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验案举例

 闲之寻味 2013-07-29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验案举例

孔伯华名家研究室 李志更博士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病、慢性病、高发病。我们通常所说的高血压就是指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有“三高三低”的特点,所谓三高就是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据调查,我国目前大概有2亿高血压患者,而北京地区45岁以上居民约一半以上具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疾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而一半以上的心脑血管疾病与高血压有关。我国是世界上脑卒中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脑血管意外的患者约有75%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而高血压就是其中的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危害性就在于它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容易造成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出血、肾功能衰竭等。所谓三低是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许多人自己得了原发性高血压竞一点不知道,更不用说药物治疗了。还有些高血压病患者,出于害怕西药副作用等原因,不能够坚持治疗,加之该病不容易治愈,故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很低。所以我们必须重视高血压,研究高血压,预防高血压,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病的常见病因有以下几类。(1)遗传和基因因素。双亲血压均正常者,子女患高血压病的机率是3%,父母一方患高压病者,子女患高血压的机率是25-28%,而双亲均为高血压者,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机率是45-55%。远远高于一般人群的患病率。但是高血压的发病还需要环境因素,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精神情绪。情绪紧张、激动容易造成血压的波动,所以高血压患者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还有一些人的职业总是处于紧张状态,如驾驶员、高空作业者、医生、会计,精神常紧张,交感神经就兴奋,容易得高血压。(3)膳食营养。高血压病患者要避免高盐、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我们每天只需要摄取6克食盐就够了。在食用油的选择上,多吃植物油,如橄榄油、玉米油、菜籽油、花生油等等,少食用猪油、牛油之类。(4)嗜烟嗜酒。高血压患者要戒烟限酒,尼古丁能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对人体有害,要戒烟。饮酒也能升高血压,每个人酒量不同,一般不要超过50ML。(5)体重主要是肥胖与高血压呈正相关,判断肥不肥有一个体重指数,就是体重除以的身高平方,体重的单位是千克,身高的单位是米。对于中国人而言,大于24就是超重,大于28就是肥胖。如果超重了,那就要控制体重。

高血压病属中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中医对其认识和治疗由来已久。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厥阴之胜,耳鸣,头眩。”《灵枢·卫气》认为“上虚则眩。”对中医的辨证治疗而言,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初稿)中将高血压分为痰瘀互结证、阴虚阳亢证、肾阳亏虚证、气血亏虚证等几个类型。(1)痰瘀互结证。主症:头重或痛。次症:①风痰上扰者:头重如裹,胸脘痞闷,纳呆恶心,身重困倦。②瘀血阻络者:头痛如刺,痛有定处,胸痛心悸、手足麻木。舌脉:舌质暗红,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数。治法:祛痰化瘀,活血通络。(2)阴虚阳亢证。主症:烦躁易怒,腰膝痠软。次症:①肝阳亢盛者:头部胀痛,面红目赤,胁痛口苦,便秘溲黄。②肾阴亏虚者:五心烦热,口干口渴,失眠梦遗。舌脉:舌红,苔黄,脉细数。治法:平肝潜阳,滋阴清热。(3)肾阳亏虚证。主症:背寒恶风,腰膝酸软。次症:头痛遇冷加重,手足发冷,夜尿频数。舌脉: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尺部弱。治法:滋养肝肾,益精填髓。(4)气血两虚证。主症:少气乏力。次证:动则气短,头部空痛,自汗或盗汗,心悸失眠。舌脉:舌质淡,脉沉细。治法: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并认为,高血压病的发生多由肝风、痰火、瘀阻、阴虚等引起,中药治疗高血压病,不仅可以降低血压,缓解症状,还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调节血脂,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作用,并能减少西药用量。对于1、2级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疗效佳时可以减停西药,中药用量也可以逐渐减少以致停药。可见,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的自身特长,深入研究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和途径,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诊疗能力。

