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腱鞘囊肿---筋结中医治疗详解

 神医图书馆318 2013-07-22

邪气结聚于筋而产生的瘤状物。《灵枢.刺节真邪篇》称为「筋溜」。其 形尖而色紫,青筋累累,盘曲聚结如蚯蚓状,多发于两小腿,腕关节等部位,属于静脉曲张一类的病症。又称腱鞘囊肿 。
筋瘤是发生于关节部附近腱鞘内的囊性肿物,内含有无色透明或橙色、淡黄色的浓稠粘液。目前临床将手、足小关节处的滑液囊疝(腕背侧舟月关节、足背中跗关节等处)和发生在肌腱的腱鞘囊肿统称腱鞘囊肿。而大关节的囊性疝出另外命名,如膝关节后方的囊性疝出称腘窝囊肿,或Baker囊肿。(故存在混乱之处,尚待商榷。)本病属中医学“筋结”、“筋瘤”范畴。患者多为青壮年,女性多见。

病因

病因目前不太清楚。西医学认为本病多与关节或腱鞘部的慢性劳损、机械性刺激、外伤等有关。上述因素致滑膜腔内滑液增多而形成囊性疝出,或结缔组织退行性变也可导致。 中医认为由患部关节过度活动、反复持重、经久站立等,劳伤经筋,以致气津运行不畅,凝滞筋脉而成。

临床表现

1、本病以女性和青少年多见。腕背、腕掌侧桡侧屈腕肌腱及足背发病率最高,手指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处也常见到。偶尔在膝关节前下方胫前肌腱膜上也可发生这类粘液退行性变囊肿,但因部位较深,诊断困难。

2、病变部出现一缓慢长大包块,小时无症状,长大到一定程度活动关节时有酸胀感。检查发现0.5-2.5cm的圆形或椭圆形包块,表面光滑,不与皮肤粘连。因囊内液体充盈,张力较大,扪之如硬橡皮样实质性感觉。如囊颈较小者,略可推动;囊颈较大者,则不易推动,易误为骨性包块。重压包块有酸胀痛。用9号针头穿刺可抽出透明胶冻状物。

治疗

腱鞘囊肿有时可被挤压破裂而自愈。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复发率高。

1、非手术治疗 原理是使囊内容物排出后,在囊内注入药物或留置可取出的无菌异物(如缝扎粗丝线),并加压包扎,使囊腔粘连而消失。通常是在囊内注入醋酸泼尼松龙0.5ml,加压包扎。本方法简单、痛苦少,复发率也较低。

2、手术治疗 手指腱鞘囊肿一般较小,穿刺困难;其它部位多次复发的腱鞘囊肿,都可手术切除。术中应完整切除囊肿,如系腱鞘发生者,应同时切除部分相连的腱鞘;如系关节囊滑膜疝出,应在根部缝线扎切除,以减少复发机会。

中医辨证

主症 腕背或足背部缓慢发展的囊性肿物,呈圆球状,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软,有波动感,无明显自觉症状或有轻微酸痛;囊液充满时,囊壁变为坚硬,局部压痛。
本病为经筋劳伤,气津凝滞,病位在筋,属经筋病。

中医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活血散结,疏调经筋(在筋守筋)。以囊肿局部阿是穴为主。

主穴: 囊肿局部阿是穴。

配穴: 发于腕背者,加外关;发于足背者,加解溪。

操作: 囊肿局部常规消毒,用较粗的毫针在囊肿的正中和四周各刺入1针,以刺破对侧的囊壁为度,留针20~30分钟,出针时尽量摇大针孔,每日1次。

方义: 《内经》指出“在筋守筋”,故取局部阿是穴采用点刺法,可起到活血散结,疏调经筋的作用。

2、其他治疗

三棱针法 选取阿是穴,在囊肿局部常规消毒,医者左手掐持囊肿,右手持三棱针对准囊肿高点迅速刺入,将表层囊壁刺破,并向四周深刺,但勿透过囊壁的下层,然后摇大针孔并快速拔针,同时左手用力挤压囊肿,尽量使囊内的粘稠状物全部排出,然后常规消毒并加压包扎3-5日,一般1次即可。若囊肿未全消或复发,可于1周后再行治疗1次。

分类

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好效果,但应注意严格清毒,以防感染。

手部筋瘤


手部腱鞘囊肿在临床上其发生的几率比腕背部腱鞘囊肿少见,往往囊肿体积小,通常仅米粒大小,位于掌侧远横纹之下或近节指间关节横纹附近。由于囊内液压很大,往往误认为骨突较弹响指的硬结者浅,且不影响手指活动,仔细检查可发现有波动感。手指腱鞘囊肿一般较小,所以穿刺困难,可挤压使其破裂而自愈,也可手术切除。

腕背部筋瘤

腕部关节囊因慢性劳损使滑膜腔内滑液增多而向背侧囊性疝出或结缔组织液退行性变,这可能是腕部腱鞘囊肿发病的重要原因。囊内为无色透明胶冻钻液,腱鞘囊肿的囊腔多为单房,也有多房的。
腕背腱鞘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在腕背舟骨月骨间关节,或小多角骨头状骨间关节部位可见圆形包块突起,腱鞘囊肿的生长多较缓慢,也有突然发现。部分病例除局部肿物外无自觉不适,多数病例有局部胀痛或不适,检查时可摸到一外形光滑、张力较大的包块,有轻度压痛,有囊样感或波动感受。张力大时,包块有时被误为骨突粗针头穿刺可抽出透明胶冻状物。
腱鞘囊肿有时可被挤压破裂而自愈,对发病时间短、未经治疗而囊性感明显、触摸囊肿感觉囊肿壁薄而活动者,将腕掌屈,使囊肿较为固定与突出后,术者用拇指挤压囊壁,使囊壁裂开。一般情况术者拇指下感觉张力突然降低,再用手揉捏囊肿部位,使之逐渐减少或消失。对于囊壁厚、病程长的患者可用注射器刺破囊壁容物,囊内注入醋酸强的松龙0.5ml,然后加压包扎。对于腕背部多次复发的腱鞘囊肿手术切除囊肿,应在关节囊根部结扎完整,以减少复发

足踝部筋瘤

足踝部腱鞘囊肿多由踝关节前面、附间关节、足背外侧腱长出的囊肿状肿块,也有的出自足趾屈肌。因为足踝部小关节及肌腱活动频繁,长期逐渐致关节或腱鞘内积液增多,而发生囊性疝出,内含胶冻样物。年轻女性多见。
足踝部腱鞘囊肿与皮肤无粘连,基底活动度较小,多为球形的肿块表面光滑,可有波动感。有时非常硬而被认为是实质性肿瘤。一般无压痛,压迫感觉神经时有压痛和麻木感。
对于足踝部腱鞘囊肿治疗可行穿刺抽液绷带加压包扎,对多次复发、妨碍穿鞋、压迫神经时可行手术摘除囊肿,术中应完整切除囊肿。如系腱鞘发生者,应同时切除部分相连的腿鞘.以减少复发的机会[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