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爱抱怨 孩子负面情绪多

 诗书之华 2013-07-24

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矛盾无处不在。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加速,人到中年的“顶梁柱”不仅在单位要积极进取,回家更是“上有老下有小”。如此大的精神压力经常压得这些为人父母者抬不起头,回家后的抱怨成了每日的必修课。“看什么都不顺眼”、“凡事都找客观原因”成了他们的特质。专家指出,抱怨不仅于事无补,态度消极、怨天尤人的情绪也影响着孩子看问题的态度,不利于孩子性格培养。

过分抱怨于事无补 不良情绪会传染

一项资料统计显示,一个人平均每天要抱怨15到30次,但他们却毫无察觉。很多妈妈没有意识到,她们下意识的抱怨不仅使自己的情绪越来越低落,还破坏家庭的氛围,而且往往引发矛盾。一进家门,孩子们等来的除了家长对自己学习情况的审问,还有妈妈没完没了的抱怨:“工作太累,同事太烦!”“又堵车,烦死了,真倒霉。”在看电视时,还会说:“这些编剧都脑子进水了吧,拿我们当傻子啊!”周末一家三口要郊游,她又说:不去,哪里都是那么多人,得采买准备,我才不找罪受。很多孩子表示,妈妈的这种抱怨情绪直接导致了家庭气氛消极紧张,自己连大气儿都不敢喘,生怕引火烧身。

“看什么都不顺眼”成为孩子们对“爱抱怨的妈妈”最贴切的定义。“感觉在她眼里就没有高兴的事,总是抱怨周围的一切都跟她作对,就连去市场买个菜,都埋怨卖菜的故意将烂菜缺斤短两卖给她。”高一的王丽谈起爱抱怨的妈妈一脸的无奈,“她若是对我的成绩稍有不满,喋喋不休埋怨起来没完没了,将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都倒腾出来数落我一晚上。可是说到最后,扔下一句‘自己好好学’抬脚就走。其实我最需要的是家长能帮我找到出问题的根源,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抱怨指责。”王丽每天晚上扒拉两口饭就赶紧回屋,用她自己的话说,这叫“眼不见心不烦”。

像王丽的妈妈一样,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些抱怨影响的恶劣度。“我真意识不到抱怨竟然给孩子带来了那么大影响,”王丽的妈妈和记者做自我检讨,“这样不但无法解决现实问题,反而还将不良情绪传染给了孩子,确实挺招人烦。”

怨天尤人缺自信 期望过高苛求人

对于许多人来说,抱怨成了掩饰不自信的“护身符”:遇到挑战,他们会说“我真的不会,干不了”;遇到挫折,他们会说“都赖那个谁谁谁”;遭遇失败时,他们会大发感慨:“我早说过自己不行,领导偏不信,这下子彻底砸锅。”可见,抱怨的实质就是对自己不信任,“怨天尤人”成了很好的借口,消极的心态和行动则是抱怨产生的根源。

已经上大学的小张则认为家长抱怨的原因是“习惯成自然”:“即使一开始的确是因为‘没赶上好时候’、‘厂子效益差’而导致挣钱不多工作辛苦,可慢慢发展到凡事都怨这个赖那个,‘习惯了找客观原因’是导致妈妈一直抱怨的原因。”归根到底,家长不断抱怨的原因就是逃避现实,拒绝行动,放大负面。他们往往只对寻找外界的不利因素感兴趣,认为不顺利都是由这些不可控的因素造成的,而不会去设法改变现状。

还有些家长,因为过于苛求家人而心中充满了抱怨。这样的家长往往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不满足现状,恨不得孩子学习上“一口吃个胖子”。所以一旦对孩子成绩稍有不满,家长就会唠叨抱怨没完没了。心理学家指出,无休止地抱怨,或者向他人施加压力等行为,都是对一个人的精神施暴。孩子的承受能力毕竟有限,一旦这种压力达到一定程度,要不就“给个耳朵勉强听着”,要不就本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原则“反驳”家长。无论是哪一种结果,都会引起新一轮的矛盾爆发。

孩子学着“拉客观” 不从自身找原因

家长对诸事的不满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看待问题的方式。研究生小李一直给初中生当家教,他发现“有其母必有其子”。“一般来说,乐观积极的家长会带出向上积极的孩子,而消极抱怨的孩子往往是因为家长也如此”。小李用自己亲身经历的案例证明了这一点,“我带过不少学生,多数孩子很有朝气,很有自信心,但一些学生的表现却让我揪心。比如一个初一的女生某次考试没考好,退步很大。我让她找找原因,她想了半天,说了一大堆理由,什么她旁边的同学上课老说话,打扰她听讲;考试题太偏;老师上课时声音比以往小自己听不清等。我见她就是不说自己的原因,忍不住问她‘你怎么不从你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她却把小脖子一梗,理直气壮地说:‘我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其实和她的父母接触后不难发现,他们也是‘找客观’的高手:上班时若遇到不顺心的事,回到家后往往毫不避讳地当着孩子的面抱怨,抱怨领导不公,抱怨人际关系不好等。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很难培养出乐观向上的性格。”

而且,明事理的孩子会十分厌恶家长的这种消极情绪,某中学初二女生骆某曾在网上直言不讳地表示:“他们这种态度确实也影响到我。学习上一旦有困难有时我也会学着父母怨这怨那的,对学习失去信心,对万事万物都抱着消极的态度。”而她的学姐李某说得更为透彻:过分、不间断地抱怨,我们会觉得父母是在向我们施加压力,这样会让我们觉得身上的负担好重。其实,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生活中感受到父母工作的辛苦,这些我们都看在眼里。父母的抱怨可能是出于教育孩子的目的,但是有时候可能会适得其反。可见,家长爱抱怨,不仅不利于孩子乐观积极的个性培养,还会招致孩子的厌烦,对家长来说,这绝对是受累不讨好。

父母抱怨需回避 健康氛围助成长

父母的个性、对问题的态度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而关于抱怨这个话题,美国著名作家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恳切地和读者交流:抱怨不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还会将人们困于问题当中,使他们沉浸在失意、沮丧中,无法自拔。所以,尽管家庭是放松身心的地方,但记者提醒家长注意,在孩子面前,在外承担了各种压力的家长还是要注意调整心态,以乐观、坚强的一面去面对孩子。毕竟,家长无意的消极语言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情绪是可以传染的,应该用快乐的情绪去感染孩子。

而对于那些抱怨孩子学习不够优秀的家长,希望他们能看到孩子的优点而不是揪着缺点不放手。就像那则古老的小故事所说“不要悲观地看到半个空杯子,而要看到还有半杯水”。当然,抱怨的确是情绪发泄的直接方法,有些妈妈回家后情不自禁就抱怨起来,在此,记者提供一个“亡羊补牢”的方法:万一妈妈忍不住抱怨起来,事后可以主动向孩子“认错”,告诉她遇到问题不能抱怨,要从自身找原因,告诉孩子妈妈那样做是不负责的表现,因为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还让孩子帮忙“监督”。这样孩子就会明白“抱怨”是无效且错误的,以后看待问题就会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一味“找客观”了。

最后,要提醒家长的是,即使有些时候家长确实在外面受了委屈只能通过抱怨这种方式化解心中的痛苦,也请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夫妻俩背着孩子、“关上卧室门抱怨”会更妥当一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