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因“你”而精彩——谈谈语文教学中的细节问题

 林如老师图书馆 2013-06-11

【内容摘要】“教学细节乃教学中的细小环节,细枝末节,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它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它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细节决定成败,语文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不可或缺的。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一、在平日里关注细节,关爱人性;二、于上课前预设细节,预约精彩;三、于教学中捕捉细节,生成精彩;四、在评价中提升细节,创造精彩。

 

【关键词】教学细节    关爱人性    创造精彩

 

【正文】

“教学细节”乃教学中的细小环节,细枝末节,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它可以是教师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可以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互动,也可以是在特定情境中学生对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行为反应。“教学细节”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它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

《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一书中说:“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轻若重。”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们常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功亏一篑”等等,无不向我们说明细节虽小,作用重大——细节往往决定成败。教学和其它工作一样,也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因此精心打造好教学细节,才能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

一、在平日里关注细节,关爱人性

我们的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形形色色活生生的学生,他们多么渴望我们教师的关怀和激励。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我们要用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去关注孩子,要永远对课堂中的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要让细节教育回归生命关怀的教育本质,有效触动学生心灵,让灵动的智慧的人文的光辉盈溢在课堂内外。只有关注细节,给予生命的关怀,教育教学才会是温暖的、美妙的、精彩的。

有一次,于永正老师借班执教苏教版的《鼎湖山听泉》一课,中间朗读的时候,老师笑眯眯地请班长过来一下,对他耳语一番,然后由班长指定五位学生分别起来读课文。实际上,老师请班长暗地里指出的是五名朗读水平差的“学困生”。结果,被叫起的同学都很高兴,读得有声有色。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如果老师换一种说法,说:“我想请几位朗读能力比较差的同学也读读这一段,哪些是朗读能力不好的同学呢?请你也读一读吧。”结果可想而知,学生要么大声告诉老师谁是本班“差生”,使被“检举揭发者”面红耳赤;要么就是无人响应,而且学生表情惶恐,人人自危,唯恐老师叫到他的名字;即使被老师叫起来也是一脸的不情愿!这种情绪状态下的朗读,效果当然很不理想。

    于永正老师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课堂教学折射出人性的关怀,使课堂其乐融融,精彩无限。细节无声,无痕,无语,教育却有慧,有情,有爱。教师唯有具备一颗慧心,拥有一片真情,付出一份真爱,为学生打造一片充满人文关怀的心灵土壤,才能发现一个个细节中蕴含的教育真谛,让教育演绎出迷人的精彩。

二、于上课前预设细节,预约精彩

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它的背后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虽然我们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些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预设一些细节,预约一些精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要善于抓住课堂环节,不能草草过场。       

1、在备课中预设细节。细节的设计缘于对教材、对学生和对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缘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它不是浅尝辄止的表面“做秀”,不是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也不是不可或不必为之的故弄玄虚,而是对文本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自然而巧妙的情境创设。

例如我在备练习一的《秋天到》时,考虑到孩子们缺少丰收的体验,可能朗读时情感会表达的不够真切,那怎么办呢?通过认真钻研,精心设置了这样一个细节:

在教学时,学生理解了儿歌的简单内容,并能正确、流利的朗读了,可是情感处理还不行。于是,我转身挥手在黑板上写了“瞧我”两字:孩子们,如果你是庄稼地里的棉花,你能用上“瞧我”来夸夸自己吗?

班中聪明的小朋友徐丹率先举手:“我是庄稼地里的棉花,瞧我朵朵白。”

我送上一个有力的大拇指:“瞧我朵朵白,我长得多好呀!那该怎么读?”

她一边嘴巴念“朵朵”,一边头和身子绕起了圈圈,好一幅“喜迎丰收图”啊!

我忙乘势而上:如果你是庄稼地里的大豆、高粱、稻子呢?你怎么向大家传达你的丰收、你的喜悦呢?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纷纷举手:“我是田里的大豆,我粒粒饱!”“我是田里的高粱,我涨红了脸!”“我是田里的稻子,我笑弯了腰!”

再一次让孩子们齐声朗读第一段儿歌时,我听到了孩子们自己的声音,他们的朗读让我的心中溢满了“丰收”的喜悦!

    2、在反思中把握细节。课堂教学是一门实践艺术,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需要教学实践的磨砺,更需要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尤其要对教学细节进行深刻的反思。反思成功的教学细节,使我们精益求精;反思失败的教学细节,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使我们避免重蹈覆辙,探索成功的道路。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经验更加丰富,教学艺术进一步提高,才能更有把握来处理教学细节,创造新的教学细节,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这学期我上大组展示课《水乡歌》时,就进行了三次教学设计以及三次教后反思,第一次教学后,我仔细地总结了几点得失;第二次教后,我又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第二次教《水乡歌》时,吸取了前次“牵生痕迹太浓”的教训,这次对“船多”部分采用了半扶半放式教学,对“歌多”部分进行了略处理。学生

学得比较自主,但在仿写上反映的效果不及前次。第三次正式展示时,我又作了较大的改动,对指导仿写重新作了设计,并且给了学生方法和要领。这一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从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精彩来自于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完善。

