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书馆不拒流浪汉”体现社会德性

 李茹2018 2013-09-12

前段时间,杭州图书馆因“10年不拒乞丐”颇受称赞。广州向来被人称为“开放、包容”的城市,其公共阅读空间对待流浪者的态度如何?记者走访发现,广州图书馆和广州购书中心内亦常常有流浪者光顾,这两个地方的公共阅览区域都是“零门槛”向所有读者开放。而大部分受访市民对此也能理解并支持。

毫无疑问,图书馆和书店都因传播知识而存在。知识,可以因不同的标准而有不同的分类。有的知识是为了增加人的见识,提高人的技能;而有的知识则可以增进人的德性,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道德水平。

显然,人们无论是去书店也好,去图书馆也好,主要是为了习得闻见之知,提升自己生存的技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但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绝不能止步于此。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还有德性,不断扩充自己的德性,是个人的使命,也是社会的责任。德性的扩充,一方面来自现实生活中不断的践行与体悟,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书本,与哲人进行心灵的对话,不断获得启迪,不断完善心智。因此,图书馆也好,书店也罢,都在传播闻见之知、德性之知。

遗憾的是,闻见之知似乎成了当下很多人唯一的追求。他们频频光顾书店,闻见之知日有进步,但德性之知却日渐荒芜。也正是这种对知识追求的失衡,才会在流浪汉能不能进图书馆,能不能进书店这个问题上,我们还听到一些异样的声音。比如,有人觉得流浪者身上有异味,会影响到其他人看书、购书的心情。这明显是德性的缺失而造成的片面观点。德性的内容很丰富,以平等的眼光对待同类,尊重别人的权利,同情弱者,都是其中重要的内容。而牺牲自己的小利,成全他人的大利,是为大德大善。对于弱者的态度,则更能体现出一个社会的德性,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令人欣慰的是,无论在杭州,还是广州,无论是图书馆,还是书店,在对待流浪汉进入这件事情上,都体现出了其应有的德性。特别值得称赞的是广州购书中心,作为一个商业机构,并非事事以利益为先。这是一个经营文化的商业机构与普通商业机构相比,不一样的境界,不一样的品质。这体现出了文化的力量,知识的力量。这也是知识就是力量在另一个层面的意义。而多数的公众,对图书馆和书店的做法表示认同,也让我们对全社会的道德水准有理由有更高的期待。

最后回到流浪汉本身,也希望他们进入图书馆不光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而也有闻见之知和德性之知的双重追求。以闻见之知获得生存的技能,以德性之知获取对生活的信心和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进而回归社会,开始新的生活。最低限度,要能够以稍微整洁的仪表仪态进入图书馆,这也是一种德性的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