下面选择几个中医验案,供大家参考。

临证医案1:熊某,男性,42岁。患者头昏反复发作3年,伴心悸、多寐、面赤、四肢不温,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血压170/100mmHg。中医诊断:少阴病—阴盛戴阳证,西医诊断为高血压病。治以破阴回阳,宣通内外为法,方用白通汤。服药1周后症状大减,血压140/95mmHg,继服上方1周而愈。

验案来源:叶勇.白通汤加味治疗高血压病,中国民间疗法, 2000,8(8):29~30

医家体会:高血压病以《伤寒论》少阴病阴盛戴阳证为临床表现者不多见,但常规中西医疗效欠佳,笔者投以白通汤,破阴回阳,宣通上下,解除阴阳格拒之势,切中病机,收效甚佳。

临证医案2:李某某,男性,60岁,症状:偶有头晕,常有面部烘热,潮红,易激动,伴有腰酸腿痛、夜尿频,眠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血压多波动在160~200/90~100mmHg。服用多种降压药,不能稳定;停西药,改为中药处方:干地黄20g、淮山药10 g、山萸肉10 g、泽泻10 g、丹皮10 g、茯苓10 g、制附子6 g、桂枝3 g、先煎生龙骨30 g、先煎生牡蛎30g。先服用3剂,症状有所改善。血压尚无明显变化,继续服用8剂之后,血压开始下降,且较为稳定,又用10剂之后,收缩压基本恢复正常,不高于140 mmHg,舒张压在80~90 mmHg之间波动。又用半月后改为六味地黄丸长期服用。

验案来源:丛鹏.辨证使用金匾肾气汤加龙骨、牡砺治疗高血压体会及疗效观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4(8):751~752

医家体会:中医在治疗疾病中要辨证论治,首先要辨证,所谓辨证,就是根据中医理论,依据病人的表现,找出一个解释这些症状根源的过程,能用一个原因解释就要用一个,一定不要辨出许多个,免使治疗无从下手要抓住主要矛盾及次要矛盾,推导出治疗方案,如本病到底阴虚为主还是阳亢为主,是滋阴还是潜阳。再就是论治,论治思路一定要灵活,不能墨守成规,在正确的辨证基础上去考虑治疗方向,决不能因某一种药有禁忌就放弃整个处方,如本病,制附子、肉桂不适使用,但在方中反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认定证型即决定处方,即使无疗效也知错在哪里,可迅速改变方向,对症下药;决不能畏首畏尾,使治疗无主见,虽偶有效果但也无经验可谈。

临证医案3:王某某,女,53岁,2007年11月7日就诊。头痛、头晕、心悸、失眠、烦躁、潮热、面部潮红,确诊高血压病(170/110mmHg)5年,曾口服卡托普利、依苏、利福达等多种药物,血压控制欠佳,症状无明显改善,且不堪西药副反应,遂来我院就诊。就诊时见上述症状外,舌紫暗、苔白,脉弦细,血压178/112mmHg。心电图:QRS波及ST-T段均有明显改变。影像显示:主动脉弓变型及左心室丰满。彩色多普勒显示:左心室扩大,二尖瓣轻度反流,主动脉见多个钙化斑点。查眼底见:Ⅲ期高血压征象。予抑阳降压汤(罗布麻叶15g、三七10g、葛根30g、泽泻10g),每天1剂,分3次服用。服药1周后血压降至134/90mmHg,上述症状明显改善。服药15d后血压128/86mmHg,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服药至60d将药量减至1/3泡水代茶饮用。随访至今,血压稳定在124/80mmHg左右,其他症状无反复。

验案来源:王春,刘玉东.236例自拟降压汤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中外医疗,2011,17:109

医家体会:中医并无高血压病的病名,但据其临床表现与中医头痛、眩晕、心悸、肝阳、肝风等病症类似,病机多为阴虚阳亢(肝阳上亢),气血壅滞。中药自拟降压汤选用罗布麻叶平肝潜阳,三七、葛根活血通络,佐以泽泻利水渗湿,使阴阳平衡、气血调畅、血压平稳下降,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