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眼中的2012’感动达斡尔人物

 兴安书馆 2013-08-20

达斡尔,一个剽悍起来所向披靡的民族;一个温存起来美丽幽微的民族;一个团结起来坚不可摧的民族。这个民族独以一种草原上的植物——柳蒿芽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节日“苦牧乐节”,藉此将民族心理潜存的感恩意识形象化、具体化。达斡尔人的心弦为善良勇敢所颤动,达斡尔人对无私与爱有更多的注解和崇尚……
2012年在历史的车轮声中渐行渐远,达斡尔人在逝去的岁月里一如既往地践行了仁义礼智信,信守爱和希望。拨开那些天各一方如珍珠或星辰般的13万余人影,有一群内心里时刻装着民族并为之孜孜以求的达斡尔的孩子从繁华喧嚣中昂然走过。无论你是否闻听过他(她)们的名字、是否关注过他(她)们的行踪,他(她)们的所作所为都带给达斡尔以骄傲或荣耀,触动你心田中柔软的角落……

 

2012’感动达斡尔人物推荐候选人如下:

 

1、达斡尔戍边历史探寻队(团体)

金峰、阿利、郭连锁、郭旭光、赵龙江、金桩。

《把根留住》的歌声扣问过无数人的心房,戍边屯垦的词汇走进过无数人的脑海。熙熙攘攘中什么是存在?沉睡麻木时有什么闯进过你对人生的追问?我们每天享受着丰衣足食安定祥和的日子的同时,会不会忽然领悟幸福的原因来路?在少的可怜的关于一个民族的历史记载里,我们除了读出流亡二字,达斡尔先辈曾是怎样的忠勇无畏很少有人去揣想和考证,那些客死他乡埋骨荒野的英魂也很少有人去问候和祭奠,这些不怪一个民族不懂得孝道,而是周遭的捆绑太多,敏感的因素层出不穷,当条件成熟的时候,我们希望看到的改观自然来临。于是,在初春的阳光下,我们透过莫力达瓦漫山遍野的映山红花,看到了6个伟岸的身影,他们要用行动去拨开历史的迷雾,用镜头去记录先辈的光辉足迹,用心灵去探寻戍边英雄的风暴寒苦……你在吗?我的亲人!“我和先辈有个约定”!——一位叫金峰的索伦达斡尔后人个人出资20余万元,征得5位同样具有铁肩担道义的仁人志士的协助,开始了穿越249年跨国境的探险追寻之旅,达斡尔的历史会记住这6个铿锵的名字——金峰、阿利、郭连锁、郭旭光、赵龙江、金桩。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23456.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乌兰牧骑(歌舞团)。

一个民族的文化需要有冲锋陷阵的主力军去传播,一个民族的精神需要有活灵活现的直观形象去呈现,一个民族的生命活力需要有艺术演绎的个人或集体去代言。莫力达瓦乌兰牧骑这个红色的民族文艺宣传队组建53年来,创造了许多达斡尔文化经典,获得了许多大大小小的荣誉。不仅在全国58个乌兰牧骑中屡屡夺魁,而且成为国家之间文化交往的代表。2012年8月23日至29日,莫旗乌兰牧骑应捷克民间艺术协会邀请,由中国文联委派参加了一年一度的捷克国际民间艺术节,把东方达斡尔的文化魅力淋漓尽致地呈现在世界舞台。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乌兰牧骑团长郭志英这位团队的灵魂人物还在CCTV的城市一对一节目中出色地完成了对外宣传任务,银屏上的他英武儒雅、谈吐恰当,背后是两天两夜的压力失眠和带病坚持。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psbca6pr7ga.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535254_005206.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3、沃岭生。

