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圣解(四十)

 永生道人 2013-08-23

道德经圣解(四十)----萧天石

(2011-06-01 22:28:12)
标签:

杂谈

分类: 道门语要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①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②虽有荣观,燕处超然。③[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④轻则失根,躁则失君。⑤

    【注释】

    ①韩非云:“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能使轻,静能使躁,故曰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君,一本作“本”。王弼云:“凡物轻不 能载重,小不能镇大,不行者使行,不动者使动,是以重必为轻根,静必为躁君也。”

    ②圣人,韩非《解老》引作“君子”。傅、范、羲之本同。辎重,河上注:“辎,静也。圣人终日行道,不离其静与重也。”辎,《说 文》:“軿车前,衣车后,所谓库车也。”释名:“辎车,载辎重卧息其中之车也。”由上言卧息之车,证河上解为得老子本义。一般作载行者之衣食器械之车,犹现军中之辎重。与前后文义不合,误。

    ③荣观,河上公曰:“荣观谓宫阙。”燕处,王弼、傅奕本作“宴处”。今王本亦作“燕”。《集韵》:“与‘宴’通,安也,息也。”《易. 中孚》:“初九,虞吉有他不燕。”疏:“燕,安也。”《齐语》:“昔先君之处事也,使就闲燕。”注:“闲燕,犹清静也。”李温陵云:“有辎重则 虽终日行而不为轻,何也?以重为之根也。常燕处,则虽荣观而不为躁,何也?以静为之君也。”

    ④奈何,景龙本作“如何”,并无下句“而”字。焦竑曰:“奈何,古作‘如之何’。”高亨曰:“《韩非子.喻老篇》:‘主父万乘之主,而 以身轻于天下,是以身幽而死。’老子此句,疑后人本韩非所加注语。”叟案:此疑极是,老子经文,混入注语者,非此一处而已。

    ⑤失根,景龙、河上作“失臣”,严遵、王弼作“失本”,《永乐大典》、吴澄、焦竑、释德清等各本均作“失根”。反照上文,作“失根”是。

    总阐主静立极第一

    重为轻根,务重者,决不轻举。静为躁君,能静者绝无妄动。我自重而民自重,我自静而民自静。重则制轻,轻则制于重;静则役物,躁则役于物。故曰:养心莫善于主静,主静莫善于寡欲,寡欲莫善于外物;外物而不入于内,思虑欲念不萌于心,则真宰自重于天下,而此心寂然不动矣。

    了乎道重而身轻,则自可舍身以为道矣。身重而天下轻,则自可舍天下而不为,而为身以道矣。为身以道者,修道以超凡入圣也。故养心养神,养道养德,而返朴归真,重于养形养体,全身保命也。千古来以命学误老子者,无不误尽天下苍生!且夫命者,人各有其命,而性则尽人皆与天地同其性。故尽我之性,即可尽天地万物之性也。

    了乎心静而形躁,则自可忘形以全心矣。性静而欲躁,则自可泯欲以全性矣。全心全性者,全其心性之纯一本真,所以不缘不染,不纷不二,湛然寂然而无物;亦所以超凡入圣,超圣入神,而非在穷 心性于物欲,极智巧于事功与外物也。此心泰然不动,富贵荣辱死生,不能摇其心志,唯道是守,唯道是从,则自可“立人极”,再上超而 “立天极”,以至“天人合极”矣。

    轻则浮而妄动,躁则急而妄为;重则撼而不动,静则寂而无为。能不动,则如众星之拱月,不言而自拱。能无为,则如万水之朝海, 不召而自来。是以圣人唯道是守,唯道是行;道在于斯,天地万物,无不自归于斯也。终日行者,终日行道也。不离辎重者,不离心性 与神气也?四者为人之本,亦为修道之本。濂溪周子谓“立人极”,须自“主静”始,即此也。能如是,则虽有荣观,亦能燕处超然。如能静 重自持,超然自处,清静无为,寂然不动,岂但荣观无与于我,且亦富贵不足以淫其行,贫贱不足以移其志,威武不足以屈其节,天下不足 以动其心矣!

    故有天下者,不可以身轻天下;以身轻天下,至其极,则必以身殉天下。不爱其身,岂爱天下?不贵其身,岂贵天下?不治其身,岂能治 天下?不重其身,岂能重天下?轻其身以为天下者,伪也。重其身者,非谓重其命也,所重者,在藏诸其内之道也!无道于身,则一身之不 成,一心之不化,岂足以成天下化天下哉?有诸己,方足以成天下之务,无诸己,岂足以成天下之务,而兼正天下哉?是以圣人之于天下 也,应重以自持,静以自守,切戒轻举躁为,不能虚心自处。故又曰: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良以轻之与躁,乃修道与治天下之大病痛也。

    《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天玄子则谓:“会三才之用,贯而通之,神而化之,曰动与静。”一动一静,互为之根;即动即静,即静即动,动静一如,体用 不二。夫“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一则静,故“主静”之学,即“主一”之学、“主诚”之学、“主心”之学也。

    参证章旨第二

    重者,圣人所以自持之道也;静者,圣人所以自养之道也。敦品立德在乎重,涵心养性在乎静。重而能静,潜诸内,则自有寒潭湛湛 之气;发诸外,则自有泰山岩岩之象。迄乎道并天地,德贯古今,则自行如和风庆云,止如瑞日祥月,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矣!“君子 不重则不威”,“君子不静则不圣”,其斯之教欤!

    轻者,毁身之媒;躁者,败事之孽;足以圣人戒轻举,此所以成事成物,亦所以成己成人也。能我重而富贵轻,则自能视富贵如浮云, 能我重而天下轻,则自能视天下如草芥。古之圣人,其所以能视帝王如敝屣者,非在其自重欤?古之圣人,其所以能不栖栖皇皇,竞竞 焉以求用于天下者,非在能自静欤?静则能定,定则能撼之不动,推之不行。静如止水,方能定如泰山。不动心,不起念,不驰聘狂躁, 不醉迷物欲者,全在静定功夫也!

    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不离辎重者,不离道也。静之与重,入道之门,故以此言。不重则不庄,不重则不威,不重则不严,不重则不肃。不静则不虚,不静则不定,不静则不清,不静则不明,而神亦无由而生矣。故曰:虚极能容物,静极自生神。若戕生于声色名利之场,残性于荒淫嗜欲之境,丧心于祸福得失之间,捐神于是非毁誉 之中,是皆重外而轻内,重物而轻身者也。重外则内殉于外,重物则身殉于物,故戒以身轻天下。不以身轻天下,在道重而天下轻。此 所以尧让位于许由,而许由不受也。

    根者,本也,性也;君者,主也,心也。轻则离本失性,躁则离主失心,故圣人之所修者,全在心性也。

    且夫自重者,人恒重之;自敬者,人恒敬之;以其自相庄严也。能自静者,人莫之能动;能自一者,人莫之能纷;以其自性寂定也。我自有主宰,则举世誉之无动于中,举世毁之亦无动于中。以“此心自有主宰在,不为时人作重轻”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