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風吃什麼樣的保健食品最好

 jeffrey__lin 2013-06-17

大麥苗可能是你最佳的選擇

很多人可能會把痛風和風濕搞在一起了,雖然痛風的症狀和風濕、關節炎一樣都是一種關節疼痛的病症,但是他們的病因卻是完全不一樣的,至於痛風有多痛,不發作時可能和常人一樣,痛起來可就是連風吹了都會叫你痛得不得了,雖然痛風發作處是在關節部分,但是真正引發痛風的原因卻是由於體內對於存在大部分蛋白質食物中的嘌呤的代謝及代謝物的排除上出了問題,結果導致嘌呤的代謝物-尿酸過度沈積在體內,體內的尿酸標準值,男性為7mg/dl,女性為6mg/dl,超過這個標準值時,尿酸會以結晶的方式沉積在四肢關節(最常見的是腳的大拇指外側關節),關節間存在的如沙礫般的尿酸結晶石,只要一運動,關節的軟組織就會被這些尿酸結晶強力的磨損著,其疼痛程度,真的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了解那種生不如死的錐心之痛。

◎ 痛風不是一天造成的
◎ 痛風的藥物治療是必要而不得已的
◎ 痛風是可以藉由早期預防與治療而得到良好控制的
◎ 自然療法能讓病情控制更容易、降低藥物的副作用


◎ 痛風不是一天造成的
就如「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一樣,用「一天」來形容痛風真的是需要很久的時間慢慢累積了足夠的尿酸石,痛風的臨床症狀才會真正的發生,一般來說,痛風病人最開始會出現不等程度的高尿酸血症,如果病人肯在發現自己血液中尿酸過高時就採取防治措施,痛風可能就永遠不會發生了,只可惜大部分的人都是不見棺材不流淚,一旦痛得要死,才想到要在飲食、藥物、生活保養上下功夫,有的痛風病人,甚至是痛起來才會記得要保養,發作過後又是喝酒吃肉一蓋不忌,只有在一而再再而三,甚至是腎臟都出現尿酸結石,腎功能也在衰退敗壞時才想到要忌口。

其實,由高尿酸血症開始到痛風發作,平均來說快則兩年,慢則十年,有的患者第一次發作後,一兩年間都不再出現第二次,這並不代表痛風好了,那是因為尿酸石累積得還不夠,一旦一兩年後再度發作時,急性痛風就會變成你的常客了,這也是為什麼痛風容易讓人失去防備的原因。

◎ 痛風的藥物治療是必要而不得已的
因為痛風的痛苦難耐*,幾乎很難有病人可以在沒有藥物的控制下度過急性發作階段,秋水仙素是急性發作四十八小時內最有效的消炎止痛藥,但是秋水仙素的有效劑量就等於它的嚴重水瀉副作用發生的劑量,這對痛風病人來說,真的可用「屋漏偏逢連夜雨」來形容,想想一個關節痛如刀割*的病人還要同時坐在馬桶上承擔腹絞痛及水瀉之苦………,很多醫生寧願使用效果較差的非類固醇止痛消炎藥來取代秋水仙素。

另外,一旦有痛風發作紀錄的人,這就代表體內的尿酸沉積是經由數年累積而得,當然不是三兩下就能讓這些尿酸結晶一掃而空,即使認真的飲食控制也只不過能使血液中的尿酸值下降1mg/dl,對於大部分血液中尿酸值超過10mg/dl的痛風病人來說,似乎沒太大用處,而且有很多痛風患者是因為體質性造成尿酸的生成量比一般人多,排除量又比一般人困難(占百分之七十),因此,降尿酸藥的使用是必要的,只是,幾乎所有的降尿酸藥都具肝毒性,嚴重的甚至可能在使用的第一個月就出現猛爆性肝炎的病例,這種非吃不可,吃了又怕要命的藥物該如何取捨呢?除了主治醫師的拿捏外,介由改變體質酸鹼度及一些具保養價值的天然食物可能幫助痛風病人減少用藥量及減少藥物副作用並減輕急性發作的症狀和機會。

*據說比刀割還痛,因為根據一位台北榮總的免疫風濕科醫生說,他的痛風病人因為尿酸石結晶太多,整個關節周圍的皮都被擠破了,因此他必續以手術的方式取出尿酸石,但是當醫生劃破他的皮膚取出尿酸石到縫合的全程都未使用麻醉藥,病人卻完全不知,反而覺得頓感輕鬆不再疼痛了!

◎ 痛風是可以藉由早期預防與治療而得到良好控制的
既然我們都知道痛風不是一天造成的,那就代表這些高危險群或是痛風患者應該有很多機會讓這種痛得要人命的急性發作機率降低,甚至是徹底控制,除了定期健康檢查,及早察覺是否有高尿酸血症的問題,高尿酸血症就意味著體內的尿酸石正在一點一滴的累積形成當中,如果血液尿酸值只是高個1-2mg/dl,那麼自然飲食療法將是最佳的控制方式,如果尿酸值已超過10mg/dl,那麼配合藥物、飲食控制及自然療法的三管其下,才能讓體內的累積的尿酸盡快徹底的排除,至於已有痛風症狀的人,即使尿酸值有時候並沒有高過10mg/dl,不過所採取的策略應該也是藥物、飲食及自然療法共同進行,不過是必須比一般高尿酸血症患者更有耐心的長期抗戰,我們已知道形成尿酸石需要數年的時間,一樣的,要讓這些尿酸石溶解排出體外的時間必然不會少於累積形成的時間,而且血液中的尿酸值必須一直保持在遠低於標準值7mg/dl時,累積在體內的尿酸結晶才會一點一滴的溶解出來。

