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雨绵绵湿气重 中医传统去湿法

 神医图书馆318 2013-04-24

核心提示:承山穴是去除人体湿气的最好穴位,其效果跟薏米红豆粥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些去湿食材如花旗参、荷叶等也有祛湿之功效。

  春季阴雨绵绵,到处湿漉漉的,身体也感觉总是重重的,那就是体湿气重的一种表现,如何对付湿邪,祛除湿邪呢?

  去湿的穴位

  承山穴,在小腿肚子下方正中,这里,肌肉分成“人”字形,承山穴就在人字中间。

  承山穴是去除人体湿气的最好穴位,其效果跟薏米红豆粥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为什么呢?承山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承山穴一方面是全身承受压力最多筋、骨、肉的集结之处,另一方面又是人体阳气最盛的经脉的枢纽,所以,它能通过振奋太阳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

  大多数人,只要轻轻一按他的承山穴,都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这都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就是膀胱经上的阳气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湿邪,正随着微微升高的体温向外散逸。游泳的时候,人的小腿肚子会抽筋,这是因为人在水里感受了寒湿之邪,这时,也只要赶紧揉一揉承山,抽筋的症状就会缓解或者消失。

  去湿食材

  花旗参:吃得过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虚,可喝花旗参茶,具健脾益胃之效。

  荷叶:取自荷花之新鲜叶片,晒干使用。除了去湿利尿的作用外,亦有开胃消食之功效。

  白术: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疗。具健胃强身和对四肢乏力食欲不振等具疗效。

  土茯苓: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药。具促进体内水分流动之功效,利尿并具安神之效。

  薏仁:即薏米,主理去湿,亦具消除水肿及有益肠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强。

  木棉花:具除湿毒及清热功能。

  茅根: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去湿之好材料。

  去湿的食疗

  1、喝薏米红小豆粥: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

  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

  2、健脾祛湿汤(2~3人分量)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黄草10克,猪胰(猪横月利)300克,清水适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月利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适合脾胃差者饮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