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轴双城,分开发展——大同城墙彰显文化魅力

 云中公子 2013-09-11

 

六百年风雨沧桑,古城墙巍然屹立,保存完好,唯城砖剥落,城楼颓圮,周遭破坏。2008年,大同实施历史文化复兴与古城保护工程,以古城修复为龙头,“一轴双城,分开发展,古今兼顾,新旧两立”,开创了人文建设的新篇章。

  从东城墙开始,次南北城墙、西城墙,按照明代规制,坚持“原形制、原风貌、原材料、原工艺”的文物修复原则,城墙修复工程全面展开,工程浩大,令人瞩目。

  一座3.28平方公里的大同古城以其传统的历史风貌和彰显文化魅力的古城格局将展现在世人面前,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

  大同位于山西省的北部,内外长城环绕,九曲桑水中流,山川壮丽,风光独秀。曾为两汉要塞、北魏京华、辽京陪都、明清重镇,是一个浓缩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都。“东连上谷,西界黄河,南达并恒,北控沙漠,实京师之幡屏,中原之保障。”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历代瞩目。

  明朝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北方长城沿线就成为心腹要患,元朝的残余势力及北方其他蒙古游牧部落的频频入犯,迫使明王朝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沿长城边线陈兵布镇,陆续设置了九个边防重镇,委派强将,统兵守御。而大同当三边九塞之中心,首当其冲。

  史料记载,明洪武五年(1372年),大将军徐达镇守大同时,于汉、魏、唐、辽、元旧城基础增筑新城,形成大同方圆14里之古城格局,面积3.28平方公里。城墙高14米,上宽12米,底宽18米。城设四门,东曰和阳、南曰永泰、西曰清远、北曰武定。墙体上的望楼、角楼、城楼、箭楼间隔而立,护城河、吊桥、瓮城、月城,重关叠嶂,防备森严。城墙高大雄伟,坚固险峻,防御设施完善,是我国古代军事建筑史上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由于它在北部边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多次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一直享有“巍然重镇”、“北方锁钥”之誉。

  (原标题:一轴双城,分开发展——大同城墙彰显文化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