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虎英雄马云:引雅虎入室后再虎口拔牙

 迷雾森林360 2013-06-08

打虎英雄马云:引雅虎入室后再虎口拔牙

阿里巴巴创始人 马云

       总是语出惊人,总是敢开先河,也总是幸运地说到做到—这就是马云。毋庸置疑,马云开创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历史,显示了他作为企业家实干的一面,而成功收回阿里巴巴集团控制权,更彰显了他资本玩家的深谋远虑。他还会再推动阿里巴巴集团整体上市,创造互联网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又一个历史纪录吗?

       1999年,英语老师出身的马云带领18人的团队在杭州的一栋公寓中创建了阿里巴巴,致力于创造一个服务于全世界的互联网交易平台。

       2003年“非典”爆发,无意间使电子商务不会受制于时间、空间的优势展露出来。同时,也是为了对抗当年被全球最大的在线交易网站eBay收购的易趣网的扩张,马云及其团队开发并投重金打造了现下中国最成功的个人在线交易平台—淘宝。

       如今,阿里巴巴已成为在全球70座城市拥有超过24000名员工的大型控股集团,旗下淘宝、天猫2012年的交易额合计突破1万亿元。

       马云个性十足。他的商业决定总是先遵从自己的使命感和价值观。在阿里巴巴10周年庆典上,他那句“让华尔街所有的投资者骂我们吧,我们坚持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赢得了无数掌声。

       马云带领阿里巴巴集团迅猛扩张,同时为确保对集团的控制权也是屡出奇招。而他的每次动作,都不只是引进小小波澜这么简单,每一次都掀起了滔天巨浪。

       引“虎”入室

       2005年8月17日,雅虎以10亿美元外加雅虎中国为代价购得阿里巴巴40%股权和35%投票权。交易完成后,阿里巴巴管理层在董事会中占有两席,软银占一席,雅虎占一席,马云继续担任董事会主席和CEO。通过这笔交易,阿里巴巴拥有了雅虎中国包括门户网站、搜索、即时通讯等业务在内的全部资产。

       达成这样一单当时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大的并购案,需要双方的勇气和战略眼光。雅虎创始人杨致远曾如此评价:“增强雅虎在全球的部署及在中国的影响力。”对马云而言,这笔交易所带来的先进搜索技术可以进一步扩大阿里巴巴在B2B、C2C领域的优势,而且彼时的雅虎仍是互联网巨头,获得雅虎品牌使用权是一块巨大的无形资产。

       只是,此一时彼一时。让马云没有想到的是,这笔当时对阿里巴巴很划算的股权交易,后来却成他拼命想要甩掉的包袱。

       据悉,尽管马云与杨致远私交不错,但与其继任者、以强硬风格著称的卡罗尔·巴茨(CarolBartz)相处并不融洽。2011年初,海外媒体率先传出马云有意以35亿美元回购雅虎所持的15%股份。粗略估算,该报价较当年雅虎购买价格溢价8.3倍,但仍遭拒绝。此时,相比快速成长的阿里巴巴,日渐衰落的雅虎手中已没有多少牌可打,阿里巴巴的股权已成雅虎的核心资产之一,其多次拒绝马云回购股权顺理成章。

       更为重要的是,按照雅虎入股时的协议:2010年雅虎在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的投票权将从35%增加至39%,同时有权新提名一名董事。如雅虎行使该项权利,就将成为阿里巴巴真正意义上的大股东,而马云等管理层则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此时的雅虎,在其曾占绝对优势的显示广告领域被Facebook首次反超,而在增长迅速的搜索类广告领域,又被谷歌远远抛在了后面,公司股票价格也一直在10-20美元/股之间徘徊,频繁换帅也难挽颓势。显然,不论是从哪个层面来说,马云都不甘心将一手打造、仍处于高速成长期的阿里巴巴集团控制权拱手让人,但雅虎手握40%股权的事实又摆在面前,要谈夺权又谈何容易?于是,马云前后历时两年、耗资近100亿美元开展了夺回控制权的“三棒打虎”。

       第一棒:“虎”口拔牙

       2011年5月11日,雅虎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的文件显示,阿里巴巴集团将支付宝所有权转移至了一家由马云控制的公司。但雅虎声称该交易并没有获得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的批准。

       支付宝的重组始于2009年。其时,阿里巴巴集团全资子公司Alipay向由马云控制的浙江阿里巴巴分两次转让了支付宝70%、30%股权,对价分别为1.66亿元和1.65亿元。

       马云对此事的解释是,要获得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牌照,支付宝有必要改组成一家100%内资控股的企业。随后的2011年5月26日,支付宝成为首批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27家企业之一。马云宣称,阿里巴巴董事会早就讨论过在必要时重组支付宝的议案。

       这一“旱地惊雷”引发雅虎股价在短短几个交易日内大跌15%,随后两个月跌幅一度扩大至40%。由于支付宝与阿里巴巴旗下淘宝业务高度关联,因此包括花旗在内的多家投资银行发布报告,称雅虎“被迫”出售了其在亚洲的关键资产之一。吃了一记“闷棍”的雅虎这才缓过神来,拉上软银的孙正义来找马云“讨个公道”。

       2011年7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雅虎和软银就支付宝股权转让事件正式签署协议,一旦支付宝IPO成功,阿里巴巴集团将一次性获得不低于20亿美元且不超过60亿美元的现金回报,回报额约为支付宝上市时总市值的37.5%。

