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创治疗引领消化内镜新技术

 baileej 2013-06-25
     近年来,我国虽开展了各种消化内镜诊断新技术,但胃肠道肿瘤的发现率仍然较低,内镜治疗整体水平和地区差异仍然较大。记者从4月5—7日举行的上海国际消化内镜研讨会暨第六届中日ESD高峰论坛上获悉,上海内镜诊疗技术已达世界高水平,申城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不仅是全世界内镜诊疗人数最多的单位,也是开展内镜诊疗种类最全的单位之一。

    据上海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姚礼庆教授介绍,微创技术是当今医学的发展趋势,而微创治疗水平的ESD是其中的佼佼者。ESD即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凭借其优势,已渐渐取代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成为治疗胃肠道早期癌及癌前期病变的有效手段。该技术从内镜黏膜下切除术发展而来,可实现较大病变的整块切除,并提供准确的病理诊断分期,以免除传统手术治疗风险。ESD治疗胃癌早期整块切除率可达92%—97%、完整切除率可达73.6%—94.7%,5年总生存率和5年疾病生存率分别可达96.2%—97.1%和100%。

    目前中山医院的内镜诊疗技术已处于国际先进行列,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率先开展多项内镜诊疗技术,如开展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的内镜引流术,开创了国内相关领域的先河。据统计,至今,中山医院内镜中心累计完成ESD6000多例;POEM术1000多例,占全世界此类手术量超半数,且年龄最大者98岁,最小者只有3岁4个月。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还完成STER手术200例、双镜联合治疗52例。

    不过,当前,中国内镜治疗整体水平和地区差异仍然较大。本届研讨会旨在进一步提高中国胃肠道肿瘤的内镜治疗水平、促进内镜切除新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开展。来自日本、香港等地著名内镜专家还进行了专题讲座和操作演示,主要就胃肠道肿瘤、贲门失弛缓症等疾病内镜诊断新技术、内镜下微创切除新技术、内镜切除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