2012年7月6日,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评奖结果揭晓,由黑龙江民委监制选送的风情音画《达斡尔人》喜获11项大奖。《达斡尔人》的背后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站在民族的角度,最令人钦敬的要数原黑龙江民委主任沃岭生。沃岭生在任齐齐哈尔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区长时,曾在1998年的嫩江特大洪水中临阵指挥过事关生死的“哈拉大堤保卫战”,危机关头果敢决策,身先士卒,挽狂澜于即倒。因此被评为过齐齐哈尔抗洪英雄。升任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部长后,首次提出达斡尔创造了嫩江文明的观点并亲自组织召开“首届达斡尔民族民间文化研讨会”。官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一个有大作为的官员在自身仕途上不忘记自己所属民族的事务,不能不说是一种感恩情怀下的伟大。得知全国少数民族文艺调演的消息后,沃岭生与黑龙江省文化厅领导协商,共同批复齐齐哈尔方面的相关申请,下拨300万经费用于《达斡尔人》的排演,并将剧目名称由《爱唱乌钦的阿爸》改正成《达斡尔人》。同时,多次督办协调调演事宜,为达斡尔文化的对外宣传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261547522116919-1261547522118465.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4、契丹王朝导演魏宝和。

在2012年春节到来之际,由赤峰市委宣传部、赤峰市文联牵头,内蒙古中元投资有限公司出资,与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组共同打造的历史文化纪录片《契丹王朝》亮相央视。
大辽帝国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来金、元、清诸王朝在塞北的兴起,以及我国各族人民抵抗殖民主义者入侵,奠定了历史基础。然而,长期以来,契丹王朝却因为受到中原正统思想的影响,使不少人对此持有偏见。《契丹王朝》将告诉人们:中华民族的辉煌由华夏各民族共同创造,契丹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文明做出过重要历史贡献,对契丹王朝的兴起、发展、鼎盛、衰亡过程进行展示,将对21世纪的人们有着深刻的启迪作用。契丹王朝导演魏宝和就是抱着这样一种创作理念全身心投入创作过程。
本片总撰稿、编导魏宝和,可以说是个赤峰通,因为近年来他曾多次到过赤峰,在接拍《契丹王朝》之后,依然很谦虚。他说:“接拍这样的鸿篇巨制,感到非常荣幸,为了能拍好这部片子,我足足准备了两年。”魏宝和编导说,有关记载辽史的史料书目并不多,为了更多地了解大辽文化,魏宝和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发现与辽有关的书籍,哪怕只有一页涉及到辽的历史,他都会不吝金钱,买到手中,用他的话说“足有一屋子书了。”有了这些史料储备,魏宝和编导仍不满足,他又遍访辽史专家,向专家请教,总计5集的剧本出炉后,魏宝和编导又拿去请相关专家斧正,最终得以定稿。
达斡尔族作为契丹传人,能够看到《契丹王朝》的播出不仅会感到振奋骄傲,而且会受到启迪和反思,面对那个基本被雪藏的历史文明和文化宝库,魏宝和在不经意间唤醒了一个民族的古远记忆,拷问着达斡尔人的内心觉悟与使命担当。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388710_953267.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5、晶达

晶达的长篇小说《青刺》出版发行标志着达斡尔族作家的文学作品具有了时代意义和文化市场价值。能与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签署数字出版合同无疑让达斡尔文学打了个翻身仗。作为80后作家,晶达的实力和冲击力不言而喻,晶达成功的背后也包含了达斡尔作家锲而不舍、敢立潮头唱大风的精神。《青刺》出版后, 7月16日,晶达接受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峡两岸、文化之窗”节目的现场直播采访;7月20日下午,接受了华语广播电台的采访。她的创作谈也将发表在《文艺报》和《北京青年报》上。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210.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中右侧为晶达


6、富永生。

2012年春节过后不久,从新疆传来喜讯,乌鲁木齐达斡尔文化交流协会终获批准。众所周知,新疆是一个ZHZH敏感带,民族问题相对复杂化,所以一个民族民间组织获批来之不易。了解内情的人知道,为了乌鲁木齐达斡尔文化交流协会的组建,乌鲁木齐族胞齐心协力坚持不懈,尤其是富永生多次出面,不顾给自己工作上带来的负面可能的影响,以民族大义为重这句话在他身上就是个实例。新疆达斡尔的戍边节已经举办了12届,戍边节的定位和名称多半与富永生有关,一个节日的名称选定看似没什么,但名称会决定节日的意义走向,其恰当性、科学性、发展后劲和生命力都与节日名称息息相关。至于富永生与几位族胞多年来接待各地达斡尔同胞去新疆的背后故事就不再表述。

