疡局部灼痛明显,具有周期性、复发性、自限性的特征。现代医学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首先与免疫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有的患者表现为免疫缺陷,有的患者表现为自身免疫反应;由于种种原因使人体正常的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抗原产生免疫反应,而引起组织的破坏继而发病。其次是与遗传有关系。临床上复发性口腔溃疡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复发性口腔溃疡还常常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或迁延性肝炎、结肠炎等疾病或症状有关。另外口腔溃疡也与贫血、偏食、消化不良、腹泻、发热、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月经周期的改变等等有关。随着一种或多种因素的活跃、交替、重叠就出现了机体免疫力下降、免疫功能紊乱,也就造成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频繁发作。自身精神情趣、阴虚体质者占此病多数。外源性病毒和细菌以及内源性诱导因素(激素水平的变化、精神心理因素、营养缺乏、系统性疾病、免疫功能紊乱)相互作用也是致病的重要原因。

传统中医学认为,口腔溃疡发病主要是燥、火两邪,燥邪干涩,易伤津液;火为阳邪,其性炎上,津伤火灼,口疮乃发。故口疮多在秋季及气候突变时容易复发。的治疗以局部为主,严重者需全身治疗。其次饮食不节,由于过多食用辛辣肥厚之品或偏食,促使火热内生,循经上功,熏蒸口舌,或常耗伤心肺肾之阴津,导致口疮发生。情志过极、思虑过度、心烦不寐,心火亢盛,上炎熏灼口舌。或心火下移于小肠,循经上攻于口,均可致口舌生疮。若患者素体阴液不足,肝郁气滞、经脉不调,或久病阴损,虚火内生,也乃至口舌生疮。再如缺乏微量元素锌、铁、叶酸、维生素B12亦增加口腔溃疡发病的可能。其他因素或与体内超氧自由基的生成和清除率不平衡、血栓B2和6酮前列腺素比例失调及总水平下降也是引发口腔溃疡的原因。口腔溃疡严重时可并发口臭、慢性咽炎、便秘、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烦躁、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要区分口腔粘膜溃疡和口腔糜烂,虽然都是口腔粘膜疾病,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口腔溃疡可由全身或局部因素引起,但各种溃疡虽有上皮内或上皮下、浅层或深层,急性或慢性,良性与恶性之分,都有凹陷性,外形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分明,与周围正常粘膜“经纬分明”口腔糜烂临床表现与正常粘膜表面齐平的充血和糜烂,并无凹陷性,上覆渗出性假膜,形状多样,并不规则,且与周围正常粘膜界限不清。其次,口腔溃疡一般病程较短,浅显和良性的溃疡一旦愈合后都无瘢痕,但深及肌层的溃疡和恶性口腔溃疡例外。口腔糜烂一般病程较长,反复迁延,而且愈合过程也慢。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病可以互相转化或两者同时存在。良性口腔溃疡一般仅需要数天至数周即可愈合。恶性口腔溃疡则呈进行性发展,数月甚至一年多都不愈合。恶性口腔溃疡形态多不规则,其边缘隆起呈凹凸不平状,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溃疡面的基底部不平整,呈颗粒状,触之硬韧,和正常黏膜有明显区别,疼痛不明显。

中医认为复发性口疮系口腔黏膜发生小而疼痛的溃疡,其发病机理以热毒为主,内因多为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劳倦所致。本病好发于青壮年人,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夏天昼长夜短气温升高,人们比较晚睡熬夜,加之饮食不当,热性体质者就会复发口腔溃疡。溃疡多数是散在性分布在容易活动的粘膜区域,常常疼痛难忍,令患者寝食难安。临床上将其辩证分为六种类型分别治疗。

一、外感时毒型口疮:多发于外感1-2天,伴有外感症状。起初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红肿、微痛,舌尖或唇内出现栗粒样小红点或疱疹,12小时内疱疹溃破,呈表浅溃疡,边界清楚。治疗宜清热解毒,健脾化湿。方药:银花18克,连翘15克,藿香12克,木香10克,佩兰10克,茯苓12克,神曲12克,枳壳10克,葛根15克,白术10克,代赭石20克,旋覆花(包煎)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二、脾胃积热型口疮:症状见舌头多处糜烂生疮,疮面红肿,灼热疼痛,甚至口臭并牙龈肿痛,伴有口渴多饮,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治疗宜清热泻火,荡涤胃热。方药:山栀12克,黄芩12克,连翘12克,大黄10克,芒硝3克,薄荷8克,黄连10克,竹叶10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三、脾肾阳虚型口疮:症状:口舌生疮,溃疡面色白,周围不红,数量少,久治不愈,伴四肢不温,口干喜热饮,腰背酸痛,尿频清长,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弱。治疗宜温补脾肾,引火归源。方药:制附片15克(先煎30分钟),肉桂3克,熟地20克,山茱萸12克,山药30克,丹皮10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苍术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四、脾胃虚热型口疮:症状口舌生疮反复发作,疮面色淡凹陷,伴神疲气短,不思饮食,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治疗宜补中益气,健脾化湿。方药:黄芩15-30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藿香15克,茯苓10克,白术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五、心肾阴虚型口疮:症状:溃疡颜面色鲜红,数量多,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疼痛昼轻夜重,伴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眩晕耳鸣,腰膝酸痛,咽干口燥,小便短黄,舌红苔薄,脉细数。治疗宜滋阴清火。养心安神。方药:生地30克,地骨皮15克,山药5克,泽泻10克,山茱萸10克,野菊花15克,连翘12克,升麻6克,砂仁3克,桑寄生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六、血虚阴亏型口疮:症状:舌溃烂,多发生于月经前后,伴月经先期量多,五心烦热,口干喜饮,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治疗宜养血益阴,潜降虚火。方药:当归20克,白芍20克,生地15克,淡竹叶10克,茯苓12克,丹皮10克,山栀10克,柴胡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玄参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视病情西药疗法可采用:

