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圣解(三十七)

 永生道人 2013-08-23

道德经圣解(三十七)----萧天石

(2011-05-28 15:11:17)
分类: 道门语要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②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③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 于失。④同于道者,道亦得之;同于德者,德亦得之;同于失者,失亦得之。⑤信不足焉,有不信焉。⑥

    【注释】

    ①本章各本多以“希言,自然”为首句,据姚鼐本改正,高亨《老子正诂》本亦从之。历代解者,因而将“飘风不终朝”以下,至 “而况于人乎”数语,作“崇尚自然”解,而不知从“常”、“变”悟入,大误。本章主旨,乃言圣人宜无为而循常道。

    ②“飘”字上,傅、范二本有“故”字。罗振玉曰:“景龙、广明、景福、英伦诸本,均无‘故’字。”河上本亦无,据删。王注曰:“言暴 疾美兴不长也。”河上注曰:“不终朝暮也。”

    ③景龙本,上句无“者”字,下句无“乎”字。“尚不”作“上不”。此从河上、王弼本。“久”字,《左传.昭公二十八》、《正义》引作 “天地尚不能常,况人乎?”高亨认此应为一章。并谓下句“天地” 二字为衍文。又谓:“七章曰:‘天长地久。’此处安能云天地尚不 能久,以自相矛盾。”叟案:高误,天长地久,就天地本体言;此处所指系“飘风骤雨”,乃天地之所为而言。天地之所为,有常有变,有 久有不能久,而况人为乎?故下文继示人以宜从事于常道。高认应至此为一章,误。

    ④河上本“故从事于道者”下,有“道者同于道”数字。《淮南子》引与本文同。俞樾谓为衍文,从删。

    ⑤各本作“道亦乐得之”,下二句亦作“乐得之”。此从御注、英伦及《永乐大典》本。

又四五两段全文,景龙本作:“故从事于道者,道德之,同于德者,德德之,同于失者,道失之。”严可均曰:“古‘得、德’字通,‘德 之’即‘得之’也。”

    ⑥景龙、英伦、遂州、馆本、王羲之诸本无“焉”字,景福、傅奕、室町三本无下“焉”字。

    总阐玄同道德原理第一

    飘风骤雨,乃天地暴怒不平之气,阴阳不燮所使然,沛然而来,悠然而去,以其变而非常也。凡变而非常者不能久,故“飘风不终 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之所为,违其常犹不能久,人之所为,不知守常,又岂能外之?老子之所谓“常”者,亦即宇宙之 母,天地万物之所以生、之所以存,与其所以永恒不变之自然而然之道也。故大凡天下事,以守常为上,用变为下。顺其常则久,不顺其 常,未有能久者也。故骤成者必骤败,暴起者必暴亡,此事所必至,理所固然,以其反于常也。反于常者,即反于天道,与反于自然法则 也。故不可久得,不可久处,不可久成。即能有成,亦一时之现象,所谓变者是也。

    守常者,道为上,德次之,失于道德,则前所云之“圣智、仁义、巧利”等又次之。道降而为德,德降而为仁,仁降而为义,义降而为巧, 巧降而为唯利是从,愈降而愈失。失道之极,必衰必乱;衰乱之极,必败必亡。救亡图存,必须返归于道德。此世事治乱存亡之机,亦 天地盈虚消长之理也。其中损益否泰,机朕万钱,变化万千,若以变应变,则变无已时,而应亦无已时,是愈变而愈纷,愈应而愈迷,迷则 不亡必丧。故莫若以常,以常御变,则万变不离经,而“宇宙在乎手” 矣!故必使天下能玄同于道,为治者,方为上治;作圣者,方为大圣。

    故上焉者从事于道;从事于道者,则天下同于道,共相与天地妙契而自化于道;既同于道矣,故能得道。次焉者从事于德;从事于德 者,则天下同于德,共相与圣人妙契而自化于德;既同于德矣,故能得德。下焉者,时衰世变,道德流失,治天下者不以道德而从事于其 失;即不用道德而用世俗庸人所乐为之方术,故曰失。从事于失者,则天下同于失,而与上共相亡于失,故不能得道得德,而能得者亦为 其失,乃下之又下者矣。此即言以道德治天下,则天下化于道德,而人皆归于道德。以浑朴治天下,则天下化于浑朴,而人皆归于浑朴。 以智巧方术治天下,则天下习于智巧方术。以暴虐方术治天下,则天下人亦必皆习于暴虐方术。如此而其不乱亡者,未之有也!尧舜 率天下以仁,则天下尚仁而归于仁;桀纣率天下以暴,则天下尚暴而亡于暴。故孔子曰:“子率以正,孰敢不正?”上行下效,风行草偃,上 有所好,下必甚之,可不勉乎?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故总以无违天道,无失民心,无逆人性,无反自然,为能上与道合。

    唯为道不在多言,顾力形如何耳?以言化天下,不如以德化天下,以法齐天下,不如以道化天下,而使天下皆玄同于道德。若徒从 事于言说巧辩,强聒而不休,则能服人之口,而不能服人之心;能服人于一时一世,而不能服人于千秋万世也。况率天下以道,则天下 人皆心悦诚服,而自正于道;率天下以言,则天下人有不信焉者,有信不足焉者,又乌足以一天下哉!有信不足焉者,则其行不果,且易 中途而变也。有不信焉者,则自将反其道而行之,欲正而反反,又乌足以望其能玄同于道之与德也。

    参证章旨第二

    飘风骤雨,不终朝暮,以其非天地之常也。非天地之常者,犹不能久,而况于人事与历史乎?故世间人事与历史定律,有其不变者 在,亦有其必变者在,复有其变变无穷者在。故人处天地两间,宜守常以顺变,知常以应变;或以变应变,或以不变应万变;或临机以动 制变,或静观而以一静制万变。此不易之理也。

    圣人观乎天地,顺其常以化民,民亦自化于常;常者,天之道也。同化于常,即同化于天道也。故以道化天下者,天下自同化于道;以 德化天下者,天下自同化于德。反之,若失于道,而以其所以失者莅天下,则天下自亦相与同于失矣!古有“时日曷丧,吾及汝偕亡”之 痛者,即天下皆相与同于失也。而历史之所以常“道存政举,道亡政息”者,亦此也。而“暴政必亡”、“悖天必亡”、“失天下人心者必亡”, 亦此理也。此一“玄同定律”,亦即是人类之“历史定律”。而所谓 “道化世界”与“德化世界”者,乃圣化人生与圣化世界之所由起也。

    夫圣化之道,端视一心;为治之道亦然。心正则自身正,身正则自天下正,未有己身不正,而能正人正天下者也。故曰:观天下以 身,观身以心,观心以道,观道以天地!功夫一至同天地境界,又何用治为?大化流行,又谁能外之哉?余故曰:观天地气象,可以见圣 人;观圣人气象,可以见天地。不但此也,观一心可以见宇宙,观字宙可以见一心。即心见道,即道见心;修道之要,端在一心而已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