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圣解(八十)

 永生道人 2013-08-23

道德经圣解(八十)----萧天石

(2012-03-01 23:05:13)
标签:

杂谈

分类: 道门语要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①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②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民不厌。③以其不争,故无下莫 能与之争。④天下皆谓我道大,⑤似不肖。⑥夫唯大,故似不肖。⑦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注释】

    ①《御览·地部》引作“江海能为百谷王者”,《皇王部》引句同此。《地部》引作“以其善下也”,《皇王部》引作“以其善下之也”。 王,《说文》:“王,天下所归往也。”又:“泉出通川为谷。”是百谷即百川,王即归往。六十一章王弼注:“江海居大而处下,则百川流 之。”范应元谓:“江海所以能为众水所归者,以其善下之而居不争之地也。譬天下之归于王者,以其谦下而不争也。”

    ②圣人,王弼本无此二字。然景龙、御注、景福诸本皆有,且范应元引古本此章亦有“圣人”二字。今见《道藏》王本有“圣人” 二字,强本荣注引经文云:“是以圣人欲上民,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后之。”是《道藏》本亦有此二字,兹据补入。此言圣人 欲为民上者,必以卑下自处也。盖圣人非欲上人,非欲先人;下之后之,其道反不得不上且先耳。

    ③河上本作“处民上而不重,处民前而不害”。《文子·道德篇》引作“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众不害,天下乐推而不厌”。

    ④强本成疏及荣注引经文作“以其无争”,是成荣本皆作 “无”。此言圣人善下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⑤此句至“其细也夫”,王弼、河上本及今诸通行本皆属之下章首句。姚鼐以此三句别出一章,魏源合此三句于此章并谓:“其 文义与下章不相属,而与此章相为首尾,故合并之。”叟案:此三句义与本章合,从魏氏改。

    ⑥道大,河上本、范应元本无“道”字。似,景龙碑本无之。肖,顾本成疏“河上本作‘肖’,诸家云‘笑’”,是成本作“笑”。河上注此句曰:“老子言天下谓我德大,我则佯愚似不肖。”

    ⑦似,景龙本、敦煌本无。不肖,敦煌辛本作“故不笑”。宋刘骥《老子通论》本无此句。河上公注:“唯独名德大者为身害,故佯 愚似若不肖,无所分别,无所割截,不贱人而自贵。”

    ⑧其细也夫,景龙本无“也夫”二字,景福本无“也”字。河上本以“其细也”断句,“夫”字为下句首词。此句河上注云:“肖,善 也,谓辨惠也。若大辨惠之人,身高自贵,行察察之政,所从来久矣。”又释“其细”云:“言辨惠者唯如小人也,非长者。”蒋锡昌释此 句谓:“夫唯圣人大也,故似不类俗君;若类,则久矣失其所以为大也。”

    又,吕吉甫释此句云:“天下徒见我道之大,而谓其似不肖。而不知其所以大固似不肖也。何以言之?大道泛兮其可左右,无 乎不在者也,彼见其无乎不在,无可拟者,谓之似不肖。而不知其无不在而似不肖,乃道之所以为大也。盖万物莫非道也,则道外 无物矣。道外无物,则无所肖者,此其所以为大也;若有肖,则道外有物矣,道外有物,则道有所不在,其尚得为大乎。故曰:‘天下 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盖我道所以如此之大者,以吾无我而不争故也;夫唯无我而不争,故能 持人之所难持。”

                                     总阐圣人王天下之道法第一

    上言玄德深远,似与物反矣,而实乃可至于大顺,以与天地自然之道合。圣人之道,大而化之;以道治民,非以明之,非以智治,而在 使天下之人皆归真返朴,全其天真纯一不杂,智诈不生,巧伪不用,似以愚之,而非愚之;使各皆得自返还于其先天本来真性也。本章 承之,仍基于宇宙间之“对动原理”,而为之于“反”,以为圣人“王天下”、“化天下”之道。故首举事以为证曰:“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自处于下地,则百川自然归往。人事亦然,下人则得人,下国则得国,下天下则得天下!故继曰:“是以圣 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 之争。”处尊而能自卑之,处贵而能自谦之,处上而能自下之,处前而能自后之;利则予人,害则自居;功则予人,过则自居;善则予人,恶 则自居;德则予人,罪则自居;此道家所谓“玄圣素王”之道也。如此则自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无所争于天下,无所欲得于天下,故天下 亦莫能与之争。圣人无我,以天下付天下,又何争之有?孔子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玄子则曰:“以己之所甚欲者,施之于人。” 此大让之德也,圣人以谦退自处,以卑下自持,以清虚自守,以柔弱自持;以此处天下,又何能与之争哉?

