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艺术

 怡蘭轩 2013-08-27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感情也就是对事物所产生的爱、憎、喜、怒、悲、欢等心理反应。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学方法方面强调了情感教育和学习兴趣教学,力求儿童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科学、善学的态度,克服简单说教、枯燥无味的填鸭式教学。那我们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情感氛围中,让他们自然而然地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调动学生情感的艺术,给学生的情感世界上重彩

  新课的导入和教师的范读不可忽视。虽然老师们都是轻车熟路,但做好,让它们带上艺术色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在学习《鸟的天堂》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人们传说中的天堂是个环境优美、云烟袅袅、玉琼楼阁的仙镜;那鸟的天堂也应该是个神秘莫测的优美去处吧!想去看看吗?让我们在作者的带领下一块儿去看看吧!”这一导入既起到了释题作用,又渲染了气氛,使学生的情趣进入了美的境界。
  当然,要因文而异,随着文章的情感不同变幻情感。在深情悲哀之时,我换取了悲伤情调,以情感人。在教授《凡卡》一文时,我声音低沉,满怀悲怆地导入:“同学们,八九岁正是上学的年龄。可在旧俄时代,一个瘦小的男孩已经在鞋店里做学徒了。夜晚,在昏暗的灯下写信,他要说什么呢?请听他的心声吧!”学生的情绪已被深深感染,进入了境界,为读懂凡卡的信奠定了基础。
  诸如此类,还有更多的场景。有悲壮,有欢乐,有忧伤,有喜庆……如果我们每位语文老师在新课伊始,能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将会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范读,谁都知道是语文课上不可缺少的。但我说的是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师的朗读水平处在泛泛而读的阶段。范读,这是教师调节学生情感,使之与课文情感相结合的有利途径。正如崔峦先生所倡导的“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十里长街送总理》能读得使学生潸然泪下;《难忘的泼水节》能使学生感到欢乐有趣;《飞夺泸定桥》能使学生感到激昂悲壮……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艺术,让学生的知识在快乐中增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学、善学。正如斯卡特舍说:“教学效果基本取决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态度。”
  边画边学,重点巧学。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月光曲》一文时,边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边在黑板上画出慢慢升起的月亮,轻纱似微云,月光下波涛汹涌的大海。从黑板上老师的画中,从那激情奔涌的琴声中学生明白了贝多芬《月光曲》的含义,更进一步理解了人民音乐家的话语:“我的音乐是只应为劳动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多么幸福!”
  图文结合,对比乐学。在学习《特殊的葬礼》一文时,我让学生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再看课件,将雄伟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说出它“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感受;再出示塞凯达斯瀑布即将枯竭的画面,使学生理解:“奄奄一息、生命垂危”两幅画面,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受到深刻的教育。
  巧妙板书,长文趣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我牢牢抓住学生读熟课文后的十几分钟,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笋芽》是一篇长课文,在学生读通后,我采用和学生一块儿讲故事的方法,边讲边画出句意。师先画一条横线为大地,再画线下的笋芽萌动;在春雨、雷公公的呼唤下,笋芽终于钻出地面,看到了美丽的世界:阳光、小鸟、白云……一个故事一幅图画。从学生的热烈发言中,从他们闪亮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学习的快乐。
  交换角色,课文活学。在学习《葡萄沟》一文时,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初步掌握了课文内容,了解那里盛产葡萄。怎样才能表达这里的葡萄多而美,将课文中的语言转换为自己的语言呢?老师让学生戴上维吾尔族人的八角帽,扮作维吾尔族老乡向游客介绍这里的葡萄。学生兴趣盎然,他们说:“欢迎你们来我们新疆吐鲁番作客。大家坐在葡萄架下,一定很高兴吧!请大家抬头看,这葡萄有白的、绿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请大家品尝,一定要吃个够呦!”说着便做出摘葡萄的动作,学生们学懂了课文,是在浓浓的兴趣之中,是在老师巧妙地引导之下学成的。可见兴趣教学的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