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画派 :南宋 . 四家《夏圭》

 愚雅轩 2013-08-12
 
 
 

愚雅轩祝朋友们全家幸福安康

 

中国古代画派 :南宋 . 四家《夏圭

 
 
 
 宋 夏圭 《溪山清远卷》.
【名称】宋 夏圭 溪山清远卷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简介】图卷,纸本,水墨画。尺幅:46.5公分,横:889.1公分。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幅为十张纸接成,除第一段为二十五公分外,后九段均大约九十六公分左右。画中景物变化甚多,时而山峰突起,时而河流弯曲。画家运用仰视、平视和俯视等不同角度取景,使起伏的峰峦和层层叠叠的岩壁,以及蜿蜒的河川,因为不同的视点在各个独立的段落裏,产生独特的空间结构。 

    画松树林木笔墨变化非常多;画山石是用大斧劈皴法,而这种技法是从李唐的斧劈皴变化出来。画家以乾枯的笔墨勾画石壁轮廓,再用夹杂着大量水分的笔墨迅速化开,使画面上产生水墨交融,淋漓畅快的感觉。

 

 
 
 
 
 
 
 
 
 
 
 
 
 宋 夏圭 《溪山清远卷》(1—14)
 
《山水十二景图三》之 渔笛清幽
宋 夏圭 绢本设色 美国纳尔逊·艾京斯美术馆藏.
 
 《山水十二景图三》之 烟堤晚泊
宋 夏圭 绢本设色 美国纳尔逊·艾京斯美术馆藏.

《山水十二景图》为夏氏山水十二景中残存四景中的一部分, 

从画面右起分别署有“渔笛清幽”、“烟堤晚泊”二题。

图卷从右端出现的是平溪汀渚、湖水荡漾, 渔舟出没。然后是浅滩湖岸、

巨石峭壁, 绿树成荫。此画山石用斧劈皴, 先用水笔皴擦, 然后落墨, 

具有水墨交融、淋漓酣畅的效果。

 

洞庭秋月图.

【名称】洞庭秋月图【年代】宋代【作者】夏圭【级别】一级文物

【规格】189.6×108.9厘米【收藏】费利尔美术馆藏

洞庭秋月。橘香浦浦青黄出,维舟日暮柴荆侧,涌波好月如佳人,争夸似弄婵娟色。夜深河汉正无云,风高掠水白纷纷,五更何处吹画角,披衣起看低金盆。

 
 南宋 夏圭《烟岫林居图》扇.
【类别】中国古画【年代】宋代【文物级别】一级文物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文物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规格】绢本,水墨,纵:25厘米,横:26.1厘米。

创作背景

    夏圭作画善于用概括的笔墨,写实的物形,巧妙的结构,大胆的剪裁,从而创造出 一种具有夏圭独特风格的水墨酣畅的艺术风格。此画作圆形,原为纨扇,左上方画烟霭远山,迷蒙深幽,下为林木坡石,后有茅屋两间,山涧溪水上架一木桥,一人弯腰策杖而行。此画山石用笔劲峭,林木简练淋漓,构图独特,将所画物象集中于画面的左下方,这也是“夏半边”的体现。

画作赏析

    此图为《宋元集锦册》之一。近处山坡丛树,小桥人家,坡下溪水浅滩,一人策杖归庄。远处烟山云雾,奇峰突起。左下方署有[夏圭]二字款。图中画树干用双钩,用浓墨攒笔随意点染树叶,用笔虽简,意趣横生。远山及坡口很少用笔皴擦,主要用浓淡墨晕染,把山石的立体质感烟云变幻莫测的动态表现得恰到好处。全图笔墨苍润,水墨淋漓,构图洗练,层次分明,为夏圭小景画精作。本幅钤有明清收藏家项元汴、高士奇等藏印共五方,曾经《书画鉴影》著录。

宋夏圭临流抚琴图.
【名称】宋夏圭临流抚琴图【类别】中国古画  、扇面画
 
  【年代】宋代【作者】夏圭【文物级别】一级文物
【文物原属】民间收藏【文物现状】故宫博物院藏
【规格】  绢本,淡设色,纵25.5厘米,横26厘米。

画作赏析

   夏圭的《临流抚琴图》,图中绘一高士临流而坐,气象萧疏,意境深远。夏圭师法李唐,为南宋院体画的代表,强调写实,注重形象的刻画。与马远的画法相比,夏圭更善于用水。墨笔急扫之后,迅速以水笔接染,笔墨衔接自然,一气呵成。由于墨与水的使用恰到好处,使得整幅画面颜色透亮,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画树木,得其形而又取其势,意笔写出枝干,偃仰屈曲,苍健老硬,有蛟龙惊虬之势;树叶点染而成,疏密有致,虚实相生,浓淡相宜,看似不经意,实则惨淡经营。茅屋隐现于树后,以墨笔勾出轮廓,再施以规则的点皴,极具装饰意味。画水有独特之处。

宋 夏圭 《西湖柳艇图》

【名称】宋 夏圭 西湖柳艇图 【年代】宋代 

【简介】立轴,绢本,浅设色,纵107.2厘米,横59.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柳堤回环, 可以看到三层。但其疏密、远近、直曲和穿插、点景的木桥、

屋宇、小船等,相互配合得丰富、生动而有变化。天空用淡墨染出浮动的白云,

 与烟雾迷朦中的远方树林相接,加强了气候特征。画柳枝的笔法劲健, 密而不乱,

节奏感甚强,颇得真实之美。岸边有游船停泊,水上小舟来往,

近处柳梢上露出酒旗,都表现了这南都湖上春光的佳胜。

 

宋 夏圭 《雪堂客话图》.