       将事件发生的时间点串起来就会发现,如果马云没有在2011年之前将支付宝重组为全内资公司,那么支付宝很可能难以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而包括淘宝在内的阿里巴巴集团的各项业务都和支付宝密切相关。严重点讲,不能执行支付职能的支付宝可能会令整个集团业务陷于短期瘫痪,拉低阿里巴巴的长期价值。

       尽管最后对雅虎和软银的补偿不菲,但重组支付宝既为获得支付牌照铺平了道路,也减少了雅虎日后可能用来讨价还价的筹码。这也让马云认识到,作为上市公司的阿里巴巴在股东短期业绩诉求下,在业务上做更长远的布局会受到制约,于是他开始酝酿一盘更大的棋局。

       第二棒:关门斗“虎”

       2012年2月9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网络(01688.HK)停牌。2月21日,集团公布了以13.5港元/股的价格回购阿里巴巴网络流通在外的全部26.5%的股份。这一报价较其停牌前60个交易日的平均价格溢价60.4%,比最近10个交易日的平均价溢价55.3%。消息一经公布,阿里巴巴网络股价随即跳升42.7%。

       随后,阿里巴巴网络股东会以5.89亿股、占总股本95.46%的赞成票通过该私有化方案。阿里巴巴网络也最终于2012年6月20日收盘后摘牌。

       阿里巴巴网络私有化一役,马云的布局相当巧妙。如果仅从简单的加减法来看,阿里巴巴网络上市时融资约17亿美元,私有化却耗资超过20亿美元,似乎并不划算。但从另一方面看,其在退市前三年的营收从38.75亿元增至64.17亿元,净利润也由10.13亿元增长到17.13亿元,但股价却从上市之初的超过40港元/股跌至停牌前的9.25港元/股,跌幅远远超过同期的恒生指数。显然,其股价一定程度上被低估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私有化对股东而言是一次很好的短期价值提升。而私有化的要约价格13.5港元/股正是阿里巴巴网络2007年11月6日登陆香港联交所时的发行价。以发行价回购等于是在上市这近5年间里通过资本市场做了一个低息贷款。

       阿里巴巴网络私有化不仅在财务上是划算的,还避免了未来内部整顿和战略转型伤及短期盈利并令股价进一步下降的风险。尽管集团方面称私有化交易与雅虎没有关联,但对正处在跟雅虎进行谈判阶段的马云来说,排除了资本市场的干扰,可以更加专注于解决与雅虎争夺阿里巴巴集团控制权的问题。

       这次私有化意在“关门打虎”的猜想不久就在马云发起的另一场资本运作中得以印证。

       第三棒:重掌“虎”子

       将阿里巴巴网络私有化后,解决雅虎在集团的控制权问题就只需放在董事会层面就可以了,无需发布可能影响市场价格的公告,这无疑大大方便了马云为阿里巴巴集团“赎身”的操作。

       2012年5月21日,阿里巴巴集团与雅虎宣布,双方就股权回购达成最终协议:集团将以63亿美元现金和不超过8亿美元的优先股,回购雅虎手中所持股份的一半(20%的股权)。此外,阿里巴巴集团还将一次性支付雅虎技术和知识产权许可费5.5亿美元。协议还规定,阿里巴巴集团有权在未来进行IPO之际回购雅虎所持剩余股份的50%。同时,雅虎放弃对集团经营战略的否决权和新提名一名董事的权利,董事会将维持阿里巴巴、雅虎、软银之间2:1:1的比例。

       同年9月18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股份回购计划完成。这次股权赎回交易双方是各取所需,雅虎做了一个非常划算的买卖。对雅虎的股东而言,当年10亿美元购买的股权,现在一半就能换取76亿美元资产,未来整体股权增值至少在15倍以上;对马云而言,彻底解决了控制权问题。

       当然,从马云的角度出发,自然是希望能够一次性回购雅虎所持有的股份,但从雅虎的角度看,阿里巴巴集团IPO之后退出才能够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从回购股权的比例被控制在50%这点看,这个协议仍是双方对各自利益妥协的结果。至此,尽管代价不菲并且结局不算完美,但马云最终还是成功解除了阿里巴巴控制权旁落之危。

       再上征途

       创立阿里巴巴集团,与雅虎斗法,证明了马云既有企业家实干的一面,也有资本玩家深谋远虑的一面。不过在管理层摆脱了雅虎的阴影之后,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还有很多事情等着马云去做,其中最受瞩目的就是阿里巴巴集团的IPO。

       回购雅虎股权及私有化阿里巴巴网络,耗资近100亿美元,这对2012年年中流动资产不到50亿美元的阿里巴巴集团显然是个沉重的负担,为融资而引进的股权投资者未来也有变现退出的需求。而且根据雅虎披露的文件,阿里巴巴集团若要继续回购其拥有的10%股权,则需要在2015年前上市。由此看来,上市无疑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必经之路。

       2013年1月15日,马云宣布将于2013年5月10日起卸任集团CEO一职,此后只担任集团董事局主席,主要负责战略决策等非执行性工作。这一举动让市场揣测其放手行政事务是为了专心着手集团上市事宜。

       资本市场对阿里巴巴集团IPO的预期也非常高,众多分析人士都认为其有望超过腾讯,成为中国互联网市值最高的公司(腾讯当前市值约4600亿港元),其融资额也很可能超过Facebook的160亿美元。因此,甚至连纳斯达克和香港联交所都开始行动起来,争夺阿里巴巴集团的IPO业务。

       马云开创了中国互联网商务的历史,这一次他还会再创造互联网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历史吗?他的财富未来又将获得怎样的扬升?

《新财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