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零食成瘾一口接一口的真相(上)

 江夏情缘 2013-06-01

作者:幕内秀夫

 
 就是因为开始使用精制调味料,我们才会过量饮食。

零食中含有让食欲异常高涨的物质?

在听K小姐描述自己心路历程的过程中,有一句话十分令我惊讶,那就是心情的愉悦感胜过味觉的享受。这句话明确表现出她很清楚知道自己已经上瘾的事实。

通常我们吃蔬菜、鱼或是饭时,不太会产生愉悦感。袋装零食最大的特性就是有别于其他食品的这种快感。

因忙于照顾小孩而愈来愈离不开洋芋片的N小姐,也认为洋芋片与DVD是最有效的舒压组合。我相信这个世界上应该没有人是吃蔬菜与鱼来放松自己的吧!

袋装零食可说是像毒品一样,会给予大脑快感的食品。如果只有好吃,那么在产生饱足感时,就会停止继续吃下去;但就是因为大脑获得了放松感、欣快感、恍惚感,疲劳瞬间一扫而空等,这类等同于毒品的效果与感觉,所以即使吃饱了也无法停止,依旧一口接一口。

接下来就要进一步了解,为什么吃袋装零食时,大脑无法满足于好吃的需求呢?从理论的角度来看,由于大脑上瘾的原因相当复杂,因此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不只一个。

基本上袋装零食是由面粉、玉米与马铃薯等谷物和芋薯类为主原料制造而成。这些食材在人类悠久的历史中一直是主食,即使是讨厌吃蔬菜的小孩,也会喜欢吃这些食材。

由于其富含碳水化合物,是大脑与肌肉的能量来源,因此人类天生就觉得这些食物好吃。

话虽如此,我们从来没听说过有人吃煮玉米或蒸番薯成瘾,为什么经过加工、制成袋装零食后,大脑就再也离不开它了呢?

K小姐只要一吃袋装零食就停不下来,她也曾经怀疑零食里是否添加了让食欲异常高涨的奇怪物质,但我认为事情应该不是这样。

我不清楚零食厂商的内幕,无法断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想要引发我们异常高涨的食欲,其实只要调合一般人家中厨房常见的调味料就能做到。

调合内容包括油、砂糖、鲜味调味料(常见的成分标示为胺基酸〔amino acid)与食盐,结合这些调味料就能组成美味四重奏

这四大调味料即便是分开使用调理,我们的味觉本能还是会觉得好吃,因此在调和了三、四种调味料后,更能提升美味的感觉,让人一吃上瘾。

人类天生就偏好四种美味

人类天生就是喜欢吃甜味鲜味脂肪咸味,本书将这些味道称为美味四重奏,只要吃进这四种味道,即使是孕妇体内的胎儿也会感到愉悦。

究竟有哪些食物能让人满足这些味觉呢?长久以来一直被我们祖先当成主食的稻米、番薯等谷物与芋薯类,在口中咀嚼愈久就能感受到淡淡的甜味。

我们一生下来第一口吃到的食物,也就是母乳,其实也带有淡淡甜味。此外,熟成的水果吃起来也十分香甜。母乳含有大量的鲜味成分麸胺酸(glutamic acid)。

荞麦面与乌龙面的面汤之所以鲜美、拉面汤之所以令人一喝上瘾,都是因为使用昆布与柴鱼片,以及猪骨与鸡骨熬煮出鲜味成分所带来的美味。

不只如此,花生与芝麻等种子类,当季的秋刀鱼、鰤鱼等海鲜类,也会因为盛产期的关系增生脂肪,变得更好吃。

这一路看下来,你是否也发现到一件事?那就是能吃到甜味、鲜味与脂肪的食物,大多是高热量食物。换句话说,大部分都是最容易让人感到饱足,而且能有效转换成活动能量的食物。

如果我们不喜欢这些食物,在自然界里就找不到任何食物,人类族群就无法生存下去,进而遭到淘汰。话说回来,若是我们天生讨厌甜味,早就会因为喝不下母乳而绝种了。

我们喜欢吃咸味食物,是来自于对矿物质的需求。生物为了生存下去,会依循本能喜欢吃某类食物。

正因为是本能需求,我们从没有肥胖问题的古早时代,就爱吃甜味、鲜味与富含脂肪的高热量食物,一直到现在。

但这些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却引起现代人最烦恼的肥胖等生活习惯病,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现代文明病。这之间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事实上,没有肥胖问题的古早时代与现代最大的差异就在于,以前的鲜味只存在于天然食物中的鲜味成分,甜味、脂肪与咸味也全都是天然甜味天然脂肪天然咸味

相较之下,现代社会充斥着经过精制加工、萃取出精华成分的鲜味调味料白砂糖食用油食盐,使用这些调味料烹煮食物,早已成为理所当然的生活习惯。

其实这才是重点所在,就是因为开始使用精制调味料,我们才会过量饮食。吃太多的结果,就让以前几乎未曾出现过的肥胖与生活习惯病急速增加,并成为现代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