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风内动“词条 医学百科

 神医图书馆318 2013-07-02
  • 肝风内动

    肝风内动 病证名。指肝风不因外感风邪而者。以眩晕、抽搐、震颤为主症。《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风内动可分虚实,虚证有阴虚风,血虚生风;实证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参肝风条。 最后修订于 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

  • 平肝息风药的药理作用

    平肝息风药的药理作用是指具有平肝阳、患肝风、缓和或制止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方药。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之症。 最后修订于 2010年3月28日 星期日 10:39:24 (GMT+08:00)

  • 肝风

    《奇效良方》治风中于肝,用射干汤。《太平圣惠方》治肝风筋脉拘挛,用羚羊角散。 ②肝风内动的病证。证见眩晕、痉厥、四肢抽搐。《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临证指南医案·肝风》华岫云按:“倘精液有亏,肝阴不足,血燥生热,热则

  • 脑顶风

    脑顶风 病证名。出《颅囟经》。指小儿无故摇头,兼见惊搐、咬牙、弄舌等。由肝风内动所致。治宜平肝,参见惊风治法。 最后修订于 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 15:37:03 (GMT+08:00)

  • 舌颤

    舌颤 病状名。又称战舌。即舌体颤动,不能自停。多因风或酒毒所致。舌淡红或淡白而蠕蠕微动,多属心脾两虚,血虚生风。舌紫红而颤动,多属肝风内动,热极生风。舌紫红或紫暗,挺出颤动,多为酒精中毒。 最后修订于 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 15

  • 目上视

    目上视 证名。眼睛上翻,白多黑少的症象。亦称瞳子高、戴眼。因精气竭绝、肝风内动或痰闭所致。《瘴疟指南》卷上:“如其证目上视,口噤牙关紧闭,昏不知人。”见于痉厥、瘴疟、癫痫、惊风等病。属危重症候。 最后修订于 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 1

  • 清惊散

    处方 陈胆星2.7克 朱砂0.3克 功能主治 治小儿痰火闭结,肝风内动之痉厥、瘈疭,目直气喘,昏闷不醒,筋急搐搦,甚则角弓反张。 用法用量 上药研细,以竹沥15毫升,生姜汁5毫升和匀,再用麦冬3克,橘红

  • 平肝息风药

    平肝息风药多偏于寒凉之性。具平肝息风、潜阳镇静的作用。主要用于以下两类与“肝旺”有关的症:肝风内动,抽搐惊痫;肝阳上亢,头目眩晕。药如羚羊角、珍珠、天麻、蜈蚣等。 最后修订于 2010年3月28日 星期日 10:46:40 (GMT+08:

  • 红硬舌

    全舌深红或紫红,舌根强硬失音。属脏腑热盛已极,或因燥火浸淫,或为时疫直中,宜苦寒清热解毒治之。若舌尖能,舌根胖硬不能言语,此为肝风内动,风痰壅盛,宜清心开窍,平肝熄风。若舌短硬不能伸出。面色枯槁,为脾肾衰败之征,宜补肾健脾。 最后修订于

  • 平息中风剂

    平息中风剂适用于风病证。如阳邪亢盛,热极风。常见高热不退、神志昏迷、四肢抽搐等症;肝阳偏亢,肝风内动,常见眩晕、头部热痛,甚则碎然昏倒、口角蜗斜、半身不遂等。常用手肝息风药为主,配伍清热、化痰、养血之品组成方剂。代表方如羚角钩藤汤、镇肝

  • 定眩汤

    24克(另包后下),茯苓15克,丹参30克。 功能主治 平肝定眩,舒颈醒脑。主经络阻滞,血脉不通,髓海失充,肝风内动,风火上扰。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15天为1疗程。 摘录 杨笃权方 最后修订

  • 和血熄风

    和血熄风 治疗学术语。系熄风法之一。治疗阴血亏虚所致肝风内动的方法。阴血不足,筋脉失养,出现手足震颤,肌肉瞤,关节拘急不利,肢体麻木,眩晕耳鸣,面白无华,爪甲不荣,舌淡苔白,脉细等症。常用药物有白芍、生地、鸡子黄、天冬、龟板、鳖甲、牡