局部物理治疗:包括激光、低频超声、化学腐蚀(硝酸银)、物理屏障(氰基丙烯酸盐粘合剂)。

局部那抗菌药物:氯己定含漱液、金霉素膏。

局部皮质类固醇:氢化可的松或氟羟氢化泼尼松龙药膜、倍氯米松含漱液或喷雾剂等。

局部止痛剂:苄达明含漱液或喷雾剂、局部麻醉凝胶。

其他局部抗炎制剂:色甘酸钠止咳糖浆、前列腺素E2胶、局部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阿司匹林含漱液、双氯芬酸、胃溃宁。

当口腔溃疡发生时,局部可用洗必泰漱口液,或复方硼砂漱口液等含漱,每日3-5次,每次10毫升,含5-10分钟后吐掉。再用口腔溃疡消炎薄膜剪成溃疡面大小贴于溃疡面上,待其自然化解。或用0.5%达克宁溶液少许,以棉签蘸取后涂于口疮上,也可用珠黄散加青黛散混合后的粉剂涂于口疮,可起到收敛止痛,加速愈合的效果。金霉素眼药膏少许,涂于溃疡面,也有止痛和促进溃疡愈合的疗效。

全身用药:泼尼松龙、硫唑嘌呤、左旋咪唑、秋水仙素、贝通、氨苯砜、甲氰咪胍、转移因子等。对待反复发作或溃疡症状严重者应全身用药。可使用类固醇泼尼松龙,或与咪唑硫嘌呤一同用药,但要注意其毒副作用。

口腔溃疡平时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常用淡盐水漱口,经常使口腔湿润。女性经期前后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疲劳,多饮水。还要注重日常的饮食调理,以期减少口疮发生的机会。多食含锌食物,促进创面愈合,比如牡蛎、动物肝脏、瘦肉、蛋类、花生、核桃等。多吃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的食物,有利于溃疡愈合。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番茄、茄子、胡萝卜、白萝卜白菜、菠菜等。同时在日常饮食中要忌食辛辣、香燥、温热食物。如葱、姜、韭菜、蒜、辣椒、胡椒、咸菜、竹笋、冬笋、咸肉、腊肠、腊肉、牛肉、羊肉、狗肉。忌烟、酒、咖啡及刺激性饮料。要多喝开水,饮食要软化、易消化,病情重者给予半流质饮食。避免过多食用酸、碱、辣刺激性食物和烤炸食物。

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是十二经脉之一。《灵枢·经脉》记载:“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小肠经的阳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腕尺侧(见上图示),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阳谷穴就是阳气的生发之谷。它对口腔疾病如口腔溃疡可以起到按摩辅助治疗的作用。按摩阳谷穴时,用力要适宜,不能用太大力气。只要用大拇指轻轻拨动就可以了。每次时间3分钟即可。每天3-4次。只要坚持时日,口腔溃疡的病情就会渐渐消失。按摩阳谷穴可以明目安神,通经活络。阳谷穴其中就主治口腔炎、齿龈炎、腮腺炎。另外,治疗心火上功的口腔溃疡还可辅之以药膳食疗:蒲公英绿豆粥:蒲公英10克,绿豆30克,冰糖适量。先将蒲公英洗净,放入砂锅,加入适量水煎汁备用。绿豆加冰糖煮烂成粥调入蒲公英药汁即成。心火旺盛或脾胃积热患者,可用竹叶粥食疗:鲜竹叶25克,石膏50克,糯米100克,砂糖适量(取竹叶、石膏煎好的汁加入江米熬粥)。阴虚火旺者,可选二冬粥食疗:麦冬9克,天冬9克,玄参9克,糯米100克,冰糖适量。脾胃虚寒患者可用“理中粥”调理:党参、干姜、灸甘草、茯苓、糯米、红糖制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