    夫道法天地,故道贵施与。天地之于万物,无不施也,无不与也.;而施而无求,与而无取,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利泽施于万世而不 自为功!故万物不能外天地而独存,亦无物可与天地相争胜也。孔子有言曰:“所求之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是交友之道,贵能先施 之。龙山子曰:“圣人之于天下也,有施无类,且贵能先施之,施而不望报。此其所以为大也。道施,德施,法施,物施,皆施也。是故圣 人博大如天地。”经曰:“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以圣人善为天下而无我,善治天下而无事,善利天下而无争,善救天下而无私。能行此 “四无”于天下,此其所以为大,大而无可比量也。昔孔子称尧舜禹之有天下也时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 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典焉。”此即老子所谓:“太上,下不知有之也。”如此,自能“处上而民不重,处前 而民不害”也。以其有天下而若无天下,故百姓亦能有君而若无君于上也。

    以其大,故不可名,不可象,亦不可器,无得而称焉!是以老子又曰:“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 细也夫!”夫为道也易,使天下无所不被其德,无所不化于道难。我为道而能有所以易,使我为道而能无所似难。故似不肖则大,似而 有所肖,则小矣!似孔孟乎?孔孟而已;似老庄乎?老庄而已;似佛陀乎?佛陀而已;似上帝耶稣稣乎?上帝耶稣而已!不能超越而又超 越之,涵盖而又涵盖之也。独立一我,与天同大,与道合一,道无乎不在,而我亦无乎不在;道无乎不存,而我亦无乎不存,道生育一切, 造化一切,主宰一切,而又无一为生育,无一为造化,无一为主宰者,以其不可言说,不可思议,不可比拟。故无似无不似,无肖无不肖; 不肖即肖,不似即似。故曰:道不可道,名不可名;物不可名;物不可物,而相不可相;无道,无名,无物,无相,其何定之?故曰;莫若以不说为说,以 无名为名。此其道大无称,而玄之又玄也。

                                             参证章旨第二

    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故圣人乃首以修道行道为志者也。出而临莅天下,乃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而为之 也。故苏子由谓:“圣人非欲上人,非欲先人也。盖下之后之,其道不得不上且先也。”夫“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欲有 以先之存之,而动于其心者也;动于其心,则害于其道;动乎其心,则役乎其神;故孟子以“不动心”为教。道家以天下等外物,悉视同土 苴,岂肯以富贵功名与天下为务而争哉?君子以让为上,从事于争,存心于争者,必自小人矣;以其系求足于外,而非求足于内也。一心足,而万事自足;一心定,而天下自定;一心安,则无在而不自安也。

    李息斋曰:“圣人不得已临莅天下,其视首出庶物与在民上,为何等事哉!故有天下,而能以言下民,能以身后民,非忘天下者,不 能也。是以处民上,而民不重;不知其有君也。处民前,而民不害;不知其有民也。唯其上下相忘,是以天下下乐推而不厌。盖吾之所取者,非民之所争也。无为之为天下,且不见其朕,况欲与之争乎?”

    吕吉甫曰:“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则能为天下王者,亦善下之而已。则玄德者,乃所以下下之 道也。庄周以为以此处下,则玄圣素王之道。而舜之在下,则曰玄德升闻。则玄德者,固圣人所以处下之道也。以处下之道,而居人 上,乃所以下之也。圣人之有天下也,以言其位,则固欲上人也,然以孤寡不榖为称,而受国之垢与不祥,则以其言下之也。以言其序, 则固欲人不害,不害则以从之为利矣,不重不害,此天下所以乐推而不厌也。夫以其言下之,以其身后之,则不争者也。乐推而不厌,则 天下莫能与之争者也。非体玄德者,其能若是乎?故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又曰:“天下徒见我道之大,而谓其似不肖,而不知其所以大,固似不肖也。何以言之,大道泛兮,其可左右,无乎不在者也。彼见其 无乎不在,无可拟者,谓之似不肖。而不知无不在而似不肖,乃道之所以为大也。盖万物莫非道也,则道外无物矣。道外无物,则无所 不肖者,此其所以为大也。若有所肖,则道外有物矣。道外有物,则道有所不在,其尚得为大乎?故曰:‘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 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盖我道所以如此之大者,以吾无我,而不争故也。”以“无我”结其解,卒得解其不解之解,斯亦能神 其解者也。能无我,故我道大;能无我,故无可似,亦无可肖,能无我,故能忘我而兼忘天下。此所以能为王天下之大道大法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