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泡普洱茶时,茶汤的表现与冲泡时候的水温高低有很大关系。水温的掌握对茶性的展现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茶经》在论述煮水候汤时有云:“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一沸;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以上水老不可食也。”冲泡普洱茶的水,以三沸为宜。 温度达到100℃的高温有利于茶叶中所含化学物质充分浸出,形成茶汤淳厚、香甜的品质。但高温也容易冲出茶叶的苦涩味,容易烫伤一部分高档茶。确定水温的高低,一定要因茶而异。比如用料较粗的饼砖茶、紧茶和陈茶等都适宜用沸水冲泡;原料较嫩的高档芽茶、高档青饼等应适当降温冲泡,以避免高温将细嫩茶芽烫熟而成为“菜茶”。 一般茶友在冲泡时都使用煮水必备用具——随手泡,水开后自动跳闸,就可以用来冲泡了。如果换到手动档,千万注意不要让热水过度沸腾,过度沸腾的热水中空气被全部驱除,会导致茶汤活性全无。 中国的茶类品种是全世界最多的,每一种茶品都因为生长环境、茶树品种、制作方法上的不同,表现出的特性也各不相同。所谓“熟悉茶性”就是对要冲泡的茶叶在冲泡之前就有所认知。对于普洱茶而言,首先是分辨出茶的生熟,其次是了解原料的级别,再次是掌握普洱茶的产制年代与仓储情况。 每一种普洱茶都有其特定的个性,只有熟悉了所泡茶叶的性情,再结合娴熟的冲泡技术,才能充分展现出茶的个性美。茶性同时也决定了冲泡茶具的选择、投茶量的多少、水温的高低、冲泡节奏的快慢,甚至于选用什么水。 茶性与冲泡方法之间有着许多微妙的关系。就云南普洱茶的冲泡技巧而言,生饼不同于熟饼,粗老茶不同于细嫩茶(粗老的原料需要水温越高越好,细嫩原料或白毫较多的茶品,冲泡水温应更接近绿茶),陈茶不同于新茶(尤其是洗茶时),轻发酵茶不同于较重发酵茶等等。因此,通过试泡就可熟悉并掌握茶性,确定冲泡要领。 “洗茶”,这一概念出现于明代。明朝的《茶谱》中载:“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尘垢、冷气,烹之则美。”对于普洱茶,“洗茶”这一过程必不可少。这是因为普洱茶的原料为晒青毛茶,系大叶种茶菁经杀青、揉捻,摊在日光下干燥的产物,难免会混杂一些农家晒场上的杂质;普洱熟茶又经过“渥堆”工序,一般渥堆要持续40天—60天左右,也容易混入杂物;至于陈放后的老普洱茶,陈放期间也不免会受到仓储环境的影响,蒙上灰尘。通过“洗茶”就可达到“涤尘润茶”的目的。 首先,要区分开是普洱熟茶还是生茶。关于洗茶,最流行的说法和做法是,生茶洗一次,熟茶洗二至三次。开水冲进杯中即可把洗茶水倒掉,至茶叶发开。 对于品质比较好的普洱茶,“洗茶”时应注意掌握节奏,杜绝多次“洗茶”或高温长时间“洗茶”,减少茶味流失。
|
|
来自: gumiaobin77 > 《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