【名称】宋 夏圭 雪堂客话图 【年代】宋代 

【简介】绢本,设色,纵28.2厘米,横29.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的是江南雪景。构图采用“一角”的形式,笔法苍劲浑厚,

画山石用小斧劈皴和短线条秃笔直皴,从而使得画面方硬奇峭、水墨苍润的效果。

由此可见,其画风与马远风格有相同之处,故能并称“马夏”。

作者在用笔时刚劲而趋于含蓄,这一特点在此幅作品中表现的比较明显。

 

宋-夏圭《松崖客话》.

    在构图方面,夏圭更善于剪裁与美化自然景物,善画“边角之景”。对长卷画用概括的笔墨,写实的物形,巧妙的结构,大胆的剪裁等,是他的新创造。从他的十二段长卷(今只存“遥山书雁”、“烟村归渡”、“渔笛清幽”、“烟堤晚泊”四段)中,完全全看到他这种成就。明人题这卷后说:“笔墨苍古、墨气明润、点染烟岚恍若欲雨,树石深淡遐迩分明”。他糅合了李唐、范宽与米芾的画法,笔法苍老,墨汁淋漓。曾作拖泥带水皴,画风大体和马远相同,作楼台亭阁可信手而挥,突兀而奇特,气韵高拔。夏圭善墨,善用秃笔带水作大斧劈皴,人称“拖泥带水皴”,“淋漓苍劲,墨气袭人”。在题材上,夏圭多画长江、钱塘江等江南水乡以及西湖景色,又喜欢画雪景及风雨气象。 

  夏圭的笔简意远,遗貌取神,应该很合乎文人画对“平淡天真”的追求。董其昌创为“南北宗”画论,简单地讲,就是提倡“文人画”,鄙视“画工画”;崇尚率真,反对写实; 注重笔墨情趣,轻视绘画技能。这其实是由不同的绘画观念形成的两大流派,而被董其昌冠以地域倾向的“南宗”、“北宗”之名,就难免使人迷惑了。不能因为“马夏”出自画院,就贬为“画工”,不屑一顾。历史上“画工画”与“文人画”虽有争议,但一直互相影响,取长补短。被标为文人画典范的元四家,就明显地承继了南宋画派崇简的画风。如果说马远的刻画精细的人物、楼阁尚有过于雕饰之嫌,那么夏圭的极其简括的勾、皴,应该无悖于董其昌画论的核心—禅宗关于“脱落实相,参悟自然”的理念。 后人称夏圭为“夏半边”,而《溪山清远图》显然是全景,原图无款印,也许受了“半边”概念的制约,如此浩渺的江湖山色,竟被后人题称“溪山”。

夏圭《寒林对雪图》.

此幅夏圭《寒林对雪图》绢本,纵154厘米、 横70厘米。袁桷题跋为:

满林寒色冻云垂,正是雪深三尺时。两翁相对浑无事,门外风严知不知。

至治改元十月望日,子中以夏禹玉雪图见示,因为题此,知不足当一噱耳。

袁桷伯长甫题。钤印:袁桷伯长(阴文)。

 
 夏圭《梧竹溪堂图》.
【名称】宋夏圭梧竹溪堂图【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文物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简介】绢本,设色,纵:23厘米,横:26厘米。 

   夏圭在图中描绘山居景色。远山青翠如屏,山溪江流处水势平缓,水际丛竹新篁,清润可爱,高大的梧桐树枝叶繁茂,亭亭如盖。在极其逼仄的尺幅间,画家运用的构图的繁简对比和表现手法的虚实映衬,反映了极为丰富的物象与艺术内涵。此图以空蒙的山林为背景,并将溪堂及人物拉近,刻画至精至细,在笔墨上,多用重笔,转折方硬,富于力度感,墨色浑厚古朴,耐人寻味。其设色以淡石绿、花青为主调,充分显示了画家在控制浓墨与淡色的技巧上有高超的艺术造诣。  

   此图原载《宋元宝绘册》,图画梧桐、修竹、茅舍、远山、栏杆,一人坐室内似有所思。所画竹树疏朗简洁、布局巧妙。画房舍不用界尺,随意勾出,似不经意,却意趣无穷。远山用花青轻勾淡染,于朦胧中更增加了画面幽深旷远之感。近山用斧劈皴,方劲峭拔。构图采用[边角式]局部取景法,以突出主题。全图笔法苍老劲健,下笔急速果断,痛快淋漓。层次清晰,主次分明,画面虽小,匠心独具。此图树干上款署[夏圭]二字,经《清河书画舫》、《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