金克尔 富永生   中共党员,乌鲁木齐海关监管通关处副处长,2000年根据新疆达斡尔百年戍边却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政治性节日,他在广泛征求意见后提出并组织乌鲁木齐达斡尔人承办了十二届达斡尔民族“戍边节”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于2008年和2012年连续两届荣获新疆乌鲁木齐市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2012年当选乌鲁木齐市政协委员;2006年开始申请组建乌鲁木齐达斡尔协会,经过几年努力2012年终于申请成立了“乌鲁木齐达斡尔文化交流协会”。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22190592314791.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7、郭文华。
从2012年的塔城民间歌舞老年艺术团解体风波中,一个叫郭文华的名字被炒响。在一片质疑与赞扬声中,郭文华力排众议顶着压力走进各地达斡尔人的视野。于是,她成为第一个以官方身份率队回到故乡进行文化交流和政治演出的达斡尔族导演。她先是与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文化馆的大群导演联手完成了梅里斯区庆60周年的迎宾晚会,继而回到老家莫力达瓦进行汇报演出、采风交流,接着又到呼伦贝尔与市文化局长诺敏进行会晤,期间还携带11名“毕力多尔”艺术团的队员出席了当地民族同胞筹办的文艺交流酒会,那眼含泪水的表情是新疆6000余族胞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深沉思念的浓缩,是戍边英雄后人的真情写照。
作为塔城地区歌舞团的总导演,郭文华多次把“毕力多尔”和达斡尔文艺推介到新疆内外,曾参加了上海世博会的演出活动,她导演的达斡尔歌舞多次被选送到新疆春晚,2012年她还导演了塔城地区旅游文化节和蔬菜节的达斡尔节目。但很少有人知道她是身患重病超负荷工作坚持在第一线……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282721585772742.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8、梦迪、金芳、鄂英柱。

 

有一个词叫“幕后推手”,推手的作用会在事情处于事倍功半或举步维艰时促成柳暗花明又一村。推手是智囊和贵人集合体,一些事情的最终达成常常要依靠推手。在达斡尔戍边历史探寻队摄制组里,我们如果留意,就会发现三个在关键时刻奔忙的身影,他(她)们没有冲锋陷阵,却为战斗在一线的人员提供后勤保障、车辆物资,拿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或者以自己的存在为前线提供精神力量和周到服务。达斡尔戍边历史探寻队摄制组的境外行动需要及时的内线报道,出镜入境需要有人送迎和问候,这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探寻祭奠和采风需要里应外合的团队作战。梦迪、金芳、鄂英柱三位默默付出召之即来的族胞便是达斡尔戍边历史探寻队摄制组的幕后推手。你可以质疑甚至不屑,但风凉话否认不了一种精神——精诚合作,无私奉献,而一个民族的希望就在这个民族里有某种精神。
除此之外,梦迪在年度的爱心活动中多次主动捐献,蔡路光、鄂温克朋友在达斡尔论坛发出救援声后,梦迪是第一率先垂范的族胞,民族之光微公益、北京鲁日格勒节操办等,她都是达斡尔男人一样的干将。金芳一直不为人知地为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默默做工,为索伦古城的保护苦心积虑。鄂英柱也在缇古拉这个戍边村发挥着自己的才干和光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4975.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7062.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9、诺敏、郭健。

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呼伦贝尔大雪原》斩获编剧、舞美等多项大奖。《呼伦贝尔大雪原》这张呼伦贝尔市的经典文化名片的诞生不能不说与诺敏与郭健的贡献有直接关系。因为诺敏担任了策划、监制、出品人、编导等多项决定成败的角色;郭健是整个剧目的服装总设计。诺敏与郭健在达斡尔文艺事业上的成就和影响非常之大,不再謷言。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04120283646224.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0、敖好章。


 

为传承民族文化而不懈努力的老同志——记敖好章同志亲自制做曲棍球拍子、球、达斡尔车的事迹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学会秘书长敖好章同志,是旗民政局退休,享受副处级待遇的老同志,今年已经66岁了。2009年担任学会秘书长以来,兢兢业业地协助理事长主持好日常工作的同时,以传承民族文化为己任,亲自制做原生态曲棍球拍子、球、达斡尔车,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扬。

