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成年人在做错事时,总希望别人能给我们一个改错的机会,给一个下台的机会。其实,我们的学生也是如此。小学生正在成长之中,心理、生理还不成熟,认知水平低下,生活经验缺乏,社会阅历肤浅,犯点错误在所难免。给学生一个台阶下,就是给他们一个认识改正的机会。梁实秋先生说过,宽容是人类文明熏陶的结果。所以,教师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要有一种比海洋和天空更为博大的胸怀,要有一种“孺子皆可教”,“学生是未来人才”的观点,给犯错的学生有改正的机会。 一天清早,我刚进办公室,小红前来报告,说自己昨天在教室丢了五元钱。仔细询问,始知端倪。昨天体育课前,小红将五元钱放入一个信封,装入书包,下课后发现钱丢了。因为我昨天有事没到学校,学生今天一早就来报告。 经过进一步了解,班上知道小红把钱放在书包的同学只有少数几个,其中一个叫小芳的同学昨天没有去上体育课。我心中有了些底。但如何处理这件事?我却犯难了:处理这位吧,证据不足。怀疑归怀疑,毕竟自己拿不出证据。如果小芳不承认是她拿的钱,自己骑虎难下,家长也会以此大做文章,学生也会认为老师冤枉好人。不处理吧,作为班主任,我责无旁贷——小红那信任的目光,让我无法拒绝。 我一面安慰小红,告诉她我会尽力帮她,同时告诉她今后要管好自己的财物,一面思量怎样处理这件事——找回钱的可能性并不大。小芳平时表现很优秀,爱班级,懂礼貌,爱帮助同学,人缘也不错,和小红是好朋友,但自尊心特强。用七八十年代的办法——“搜”,这可是违法行为(再说昨天就丢的钱,搜也一定不会有结果)。如果告诉学生,我已经知道是谁拿的钱了,给你一个机会,你将钱悄悄地还给同学,我不再追究——这种说法对现在的学生也好像有点过时了。 我走进教室,所有的目光都投向我,显然,小红丢钱并向我报告这件事已经不是秘密。同学中,小芳表现很不自然。从她投向我的目光中,我仿佛看到了她做错事后的悔恨,其中还夹杂着不知如何处理的无助。看到这一切,我心中暗暗高兴:有救了。 “同学们,今天我很不开心。”我说,“昨天班里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小红同学的钱丢了。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学前班、一年级的话,我觉得可以理解,毕竟他们还小,不懂事。可发生在我们五年级,我想不明白。我们班的同学,在全体老师的眼中都是听话、懂事、爱学校、爱班级……当然,我也看出,这位同学昨天晚上也做了一夜的思想斗争,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也想改过,但不知怎么做才可以得到大家的谅解。现在,我要告诉这位同学,首先要有勇气——勇于改正自己错误的同学一定能得到大家的谅解。其次你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解决:一是把钱当面还给同学,请她原谅,这不丢人。二是用书信的方式请同学谅解。我们上一单元学过,书信也是一种交流信息的方法。三是可以请老师、父母转达你的歉意。电视剧《宝莲灯》片尾曲里有一句歌词: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不食人间五谷也犯错误。我希望我的学生能比神仙更强,犯了错误能改。” 中午放学时,小红高兴地来向我报告,小芳当面把钱还给了她,并请她原谅。小红还说她原谅了小芳,她们还是好朋友。 我很庆幸,自己没有采用过激的方式处理,也给了学生一次自我教育的机会。 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过失行为,这些过失行为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偶然性、试探性和好奇性。作为教师,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勇敢面对,正确引导,帮助他们知错就改,决不能绕道而行。教师教育学生时,要把讽刺、挖苦、斥责、谩骂变为和风细雨的循循善诱,变为全力以赴的帮助、扶持,多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多一些“如果……就……”式的建议……让学生乐于接受,又受到教育,自律自省,从而编织出美丽的教育故事。 参考文献: 王学林《充分发挥评价语言的激励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