除了降尿酸藥物的使用外,飲食中應盡量減少攝取高嘌呤食物,如內臟、黃豆蛋白等的攝取機會,是不是一定要完全把所有含嘌呤的食物完全戒掉呢?答案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即使完全戒掉這些食物,尿酸值也不過能再減個1mg/dl,而這樣的飲食控制方式可能讓一些本來就比較喜歡肉食的痛風病患覺得人生乏味,雖然完全不吃含嘌呤食物對尿酸值的控制上並沒有太大的幫助,但是「高」嘌呤飲食卻可能使血液中的尿酸值大幅上升,因此適度的禁食高嘌呤食物還是必要的,至於含酒精類的飲料是絕對不能再碰的,因為酒精會增加尿酸的形成量,同時降低尿酸的排除量,可說是痛風患者的毒藥。

◎ 自然療法能讓病情控制更容易、降低藥物的副作用
自然療法已經是在歐美地區很被重視的醫療方式之一了,在北美地區,自然療法的醫生(ND)與傳統西醫(MD)是擁有相同地位的,這有點像在台灣的中醫和西醫一樣,只是自然療法的範疇似乎更廣了些,對於需要長期奮戰的疾病,自然療法的漸進溫和及治本重於治標的特質,可以讓這些慢性病患的病情控制情況更佳,對於痛風病人來說,擁有鹼化體質及含豐富抗氧化成分的
大麥苗是最佳的自然療法補充品,由於尿酸的累積是形成痛風的主要關鍵原因,因此能夠有效提高尿酸排除量的因素,都將有助於痛風的控制,尿酸主要是由尿液排出體外的,尿液的酸鹼值會影響尿酸的溶解度,根據臨床值顯示,當尿液的酸鹼PH值為6(較偏中性)時的尿酸溶解度約為尿液PH值為5(酸性)時的十倍,鹼性食物可以鹼化體液,使尿液呈現較高的PH值,天然的鹼性食物包括大部分的蔬菜水果(煮熟的蔬菜,因為離子流失,可能會變成偏酸性食物),肉類是酸性很高的食物,另外,由於大麥苗汁含豐富的陽離子,是自然界難得能有效鹼化體質的天然食物,不過,不是種在土裡的小麥苗,由於無法由土壤裡吸收豐富的礦物質,因此不會有如栽種在有機土中的大麥苗的體質鹼化作用,大麥苗除了具有鹼化體質,增加尿酸排除率的效果外,對於大部分的痛風病人來說,關節嚴重的發炎現象會導致體內自由基的大量聚集,自由基是體內自然防禦系統的一環,免疫系統會在身體有發炎現象時產生具有殺菌防禦作用的自由基(雙氧水的消毒作用就是利用這個原理的),不過自由基也會隨發炎現象的嚴重度或持續性而過度產生,過度的產生的自由基會使發炎現象更加惡化,自由基也是引發癌症、動脈硬化、糖尿病、白內障等慢性病的元兇,大麥苗中含有豐富的抗氧化酵素及抗氧化作用遠高於維他命C、E的類黃酮素2-O-GIV,可以讓這些因為痛風引發的發炎現象得以緩解,另外,大麥苗也在臨床上證實具有抗發炎的作用,這些作用都有助於緩解痛風發作的不適現象及因發炎現象所造成的健康上的負面影響(自由基)。

另外一件很有趣的現象就是,很多人可能都知道,自由基會對健康產生嚴重的傷害,但是,健康的人體應該都能自我產生一些足夠的抗氧化物質來抵銷自體產生或外來的自由基傷害,不過你可知道,尿酸在體內也同時扮演著抗氧化的作用,這可能會令人覺得不可思議吧!對痛風病人來說,尿酸簡直是十惡不赦的大壞蛋,結果竟然還可幫忙消除體內自由基?!降尿酸藥讓痛風病人消除了心頭大患,但是卻也同時把體內可以抵銷自由基傷害的抗氧化劑給除掉了,加上具肝毒性的降尿酸藥物本身對肝細胞的破壞作用就類似自由基對肝細胞膜的侵害作用,在痛風的治療過程中,隨時補充足量的抗氧化劑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只是一種保護作用,同時也可以抵銷部分藥物的副作用,另外,隨時檢測尿酸值可以作為調整藥物與自然療法比例的指標,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多是尿酸的排除量上出了問題,因此提高尿酸在尿液中的溶解度,也就是提昇尿酸的排除量,應該可以讓尿酸值的控制得到比單純飲食控制好上數倍的結果,如果在合併藥物的治療過程,尿酸值一直能為持在低於標準值2mg/dl以上時,可以試著將藥物的服用量降低(減為2/3量,如果成效仍然不錯,再減為半量),不過,這是需要在密切的血液尿酸值監測下進行(每週最好能夠至少驗一次尿酸值),如果能取得醫生的協助將是最好的。

痛風雖然不是一種具生命威脅性的病症,但是,急性發作時那種要人命的疼痛感及治療藥物的副作用,都可能使患者的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偏偏大部分的患者都是恆心不足,愛貪杯中物或愛逞一時口腹之慾的老饕級人物,忌口、多吃蔬果、多喝水、每天至少補充18公克(約六茶匙)的大麥苗汁粉**,另外,為了消除痛風患者因為藥物及經常急性發作,體內累積較多的自由基,再額外補充高濃度的抗氧化劑也是必要的,如果胃沒有特別不適症,每天能夠再喝一粒不加糖的檸檬水***(可以餐後或隨餐飲用),應該是痛風及高尿酸血症患者最佳的基礎保健之道。

**大麥苗
粉應盡可能混入開水或果汁,於空腹時飲用。
***
檸檬含有,豐富的鹼性離子是屬於代謝性的鹼性食物,可以有助於提升尿酸的排除量,但是如果加了糖就會變成酸性食物失去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