  • 目直

    目直 证名。指定睛直视。《小儿药证直诀》:“热入于目,牵其筋脉,两眦俱紧,不能转视,故目直也。”多因风热袭络,肝风内动所致。常见于急惊风、惊痫等。因热者,治宜清肝泻热,用泻青丸;风邪袭络者,宜平肝熄风,用羚羊钩藤汤加减。 最后修订于 20

  • 热入血分

    入血的深重阶段,临床多见有血热伤阴、迫血妄行、肝风内动、亡阴失水等证型。主要表现为发热夜重、神志昏迷、躁扰不安或抽搐,而以斑疹、出血、舌色深绛、神昏躁扰等症为特征。《温热论》:“入血就恐耗血血,直须凉血散血。” 最后修订于 2009年1

  • 内风

    肝风,与外风相对而言。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风时起。治以滋液熄风,濡养荣络,补阴潜阳,如虎潜丸、固本丸、复脉汤等方。参见肝风内动条。 最后修订于 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 15:37:27 (GMT+0

  • 肝主筋

    ,筋膜失养,则筋力不健,运动不利。《素问·上古天真论》:“七八,肝气衰,筋不能。”筋膜病变多与肝有关。如筋痿不用,可见于肝阴不足;筋脉拘挛抽搐,可见于肝风内动。 最后修订于 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 15:49:03 (GMT+08:

  • 类中风

    类中风 病名。风从生的中风病。简称类中。见《医经溯洄集·中风辨》。因非外中风邪,故亦称非风。由肾阴不足,心火炽盛,肝阳偏亢,肝风内动,或气虚血虚,或湿痰壅盛,化热生风所致。《类证治裁·中风》:“河间主火,谓心火暴盛,肾水虚衰;东垣主气,

  • 耳痒

    耳痒 病证名。系指耳中作痒,甚则奇痒难忍的病证。见《医贯》。本病多由肝风内动、肾虚火炎所致。类似今之外耳道真菌病或外耳湿疹等病。治宜清肝益肾,祛风止痒。方用救痒丹加减或以胡桃油煨热滴耳中。《疡医大全》卷十三:“有耳中作痒以木刺之,尚不足以

  • 肝主目

    及目。如肝血不足,则两目干涩,视物不清或夜盲;肝经风热,可见目赤痒痛;肝火上炎,可见目赤生翳;肝阳上亢,则头目眩晕;肝风内动,可见目斜上视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东方生风……肝主目。” 最后修订于 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 15:4

  • 慢肝风

    肝风 病证名。又名婴儿目涩。《幼幼新书》:“月目闭不开,或肿羞明,或出血者,名慢惊风。”多因感染污浊风热病邪所引起,服《证治准绳》明目饮,外用黄连蒸人乳点眼。 最后修订于 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 15:38:26 (GMT+08

  • 肝风草

    急惊风,羊痫风。 附方 ①治小儿急惊风:鲜肝风草三至四钱。水煎调冰糖服;另用鲜肝风草三至四钱,食盐一至二钱。同捣烂,分为二丸,贴于左右太阳穴,外用纱布覆盖固定。②治小儿癫痫:鲜肝风草三钱。水煎,调冰糖服。(性味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 镇肝熄风汤

    5克 玄参1.5克 天冬15克 川楝子6克(捣碎)生麦芽6克 茵陈6克 甘草4.5克 功能主治 治中风证。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头目眩晕,或脑中时常作疼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歪斜,或面色

  • 柴芍六君子汤

    ①眼睑润《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9;4:209):瞿某,男,8岁。双目上眼睑不自主跳动,时作眨眼状,历时3个月。发作较剧时1分钟达20余次,父母劝阻不能罢,打骂不能止,苦于不能自制。伴见色萎形瘦,纳差,神疲懒,咳嗽吐痰,舌淡

  • 察目

    眼胞浮肿多为水肿病,眼窝陷多是津亏液耗,精气衰败;目眦赤烂,多属湿热;睡中露睛,多属脾虚,气血不足;瞳孔散大,是为精气衰竭;眼突多属瘿肿,眼突而兼气喘多属肺胀;目翻上视、直视、斜视,多属肝风内动;目睛微定则是痰热闭等。 最后修订于 20