三、于教学中捕捉细节,生成精彩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再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捕捉一些有价值的细节,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 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使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时时闪烁跳跃着一个个鲜活的细节。在具体的教学中,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细节,抓住教育时机,生成别样的精彩。

1及时发现“误点”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轻视”了学生细微的错误,没有用心去理会或纠正,结果导致学生一错再错或理解偏差。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误点”,用心生成细节教学,加以纠正,不仅能帮助学生拨正偏差,而且能让学生茅塞顿开,深化理解。

如在教学《青蛙看海》这一课时,我发现在读“渴了喝点山泉水”这句话时,总有一部分学生把“渴”和“喝”读错,领读了几遍,并且区分了这两个字的声母和字形,但效果还是欠佳。我就设计了一个纠错的细节教学,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我就在黑板上写下了“渴”和“喝”,“小朋友们,这对双胞胎长得太像了,难怪有人总是把它们的名字叫错,你们谁能想个办法来辨认它们吗?”小朋友们都冥思苦想起来,正当我想告诉记法的时候,被称为“小诸葛”的顾烨涛小朋友说:“老师,我想到了——心里想水就是渴,渴渴渴,三点水;张开小嘴才能喝,喝喝喝,口字旁。”我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夸奖这个聪明的小男孩,小朋友们听了、看了,恍然大悟,正确的读法写法牢记于心,从此不再出错。

2、善于发现“亮点”

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总爱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然而正是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反映了孩子的探究心理、创造性思维,这就是学生的“亮点”。如果老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亮点”,巧妙引导,将使学生受益匪浅,也将成为课堂中的亮点。

听一位老师上《金子》一课时,她在最后一小节总结道:“一个人只要勤劳、肯付出,就能找到真金!彼得明白了这些,是多么自豪啊!怪不得他骄傲地说……”“老师,你错了!”一位学生挺身站立,“书上说的是‘不无骄傲’,不是‘骄傲’。”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发难”,这位老师没有慌乱,她先对这位学生的话表示赞同:“这位同学可真细心,书上啊是写的‘不无骄傲’。”再问全班同学:“你觉得‘不无骄傲’是表示骄傲呢,还是不骄傲?并说说为什么?”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小手如林,情绪高涨,在思维互相碰撞中,得出了共同的答案:“不无骄傲”表示“骄傲”、“很骄傲”、“非常骄傲”。最终,这堂课因为有了这个“亮点”而更加出色,更加精彩!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及时对细节进行捕捉和应对,那么精彩就会随之而来。

3、勇于发现“疑点”

    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阅历、能力等原因,对文本中的有些地方存在“疑点”。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老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疑点,生成为宝贵的教学细节。

如我在教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课时,班里一个最爱提问的小朋友就说:“老师,盲婆婆是看不见东西的,可是为什么课文中说‘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顿时“乱”了起来。面对意外,我稍加思索,决定不能让精彩悄悄溜走,应该及时抓住并有效利用学生的疑惑,激发学生“潜心会文”的热情。于是,我鼓励学生通过仔细读书,小组合作等方式,自己寻求答案。我也钻进学生堆里,与学生共同探讨。一会,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汇报起来,我不时地对他们的探究精神给予肯定和赞赏,学生的对话热情一浪接一浪,课堂效果大大超过了我原先的预设。睁大发现的眼睛,捕捉每一个有价值的细节,深入发掘细节中蕴藏的教育资源,我们的教学就会因之而充满生命的律动,课堂就会因之而精彩纷呈。

四、在评价中提升细节,创造精彩

如果说及时捕捉细节是一个教师“教学自觉”的话,那么在评价中有效提升细节则是一个教师“教学智慧”的显现。因为评价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味剂与催化剂。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抓住一切有利资源,灵活果断地采取恰当的由浅入深的评价,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深入研究,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

在教学苏教版第六册《赶海》时,学生朗读完描写抓螃蟹的一段话后,我就请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合作,一人读书,另外三个人表演,一人做小伙伴,一人做小作者,一人做螃蟹,让他们表演出抓螃蟹的乐趣。精彩的表演结束,我就适时对“小伙伴”进行了采访:

师:为什么你只努努嘴儿,不作声?
生:怕把螃蟹吓跑了。

师:被螃蟹夹得疼吗?(有点)

师:以后还抓不抓了?
生:还去,因为抓螃蟹太有趣了!
师:下次可要小心哦!别再让螃蟹夹了你的手哦!
师:同学们,努着嘴儿的小伙伴,四处逃窜的螃蟹,以及那“哎呦”一声的

疼痛大叫,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抓螃蟹的乐趣,你们能通过朗读来让所有的人

感觉到其中的乐趣吗?   

    这时学生们再读这段话,就把抓螃蟹的乐趣朗读得有声有色、演绎得淋漓尽致。因此,教师的评价绝不能仅限于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要激励学生学习的欲望,要能够诱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的独特个性,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赏识性、点拨性评价。

    “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细节,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细节,蕴涵着课堂的大量信息;细节,是透视教师教学理念的放大镜!教学是不应该也不能够忽视细节的。关注细节,预设细节,捕捉细节,提升细节,我们的课堂教学会更加精彩。

 

参考资料

[1] 畴彭钢,《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实践研究的新范》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一期

[2]杨九俊《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

[3]刘然 《走向理想课堂——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细节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0月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