 一、曲棍球拍、球的制做

敖好章同志担任秘书长前后,已有四次组织人员上山砍回制做曲棍球拍子的原材料,并委托朋友挖杏树根做球的原材料。他带着几位帮手,为学会制做了上百个拍子和十几个球。2009年赠送给梅里斯区达斡尔学会22把、新疆塔城达斡尔学会40把、2个球,有2把精制拍子和1个球在济南第十一届全运会内蒙古展厅展出,学会老年曲棍球自用40把,2012年又制成半成品50把拍子。莫旗老年曲棍球队用这些拍子和球多次为中央电视台及国内外媒体录制节目,特别是奥运会期间纽约时报记者来莫旗采访时也特意拍摄 了老年曲棍球的表演,并发表了整版的报到,登载了照片。中央电视台、青海电视台都录制过敖好章同志制做拍子和球的全过程。

二、达斡尔车的制做

2011年旗政府要求学会组织制做10辆达斡尔车。实际上,制做达斡尔车是一项很麻烦的事情,要是做一个质量好、又精制、又耐用的好车,从采伐原材料起到制做完工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敖好章同志为了将制做达斡尔车的艺和技术传给后人,接受了这个任务。

敖好章同志是1968年回乡知青,在阿尔拉公社哈力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期间他为生产队放过排,和父亲一起给生产队制做过达斡尔车,那时就已成为一名成熟的木匠。

具有千年历史的达斡尔车,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已经被小胶车、小四轮及现代交通工具所替代。几十年来,制做过达斡尔车的好木匠都已七旬以上,这些年来也没有几个人做过质量好的达斡尔车。为了完成旗政府交给的任务,做出达斡尔车的精品,敖好章同志从2011年3月份起,组织学会有关人员找木匠、选采伐点儿、亲自办理审批经费、采伐许可等事宜,最后与杜拉尔乡查哈阳村的苏英宝签订了“制做达斡尔车的合同”。敖好章同志亲自带领苏英宝组织的采伐人员上山选材,指导木材的粗加工、阴干、贮存等事宜。

2012年3月14日,敖好章同志带着自己的木匠工具,去了杜拉尔乡后沃尔奇村,与苏英宝选定的年轻木匠康红林和他找的鄂明永(64岁,过去做过达斡尔车)三个人一起做起达斡尔车。康红林从来没见过达斡尔车的制做,他们三个人中,敖好章同志成了主力木匠,他亲自设计、划线、砍钵子、凿眼、安装,每道工序都亲自把关、亲自动手做。他们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制做了三辆“卡日其木勒”车,即达斡尔人传统的婚嫁、走亲、外出办事用的乘坐车。14辆一般生产 、生活用的运输车、一套放排用的采运圆木的吊运车。特别是三辆“卡日其木勒”车制做工艺复杂、难度大、质量要求高,吊运车的制做,前后车要搭配合理,后车的大叉选材难,起吊装置要制做精细。在他的带领下克服了很多困难,终于在6月25日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6月28日一辆“卡日其木勒”车、一辆运输车、一套吊着圆木的吊运车在斡包节大会上亮相。

8月15日在中国第二届曲棍球节有1辆“卡日其木勒”车、8辆运输车、1套吊运圆木车,共10辆马车参加了开幕式。

6月份以来,这些达斡尔车还为莫旗电视台拍摄 达斡尔专题片、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制组拍摄达斡尔族文化遗产、拍达斡尔族婚礼都留下了精美的片段。

为了更好地把达斡尔车制做的全过程留给后代,敖好章同志联系莫旗电视台达斡尔族专题片摄制组,从2011年3月起跟踪拍摄了上山选材、伐木、装运、粗加工及制做的全过程。

8月18日为梅里斯区达斡尔学会制做的“卡日其木勒”车和运输车在区60庆大会会场展出,为区庆活动增加了一个新的亮点。

为新疆塔城达斡尔学会制做的车辆将于新疆戍边250周年纪念活动前运抵塔城。

通过这次达斡尔车的制做,莫旗博物馆将康红林报为制做达斡尔车传承人。

为做好达斡尔车的精品,并把技术传授给康红林木匠,敖好章同志在后沃尔奇村整整渡过了95个日日夜夜。他起早趟黑,人晒黑了,又消瘦了,累得半个月后才缓过劲来。

在大家的赞誉声中,他谦虚地说:为传承达斡尔车文化做了一点工作罢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5622.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0 14:23:59编辑过]


达斡尔啊达斡尔  我深情地爱着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