  • 风温

    ,胸闷脉数,治宜麻杏石甘汤开肺平喘,直清里热。如见高热神志昏迷,手足瘈疭,脉数疾者,为热盛劫津,逆传心包,营血受灼,肝风内动,治宜清营泄热,平肝熄风,用羚角钩藤汤、犀角地黄汤、清营汤、至宝丹、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等。如正气大伤虚脱者,急宜回阳

  • 养肝活络汤

    半,熟地2-3钱,秦艽1钱,防风1钱,木瓜1钱,阿胶(炒)1钱,白术1钱半。 主治 产后中风,血虚不能养肝,以致木风摇,角弓反张,神昏扑倒。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加减 以此温养,如不应,加附子、人参;如血虚有热者,加生地2钱

  • 肝病

    肝病 病证名。肝脏的各种病证。由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络瘀阻、肝阳偏亢、肝风内动、肝经湿热、寒滞肝脉等所致。《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目巟)(目巟)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

  • 中风先兆防治八法

    (2)镇肝潜阳:用于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亢逆之证,常用镇肝熄风汤化裁; (3)清热熄风:适用于肝阳暴张、心肝火旺,肝风内动之症,常用天麻钩藤饮、羚羊钩藤汤,三黄泻心汤加减; (4)通腑化痰:用于腑实不通、气机上逆,痰瘀结滞,常用大黄、芒

  • 肝实质研究

    )肝开窍于目。如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出现两眼干涩、视力减退或夜盲等现象,都是因维生素A缺乏所致。维生索A主要贮存肝或在肝合成,随着肝血而运出,眼目处供应尤多,约比其它脏器高5~10倍.维生素A与视觉有密切关系,因其是构成感光细胞中感光

  • 钩藤汤

    。 《幼科指掌》卷三 方名 钩藤汤 组成 钩藤5分,枳壳5分,延胡5分,甘草3分。 主治 小儿盘肠钓,啼哭,两手足上撒,或弯身如虾者。 用法用量 水半钟,煎2分服。 《痘疹仁端录》卷六 方名 钩藤汤

  • 头晕

    参;血虚火升者,用芎归芍药汤;脾虚生痰者,用四君子加半夏、天麻;寒凉伤气,气虚而晕者,用补中益气汤加附子;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者,用复方天麻钩藤饮。参见眩晕条。 最后修订于 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 15:26:24 (GMT+08:00)

  • 二甲复脉汤

    胃气;地黄、白芍、麦冬、阿胶滋养阴液;生牡蛎、生鳖甲介类潜阳。诸药合用,有育阴潜阳之功。对于热伤阴液,阴虚不能潜阳,肝风内动者,用之可以防止痉厥的发生,即使痉厥己作者,亦可应用。 摘录 《温病条辨》卷三 最后修订于 2009年

  • 肝风疝

    肝风疝 病名。《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少阳有余,病筋痹胁满;不足病肝痹;滑则病肝风疝。”马莳注:“其脉若滑,则病肝风疝,外感之邪也。”《类经》卷十七:“滑实则风热合邪而为肝风疝;病在筋也。”详风疝条。 最后修订于 2009年1月6日 星

  • 动脉

    脉见于关上,无头尾,大如豆,厥厥然摇。” 解剖脉是从心脏运输血液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的总称。起于左、右心室的主动脉、肺动脉主干为大动脉,管径约25毫米。脉管径随其分支由大逐渐变小,按管径分大、中、小、微四级。脉管壁由

  • 动粒

    粒是由着丝粒结合蛋白在有丝分裂期间特别装配起来的、附着于主缢痕外侧的圆盘状结构,侧与着丝粒结合,外侧与粒微管结合。每一个中期染色体含有两个粒,位于着丝粒的两侧。 哺乳动物的粒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区域: 即层、中间层和外层, 直径

  • 睛动

    病证名。又名目睛瞤。《保赤存真》卷四:“目为肝窍,肝藏血,血不足则肝火生,故睛。”治宜养血清肝,用四物汤加柴胡、山栀。若肝经血燥者,用六味地黄丸以滋其化源;若愈后惊悸不寐,或睡中咬牙,睛者,为血虚所致,宜归脾汤加茯苓、五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